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 集真相大白
真相大白
张择端被救后,在那昏暗的角落里缓缓睁开双眼,只觉浑身似散了架一般疼痛,每一处关节都在叫嚣着疲惫与伤痛。他的身体十分虚弱,连抬手这样简单的动作都显得极为吃力,可他的眼神中却透着一股旁人难以察觉的坚毅,那是心中信念在熠熠生辉。
此前在地下室里的发现,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也让他深陷危险的漩涡。但此刻,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将《清明上河图》背后隐藏的真正秘密公之于众,绝不能让那些心怀叵测之人的阴谋得逞,更不能让这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神秘过往的宝物继续蒙尘。
在一群正义之士的悉心照料下,张择端的身体逐渐有了些许起色。这些正义之士,有的是他多年的挚友,被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对真相的追寻所打动;有的则是听闻了他的遭遇,心怀大义,主动前来相助的侠义之人。他们深知张择端此举的意义重大,不仅关乎一幅画作的真相,更可能牵扯到整个汴京乃至更广阔历史背后的诸多隐秘。
众人商议之后,决定为张择端举办一次发布会,地点就选在了汴京最为热闹且颇具文化氛围的一处楼阁之中。那楼阁雕梁画栋,平日里便是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们汇聚交流之所,消息极易传播开来。
为了这次发布会能够顺利进行,正义之士们分工协作,有人负责联络城中有威望的文人、学者以及对书画感兴趣的各界名流,确保前来参会的都是能真正理解和重视此事的人;有人则负责布置会场,将那从地下室中发现的书籍和文物一一陈列展示,每一件都被擦拭得干干净净,摆放得错落有致,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它们所历经的漫长岁月和隐藏的故事。
张择端强撑着病体,在发布会当天,身着一袭素净的长袍,虽面色仍显苍白,但整个人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庄重。他缓缓走上台,台下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有好奇,有疑惑,也有期待。
张择端先是向众人深深作揖,而后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起自己的经历。
“诸位,今日将大家召集于此,实乃有一件关乎我大宋文化瑰宝《清明上河图》的大事要与诸位分享。”张择端的声音虽还有些虚弱,却清晰地在会场中回荡。
他说起自己最初绘制《清明上河图》时,只是想将汴京的繁华市井、百姓的生活百态用画笔记录下来,让后人也能知晓这盛世之景。可未曾想到,在后续的日子里,却意外察觉到这幅图似乎隐藏着一些不寻常之处。
“起初,只是偶尔发现一些细微的异样,图中某些角落的笔触、构图,总感觉像是蕴含着别样的深意。”张择端回忆着过往,眼中满是感慨,“直到前些时日,我偶然间发现了一个神秘男子的可疑行径,出于好奇与担忧,便暗中跟踪,由此竟牵扯出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
台下众人听闻,不禁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都被这开头的故事吸引住了。
张择端接着讲述了自己跟着线索一路追踪,来到那座古老寺庙,发现地下室入口的经过。当说到踏入地下室,那里面阴暗潮湿,墙壁上满是奇怪符号和图案时,众人仿佛都跟着他一同置身于那神秘的空间之中,一个个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那地下室尽头的古老箱子,当我打开它时,里面的东西着实让我大为震惊。”张择端微微提高了声调,手也不自觉地挥动了一下,似是想让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的震撼,“一本泛黄的书籍,上面记载着诸多关于汴京的历史,那些早已被岁月掩埋的故事,还有一些古老的文物,它们与《清明上河图》之间仿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拿起那本泛黄的书籍,向台下众人展示了一番,虽说距离较远,众人无法看清上面具体的文字,但那古朴陈旧的模样,已足够让人感受到它的不凡。
“经过仔细研读那书籍,我才明白,原来《清明上河图》远不止我们平日里看到的那般,仅是描绘市井生活的画卷。它实则是一个隐藏着巨大秘密的宝藏图,而这宝藏,并非金银珠宝,乃是我们大宋深厚历史文化中那些被遗忘、被隐藏的部分,关乎着汴京这座城的兴衰变迁,关乎着无数百姓先辈们的生活印记。”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众人开始议论纷纷,有的惊叹,有的质疑,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张先生,你这般说辞可有证据?仅凭一本不知来历的古书,怎可断定《清明上河图》有如此大的秘密?”一位身着锦袍的老者站起身来,捻着胡须,目光中透着审视问道。
张择端早料到会有人有此疑问,他不慌不忙地说道:“这位老先生问得好,起初我也不敢全然相信,可当我对照着书中所记载的一些线索,再回头去看《清明上河图》时,发现其中诸多细节都能与之呼应。”
说着,张择端让助手将一幅放大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图展示出来,指着图上一处看似普通的街市角落说道:“诸位请看,此处街市的布局,若按照寻常理解,只是为了展现热闹景象,可结合书中所提,这街道的走向、店铺的排列,实则暗合了汴京当年的一条重要商贸通道,而这条通道背后,又牵扯着诸多历史事件,是以往我们都未曾留意到的。”
众人纷纷伸长脖子,仔细看着那图,不少人眼中渐渐露出恍然之色,开始重新审视起这熟悉又陌生的《清明上河图》来。
随着张择端不断地举例讲解,将书中记载与图上细节一一对照分析,越来越多的人被他所说服,惊叹声此起彼伏。
“原来如此啊,这《清明上河图》竟藏着这般惊天秘密,咱们平日里真是有眼无珠了。”
“可不是嘛,张先生这一发现,当真是为我大宋文化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就在众人沉浸在这震惊与感慨之中时,突然,会场外传来一阵嘈杂声,紧接着,一群身着黑衣、蒙着面的人冲了进来,个个手持利刃,面露凶光。
“都不许动!把那书和文物交出来,否则休怪我们不客气!”为首的黑衣人恶狠狠地喊道。
会场瞬间陷入一片混乱,众人惊慌失措,尖叫着四处逃窜。正义之士们却没有丝毫退缩,他们迅速围到张择端身边,形成一道人墙,护住他和那些珍贵的物品。
“你们这些贼人,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张狂,就不怕王法吗?”一位正义之士大声呵斥道。
“哼,王法?今天这东西我们要定了,识相的就赶紧让开!”黑衣人挥舞着手中的刀,步步逼近。
张择端看着眼前混乱的场景,心中虽也紧张,但更多的是愤怒。他深知这些人就是此前一直觊觎秘密、想要抢夺宝物的那伙心怀不轨之徒,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大家莫怕,今日便是拼了性命,也不能让他们拿走这些能揭开历史真相的宝贝。”张择端大声喊道,声音虽带着病弱的颤抖,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双方僵持不下,就在黑衣人准备强行冲上来之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和喊杀声,原来是官府的官兵得到消息及时赶到了。
原来,那些正义之士早料到可能会有变故,提前通知了官府,让他们在附近暗中埋伏,以防万一。
黑衣人见势不妙,想要突围逃窜,可官兵们早已将这楼阁团团围住,一番激烈的搏斗之后,黑衣人纷纷被制服,被押解着跪在地上。
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总算是化解了,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可心里仍有余悸。
张择端看着被擒住的黑衣人,心中感慨万千,若不是有这么多正义之士的帮助,若不是官府及时赶到,后果不堪设想。
待场面再次平静下来,张择端继续讲述着《清明上河图》的秘密,经过这一番波折,众人听得更加认真,也越发觉得这秘密的珍贵与重要。
随着发布会的结束,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汴京的大街小巷。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都在谈论着《清明上河图》背后的真相,整个汴京都沉浸在对这幅画重新认知的热潮之中。
那些此前心怀不轨、妄图抢夺秘密为己所用或是谋取私利的人,也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官府根据线索顺藤摸瓜,将他们背后的势力一网打尽,让这些妄图破坏大宋文化传承、扰乱社会安宁的人得到了法律的制裁。
而张择端,经过这段时间的调养,身体也慢慢恢复了健康。他时常会漫步在汴京的街头,看着人们对着《清明上河图》的仿制品指指点点,听着他们口中谈论着画里的秘密,脸上便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清明上河图》的秘密终于大白于天下,它不再仅仅是一幅挂在厅堂供人欣赏的画作,而是成为了一扇打开大宋历史文化宝库的大门,让后人能够透过它,去探寻那千年前汴京的繁华与沧桑,去感受先辈们的生活与智慧,这秘密也将永远被世人所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日子一天天过去,《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仍在不断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守护文化、追寻真相,成为了大宋历史上一段永不磨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