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章

扶苏却说:

“夏帝这般不算什么,他就是对自己太有道德要求了。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

这里的道德不是广义上的道德,而是说他必须具备权威天子必备的政治素养,否则就会被人指责不行。

然而就他这种程度的翻车,丢到春秋战国根本不惜得拿出来比较。多的是比他奇形怪状的国君,依然好好地当着他们的诸侯王。

这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秦政深以为然:

“儒学过于注重道德,将君主也限制了进去。夏帝因此格外在意这些,而他作为夏国君主也无法不去在意。”

有时候不是国君自己没道德就可以所向披靡的,底下的臣民对你有道德要求,就会一直挑你的刺。

如果你能力还不错,可以镇压住这些臣民还好。一旦镇压不住,那就没办法了。

无法打破规则,便只能去适应它。

夏帝显然就被束缚在了这个困局里,他不得不在意夏人对他的评价。一旦评价不好,就会影响他在国内的威望。

威望不行,权力就会受到制约,贵族们更不听他的话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很直白——加强集权,打压贵族和官僚。

当皇帝的权力大到无需通过个人能力就能叫臣子不敢置喙的时候,哪怕皇位上坐的是个废物也不影响什么。

大秦就有这个趋势。

夏帝空有当天子的心,却连臣子都制约不住。夏国这个制度要改,不然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出来蹦跶,帝王哪有空天天应付他们。

秦王瞧不上夏国的制度和风气,但这不妨碍秦王抓住这些弱点,往死里踩。

从之前的比试到这次的刺杀,本质上都是为了打击夏帝的威望。这招换别的国家不好使,在大夏可太好用了。

贵族们对夏帝的不满日渐增加。

说起来之前冰和炭的事情,夏帝就得罪过一部分贵族。

扶苏看着父亲把信烧了:

“这种程度的小动作,还不足以动摇夏帝的统治根基。”

秦政将灰烬拨散,检查了一下烧干净没有。

闻言随口回道:

“无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何况本来也没指望夏帝因此就能彻底下台或者完全管不住手下臣子。

秦国要的是夏国贵族多点反骨,时不时给夏帝找点麻烦。

夏国上下别拧成一股绳,三国就能占到不少便宜。在这个基础上,越乱越好。

扶苏明悟:

“夏帝之前悄悄为攻打渊国做准备,结果准备了这么久,都快过去大半年了,还是没有准备好。”

今年的突发状况有点多,拖慢了夏帝的脚步。渊国却没有遭遇这么多变故,他们应该也察觉到了危机,同样也在做御敌的准备。

那么等两国真正开战后,夏国真能打赢渊国吗?这场战事从准备阶段起就波折不断,后续要是输得稍微惨一点,对夏帝来说恐怕又是一场大打击。

秦政叫来碧月把灰烬处理掉:

“他应该习惯这件事。”

对夏帝来说,连番打击已经快要成为家常便饭了。

碧月好奇地问道:

“公子这是在说什么?谁应该习惯什么事情?”

秦政没有回答。

扶苏笑眯眯地说:

“蛮国王子要习惯被八皇子针对。”

碧月不疑有他,了然地点头:

“奴婢听闻上回的事情后,八殿下似乎收敛了一些。如今看来只是表面收敛,私下里竟还在欺辱蛮国王子吗?”

这是真不怕闹出来又被责罚。

扶苏心道他当然不怕。

除了那回因为满朝文武都知道了他的骚操作,才被太监打了手心。其余几次闹事,哪一次八皇子不是毫无惩罚的?

受罚有伴读代他受,他怕什么。小打小闹的欺负人不算什么大事,在夏帝看来这就是小孩子调皮而已。

大不了再让伴读挨几次惩罚就是了。

蛮国王子本身也不会去找夏帝打小报告,他不傻,知道夏帝肯定会偏向自己的亲儿子。

就算真的罚了,也只是为了大家面子上好看。哪怕是上回的打手心,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根本没用力。

这种惩罚有什么意思?

蛮国王子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告状是小孩子的操作。所以他要用自己的办法报复回去,那样才能叫八皇子害怕。

正好他们有武课,蛮国王子就天天逮着八皇子和九皇子对练。没用十天,两个小孩就安分了。

但是没用,蛮国王子依然不肯放过他们。

两人跑去找母妃哭诉,他们母亲再去问夏帝能不能管管。夏帝正为前朝焦头烂额,当即就训斥了两人,明显不想在管上书房的那点破事。

后来,两人就逆反了。

亲爹不管,蛮国王子又“咄咄逼人”,两人觉得自己特别委屈。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被教训过了,蛮国王子就不应该继续揪着不放。可惜王子不这么想,没人规定报复只能报复到什么程度。

得饶人处且饶人?

他们蛮国不讲究这个。

扶苏觉得这样挺好的:

“两个皇子最近都没有功夫去欺负其他人了。”

他们应付蛮国王子还来不及呢。

只是两小孩不是肯吃亏的主,现在又从认命状态叛逆到了报复状态。既然认怂也无法让自己好过,那便和蛮国人杠上,死也要出一口恶气。

昨日两人才在蛮国王子用的墨里加了点东西,被王子察觉到了。王子也不管是谁做的,他就认定是两人做的,于是下午的操练额外增加了一点强度。

两边现在就是个互相伤害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