作者未央 作品

第201章 凤藻宫大火

皇上和太子在勤政殿里看折子,皇帝对寒门子弟的纳谏非常认同,对世家勋贵的表现积极不满,太子递上参茶给皇帝道:“父皇,寒门士子和世家勋贵不合,他们争斗夺权皇权才能安稳,皇权不容架空。”“璋儿进益了,知道制衡之策了……”皇帝放下手中折子,微微颔首,轻抿一口参茶,抬眸看向太子,眼中既有欣慰又藏着几分审视,缓缓开口:“璋儿,你能明白制衡之术,朕很是欣慰。这朝堂之上,世家勋贵仗着祖上荫蔽,行事越发骄纵,近来所呈折子,多是维护自身私利,全无社稷考量。”

他将茶盏搁在案几,指尖轻轻叩击桌面,发出沉闷声响:“反观那些寒门子弟,虽根基尚浅,可所提谏言,皆是着眼民生,一心为天下百姓谋福祉,朕如何能不赞赏?”

太子恭敬站于一旁,神色谦逊却难掩眼中睿智光芒,拱手道:“父皇圣明。世家勋贵势力盘根错节,若不加以制衡,恐有架空皇权之危;寒门子弟则可作为朝堂新生力量,为父皇分忧。儿臣以为,可借寒门子弟的谏言,逐步削弱世家特权,再以世家的根基,稳住朝堂局势,如此皇权方能稳固。”

皇帝听闻,目光中闪过一丝嘉许,长舒一口气:“你能想得这般透彻,朕总算能安心些了。不过,这制衡之术,最是讲究分寸,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朝堂动荡。你往后行事,务必谨慎小心。”

太子南宫璋郑重跪地,沉声道:“儿臣定当铭记父皇教诲,以江山社稷为重,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负父皇所托,不负天下苍生。” 皇帝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期许,望着殿外日光,似已预见朝堂在新的制衡下走向安稳太平的盛景。

皇帝抬手示意太子起身,目光再次落回堆积如山的奏折上,眉头又微微皱起:“话虽如此,可世家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推行新政,谈何容易。”

太子上前一步,目光坚定:“父皇,新政推行虽难,但势在必行。儿臣建议先从科举制度改革入手,增加寒门子弟的录取名额,让更多有识之士进入朝堂,稀释世家在官场的影响力。同时,在考核官员时,着重审查政绩与民生相关的事务,约束世家子弟只图私利的行径。”

皇帝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科举改革兹事体大,需缜密筹备,否则易引发朝野震动。朕打算先召集几位信得过的大臣商议,你也参与其中,多听多看多学。”

太子领命,心中暗暗思索着合适的人选。他深知,改革之路荆棘丛生,每一步都需谨小慎微。此时,殿外传来太监尖锐的通报声:“右相高崇义求见。”皇帝与六皇子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高崇义乃世家势力的代表人物,此来恐怕与寒门子弟谏言和新政之事脱不了干系。

皇帝沉声道:“宣。”高崇义迈着稳健步伐走进勤政殿,行礼参拜后,抬眼笑道:“陛下,臣听闻近来朝堂热议科举改革,臣以为科举乃国之重器,关乎天下人才选拔,不可贸然改动。如今的科举制度历经数代,已然成熟,贸然变革,恐会扰乱人心。”

太子目光平静地看向高崇义,不卑不亢地回应:“右相所言不无道理,但如今科举中世家子弟录取比例过高,寒门学子晋升之路狭窄,长此以往,天下贤才难以为朝廷所用,社稷根基恐受影响。改革科举,正是为了广纳人才,稳固国本。”

高崇义脸色微变,却仍强笑道:“太子殿下心怀天下,臣钦佩不已。只是改革之事,还望陛下和太子殿下三思,莫要因小失大。”

皇帝靠在龙椅上,神色莫测:“此事朕自有考量,右相不必多言。你先退下吧。”待高崇义离开,皇帝看向六皇子:“璋儿,你瞧见了吧,这便是世家的态度,往后的阻力,只会更大。”

太子握紧拳头:“父皇放心,儿臣绝不退缩,定要为这朝堂注入新的生机,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

皇帝和六皇子正沉浸在对朝堂局势的探讨中,欢声笑语回荡在勤政殿内。突然,德才慌慌张张地冲了进来,脚步踉跄,险些摔倒。他满脸惊恐,声音颤抖着喊道:“陛下!太子殿下!凤藻宫大火!”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瞬间打破了殿内的融洽氛围。皇帝猛地站起身,龙袍随着动作剧烈摆动,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震惊与担忧:“你说什么?凤藻宫怎么会起火?可有人员伤亡?”德才“扑通”一声跪地,额头紧贴地面,声音带着哭腔:“回陛下,火势凶猛,宫人正在全力扑救,目前还不知是否有人被困,情况……情况十分危急!”

六皇子也是神色大变,他迅速走到皇帝身边,沉声道:“父皇,事不宜迟,儿臣先去凤藻宫查看情况,组织救援。”皇帝心急如焚,连忙点头:“快去,务必确保宫中所有人安全,查明起火原因!”

六皇子转身,大步流星地向殿外走去,边走边对身边的侍卫下令:“立刻召集所有侍卫,带上救火器具,随我前往凤藻宫!” 侍卫们迅速领命,脚步声匆匆。

皇帝在殿内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口中喃喃:“凤藻宫……这火来得蹊跷,千万不要出什么大事。”他焦急地望向殿外,眼神中满是不安,心中默默祈祷着这场大火能尽快扑灭,不要引发难以挽回的灾难 。

荣贵妃和淑妃最先赶到现场皇后和一些宫人被救出来,可是皇后昏迷不醒……

太子赶到时,凤藻宫已被滚滚浓烟笼罩,火光冲天,热浪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宫女太监们神色慌张,提着水桶来回奔忙,场面混乱不堪。

荣贵妃和淑妃站在不远处,两人皆是花容失色,衣衫凌乱。荣贵妃眼中含泪,看到太子赶来,急忙上前拉住他的手臂:“太璋儿,皇后娘娘昏迷不醒,这可如何是好!”六皇子面色凝重,轻轻拍了拍荣贵妃的手,示意她稍安勿躁。

他转头看向火势,大声命令道:“所有人听令,务必尽快灭火,不得有误!分出一部分人,清查现场,看是否还有人被困!”侍卫们齐声领命,迅速行动起来。有人爬上屋顶,用长杆挑开着火的瓦片,以阻止火势蔓延;有人则冲进火海,抢救宫中财物和重要典籍。

六皇子又走向淑妃,问道:“淑妃娘娘,可知这火是如何烧起来的?”淑妃吓得浑身发抖,声音带着哭腔:“太子殿下,臣妾也是刚到,只听闻起火时,皇后娘娘还在寝宫里,桂嬷嬷和玉奴贴身伺候,不知为何突然就燃起了大火。”

这时,几名太医匆匆赶来,太子连忙吩咐:“快,先去查看皇后娘娘的伤势!”太医们快步走到皇后身边,开始诊断救治。太子则蹲下身子,仔细查看玉奴的烧伤,见她伤势严重,便命人将她抬到安全之处,准备稍后请太医医治。

大火仍在熊熊燃烧,救火工作艰难地进行着。太子站在一旁,目光冷峻,注视着现场的一切,心中暗暗思索:这凤藻宫的大火,绝非偶然,定要彻查清楚,给父皇和宫中众人一个交代 。

皇帝赶来时,凤藻宫前一片狼藉,刺鼻的焦味混着烟火气弥漫四周。他望着仍在熊熊燃烧的宫殿,眉头拧成死结,脚步急切地走向昏迷的皇后。当听闻桂嬷嬷葬身火海,玉奴重伤,皇帝脸上满是震怒与悲戚,大手一挥,厉声道:“不惜一切代价,彻查此事!但凡与这场大火有关之人,一个都别想跑!”

身边的太监、侍卫们纷纷跪地领命,大气都不敢出。皇帝又看着被小心抬起的皇后,眼中闪过一丝柔情与担忧,低声吩咐:“务必找最好的太医,一定要治好皇后,若有差池,你们提头来见。”

这时,暗卫首领夜莺身形一闪,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皇帝身侧,单膝跪地,压低声音回禀:“陛下,卑职已查探过,宫门里外撒了火油,门是从里边栓上的。”皇帝瞳孔骤缩,眼中寒芒一闪,声音冰冷得如同腊月寒霜:“从里面栓上?此事定有蹊跷,看来是有人蓄意而为。”

夜莺微微颔首,接着道:“现场混乱,暂时还未发现更多线索,但卑职定会全力追查,揪出幕后黑手。”皇帝微微点头,沉声道:“此事关乎皇家威严与皇后安危,你务必谨慎行事,不论牵扯到谁,都给朕一查到底 。”夜莺领命后,身形如鬼魅般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皇帝站在原地,望着凤藻宫的大火,神色阴沉得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