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今日,太子路过李花林,碰见淮王殿下。搜索本文首发: 进入她 淮王殿下手中握着一块糕点,十分珍视的样子。太子殿下好奇,便说要尝一口。淮王殿下想了想,便掰了一半,递与太子殿下。他说,另一半,要留与,留与……”
马之问似乎心中有莫大的恐惧,不敢再讲下去。
梁帝厉声道:“留与谁?”
马之问的脑袋磕出血来:“留与……梅医官。微臣说的,俱是实话。许多双眼睛,亲眼看到的啊……”
御湖边的风,过了二更,凉得很。
那李花的花瓣落在地上,雪白雪白的,像是在凭吊着什么。
梁帝招招手,唤淮王道:“珩儿,你过来。父皇问你,他说的,是真的吗?”
周贵妃忙道:“陛下,珩儿这孩子,秉性纯良,怎会做出这样的事,定是有人居心叵测……”
梁帝打断她:“镜央,让珩儿自己说。”
淮王看着梁帝,点了点头。
周贵妃嘴角一颤。
转瞬,淮王又摇头。
梁帝道:“珩儿,你这是何意?”
淮王哽咽道:“父皇,马舍人说的,是真的。可是,那糕点上,没有毒。是儿臣问御厨讨的……”
安香捧着药碗,赶来。
梅川将药灌入太子口中。
太子伏地,吐出许多黑水。
不知是不是梅川的错觉。
自始至终,她感到一双眼睛,左拐右转,在夜色中绕过藤蔓,绕过艰险,若有似无地盯着太子看。至梅川说出一句“太子殿下无有性命之忧”,那双眼才遽然离去。
那眼神复杂极了。
几许深情,几许凉薄。
说不清什么是爱。也说不清什么是恨。
仿佛隔着十数年的凄风苦雨,刀枪剑戟,人伦纲常,雨恨云愁,一切都不能用一个“爱”或一个“恨”来言明。
那眼神,来自淮王之母——周贵妃。
第23章 梁帝装病
梅川看向周贵妃。
她像一株莬丝花一样柔媚地站在老皇帝身边。长长的睫毛垂下来,覆盖住她的眼。就像浮萍轻柔地铺在水面上,掩住水底的嶙峋。
这一刻,仿佛,刚才的眼神并不属于她。
一切,都只是梅川脑海中镜花水月的幻象。
周贵妃与太子之间,隔着朝局几起几落的动荡,隔着权谋者的殊死争斗,隔着金銮殿上那把高高在上的龙椅,隔着堑山堙谷。
梁帝眯着眼,问淮王:“珩儿,那糕点,你是问哪个御厨讨的?可还记得他的模样?”
淮王认真地回想一番,道:“记得,儿臣记得。那个御厨胖胖的,腆着肚子,头上戴着一个灰色的帽子,方脸阔嘴,下巴上有一颗痣。那痣约莫半个铜钱大小……”
梁帝看了一眼御前近身伺候的老太监。老太监领会了,一挥拂尘,喊了声:“将御膳房所有的御厨通通带过来——”
半盏茶的工夫,数十名汉子诚惶诚恐地站在眼前。能在宫里的御膳房做御厨,都是内廷精挑细选出来的,有多年的庖厨经验,技艺上乘。
现时,他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知今晚宫宴上的菜肴出了岔子,闯了祸端。
梁帝向淮王道:“珩儿,糕点是向谁拿的,你去指出来。”
淮王点头。
周贵妃叮嘱道:“珩儿,你可要看清楚。好好地看,细细地看……”
“是。”淮王战战兢兢地走上前去。
从为首的那人开始,他一个一个地辨认……至最后一个,他慌了。
“父皇,母妃,没有,这些御厨里没有给儿臣糕点的那个人……”
少年的眼,像受伤的鹿。他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了,这是一个深不可测的陷阱。那个人根本不是宫中的御厨。在给了他一块有毒的糕点后,就在宫里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他愚笨地掉入了陷阱里,周遭全是荆棘,将他的纯真、希冀,与对亲情的渴望,扎得鲜血淋漓。
老太监看了看梁帝与周贵妃的脸,又打量着躺在地上的太子,郑重道:“淮王殿下,您看清楚了吗?宫中所有的御厨,可都在这儿了。”
老太监走上前,指着行列当中最胖的一个御厨道:“淮王殿下,是他吗?您再看看。”
扑朔迷离的中毒案,需要一个垫背的人。
老太监的意思非常明了。
不管这个厨师是不是凶手,都希望淮王认下。
这种时刻,有个人背锅最好。给太子、给阖宫上下,有个交代。且不伤及淮王自个儿。
场面上敷衍过去,至于真相究竟如何,可暗中派人去查。梁帝想让旁人知道,便让旁人知道。不想让旁人知道,化作文德殿火盆中的一缕青烟便可。
老太监在梁帝身边日久,是最擅揣度圣心的。
可是,淮王拼命地摇头。
他没能领会其中的深意。
他茫然地喊道:“不,他不是。阿翁,你莫要错怪了好人。”
梁帝的面色暗下来。
周贵妃伸出手,眼看着一巴掌就要抽在淮王的脸上,被梁帝拦了下来。
梁帝伸手摸了摸幼子的脸,开口,说了句:“珩儿啊……”
终是没有说下去。
少顷,他一挥手,向那些御厨道:“都下去吧——”
御厨们如蒙大赦,退下了。
御湖边负责打理园圃的一个老嬷嬷忽然跪在地上,禀道:“陛下,老奴今日,倒仿佛看见了淮王殿下口中所说的那个人……胖胖的,方脸阔嘴,下巴上有一颗痣……”
梁帝瞧着她,依稀觉得面孔有些眼熟,却又唤不上名字来。只知是宫中积年的老人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