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那就不用争抢了,每人拿一本即可。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一人对数字敏感些,扫了一眼就能数出有多少本。他很快“咦”了一声,但犹豫着要不要出声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说有说的好处,不说有不说的考量。
书本数量恰好和考生人数一致。
同行的考生追问道:
“怎么了?”
那人纠结了一下,实话实说:
“史书应该是陛下故意留在这里供我等借阅的,数量和考生人数分毫不差。”
既然说了,他便决定出去和所有人分享这个发现。但更深层次的分析他没说,担心坏了陛下的安排。
考生们都挺听劝的,闻言立刻都去借了一本史书,回去翻看和试题有关的那一段历史记录。
哪怕其中有些人早就看过了,也并不介意再去研究一遍。很多细节他们不一定记得清楚,当初看的时候也没刻意去记,或许存在偏差。
秦政收到了侍者传来的消息。
他对考生们的表现尚算满意:
“分享消息的那个,分寸拿捏得不错。”
既展现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团队意识,又很有分寸的没有贸然进行长篇分析,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考生们。
他很聪明,可以猜透设局者的意图。
秦政确实是故意留下史书给他们看的,而留下史书的目的,则和第二日的加试有关系。
考生们点灯夜读看完了那段历史。
第二天上午依旧有人继续钻研那段内容,觉得自己昨晚研究得还不够透彻。不过更多的人选择去了解其他历史事件,或者换自己昨日挑选的另一本书阅读。
直到用过午膳,考生们再一次被引到了昨日殿试的大殿。
他们心想,肯定是要公布成绩了。
唯有几个参透了奥妙的考生缄默不言,默默在心里回忆之前悉心研究过的史书。
入殿后,他们发现昨日的桌案还没撤。
问题不大,可能要坐在位置上等结果宣布吧,或许试卷还会下发回来,甚至有先生们的批复呢。
但也有人意识到了不对劲。
一位陪考官板着脸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沓试卷,开始挨个分发。
大家看了一眼,是昨日的试卷,还有他们当时在固定位置留下的姓名。当时答题并不是在试卷上直接作答的,而是有几张答题纸。
接下来是要发答题纸了吗?
另一位陪考官下发了数张空白答题纸。
扶苏在上首抱歉地说道:
“昨日的试卷不慎损毁了,诸位请重新作答吧。”
考生们:……
他们懂了,这次的恩科就是来搞人心态的。花样是真的多,也不知道皇帝陛下是不是故意想用各种意外情况考验他们。
没有人相信试卷真的损毁了。
但是新答卷要怎么写,却得好好斟酌。
是默写出昨天的答案吗?前提是能回忆起来所有细节,这是不是在考验他们的记忆力?
可如果要写昨天的答案,今天再写一遍好像没有多大的意义。陛下还特意给他们提供了史书查阅,他们查看完再写出昨天那份答卷,总觉得不合适。
只是他们又担心,陛下是不是想考验他们的诚实。考他们会不会趁机作出更好的答卷,抹消上一次的失误。
聪明人就是容易多想。
一时间不少考生都陷入了纠结,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
扶苏刻意停顿了片刻,观察了一番众人的反应。心里有了判断之后,才给出提示,告诉他们放心大胆地写。
“昨日诸位不曾了解过历史,作答时有些不太公平。如今想来你们都看过了,应当能够答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意思就是照着看过书后的想法重新写。
这下众人心里有底了。
陛下应该是想考核他们昨日看书看的如何了,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学以致用。是真的看了书,还是敷衍地随波逐流,书借回去就没有好好看。
扶苏给父亲发消息:
「能摸准上位者心思的还是少数。」
也难怪这批学子往年科举名不见经传,那些擅长揣测出题人意图的,早就在科举里崭露头角了,案首和经魁多多少少都拿过几回。
秦政对此并不在意:
「朕也不需要人人都能猜透朕的想法。」
擅长揣测上意的臣子有一部分就够了,其他的脚踏实地给他干活,做实事的能力更重要。
扶苏深以为然。
第二场加试结束,秦政命人将前后两份答卷放在一起。
他对考官们说道:
“先单独批阅两份答卷,进行评分。再对比前后差距,进行评比。”
他不仅要考学子们应对这些题目的能力,还要看看他们的进步效率。学习能力强且擅
长自我纠正的,会更有前途一些。
考官们佩服地五体投地:
“是。”
陛下真是绝了,一场殿试不知道考核了学子们多少方面的能力。看似花活玩得多,其实都有深意。
在这种地狱模式里拼杀出来的考生,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其他人可没他们这么精彩的人生阅历,还能有皇帝亲自设置连环套锻炼他们。
考官有点嫉妒了。
虽然这批学子要应付稀奇古怪的试题,但他们受到的优待也是实打实的啊!
不用等进入官场之后再摸爬滚打,撞得头破血流。提前就能了解到官场需要他们拥有哪些本事,针对性培养,以后能少走不知道多少弯路呢。
酸了。
这才是真正的“天子门生”!
考生们第二次被拉回文华宫,又要再住一天。这搞得他们都有点条件反射了,怀疑是不是明天还得再考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