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章

谁也讨不了好,倔脾气硬顶着。搜索本文首发: 进入她 每天都要想办法加倍报复回去,然后同样遭到了翻倍的报复。

内卷开始了。

不得不说,这对秦政父子来讲是件好事。八皇子和九皇子已经很久没有想起来他们两个了,日日就盯着蛮国王子折腾。

这件事碧月也了解,她十分庆幸:

“两位殿下可千万不要想起公子来,公子好不容易才过上安稳的日子。”

秦政看了她一眼:

“放心,不会的。”

扶苏则是看了看父亲,忽然问碧月:

“碧月姐姐,若是能出宫去,你想回家吗?”

碧月一愣:

“那是自然,我家中还有父母兄长在等我回去。实不相瞒,若非家里实在是困难,当初也不会送我入宫。”

父子俩早就发现了,夏国王宫里的这些宫女太监并不像先秦那些宫侍那般,是世代在宫中侍奉的奴隶。

夏国矛盾地处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混合状态下,这倒不奇怪,战国末年也多的是这样的情况。

只不过在先秦,很少能看到向外采买宫侍的。只有封建制往后发展的朝代,采选宫女和太监才比较常见。

其中宫女到了年纪会有机会出宫,一般是二十五岁之后。而在先秦那是想都别想,侍从哪有重获自由的机会?

沦为奴隶后基本就没可能恢复庶民身份了。

碧月是幼年时被宫里采买的女孩。

她家穷到吃不起饭,就把女儿卖进了宫。虽然她上头还有个哥哥,但想也知道家里不可能把哥哥卖掉。

除却传宗接代以及男子入宫要去势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当时哥哥已经是个半大小子了。

这是个很现实的情况。

在民间,他这个年纪的少年已经能给家里干很多活。没有卖劳动力的道理,留着劳动力才能给家里创收。

何况宫里也不收这么大的少年,去势的时候死亡率太高了,他们更偏爱男童。

碧月说起这些往事:

“我爹娘原本想把我卖去附近的贵族家里,想着离得近点,能时常听闻我的近况。但是贵族只收奴隶,卖去他们家中以后就没有脱身的机会了。”

综合考虑后,虽然夏宫给的钱少些,他们还是把女儿送进了宫。

扶苏对她父母的选择不置可否:

“他们年年来看你?”

碧月点头:

“每年有一次在宫门处探亲的机会,他们都会来见我,给我带点东西。”

碧月也想过,要是贵族雇佣长工的话,父母会不会将哥哥也一起卖掉,而不是只卖她一个。

后来觉得纠结这个挺没意思的。

扶苏托腮看着她:

“你不怨恨他们吗?”

碧月沉默了。

一点都不怨恨不太可能,只是对比身边其他处境更悲惨的女子,就觉得自己其实命还挺好的,至少她爹娘还在意她。

秦政点了点桌面:

“夏国要乱了。”

扶苏补充道:

“夏国要和渊国打仗,而且夏帝最近得罪了蛮国。夏国处在中心位置,迟早会成为众矢之的。你们一家继续停留在夏国,恐怕会很危险。”

而且碧月曾经给他们俩做过大宫女,夏帝要是不讲道义的话,也有可能迁怒这批宫人,拿他们泄愤。

等到夏渊两国开战,父子俩就要离开夏宫了。碧月虽然已经差不多到了出宫的年纪,但出了宫却不代表就能安全。

只是他们不能拿夏帝说事,这才改为以战争作突破口。

碧月果然十分担忧:

“难道打仗会打到都城附近吗?”

她父母住在都城周围的乡下,她以为国都周围应该是安全的。毕竟夏国这么强大,哪有敌人能打得过来呢?

可看公子的态度,碧月心里一个咯噔。

入秋后,碧月离开了夏宫。

碧星问起碧月的去向。

扶苏答道:

“她和父母家人迁去海国旧地了。”

他们给了碧月几个选择,包括去秦国定居。碧月在里面选了去海国,因为她们家在海国有远亲。

搬去秦国无亲无故,日子也不会太舒心的。碧月没好意思说她担心秦国被灭,到时候她们搬了还不如不搬。

搬去海国则不同,海国已经被灭,地理位置又比较“偏”,那里应该没人会打过去。

她们家的远亲就是在海国灭亡后当机立断搬去的。

当时其实没想那么多,主要是先帝发现海国人不服管教,想要多迁一点夏国人去那边定居,借此同化海人。

夏帝给的条件不错,她家好几支远亲都因为日子困苦,在官府来询问时主动报名了。听说去了那边分到了更多的土地,生活宽裕许多。

碧月家里起初日子过得还不错,就没有响应先帝的号召。哪里想到二十年过去,反而越过越差,还不如搬走的亲戚。

主要也是夏都这边气候不好,遭遇了几年的粮食减产。庶民家底薄,渐渐就从温饱沦落到贫困了。

碧月可能对王宫有点心理阴影,只想回到家中做个寻常庶民。扶苏也没强求,给了她不少银钱,就让嬴家安排去了。

秦政之前突然问起碧月是否想出宫,除了大战在即之外,也是因为那天碧月问了不该问的话。

她这个性子,确实不适合在贵族身边侍奉。当侍从的最忌讳好奇心旺盛,多问多错,一不留神就容易惹来杀身之祸。

秦政自己是君王,太了解贵族们爱用什么样的侍从了。

他和扶苏不会因为碧月说错一句话就将人处置掉,其他人可不见得。所以碧月没办法去其他人身边当差,偏偏以她的资质又够不上留在秦皇身边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