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虽然没听说过这件事的考生看完试题也能知道发生了什么,可到底缺失了很多细节方面的内容,答题时自然做不到尽善尽美。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题干这么写,自然是扶苏的主意。

扶苏微微一笑:

“读史可以明智,希望诸位日后有空多了解一番既往历史。”

四书五经里包含着《春秋》,这是一部史书。但可惜的是,它只是记录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

儒生们天天研究《春秋》,研究的重点却不是历史事件本身,而是孔子在这篇著作里表达的观点。

那一系列的《春秋某某传》《某氏春秋》,更是其中的重灾区。连孔子写错一个字都要反复琢磨,已经是本末倒置了。

如果读史不是为了了解过往、学习借鉴引以为戒,那么读它做什么呢?作者本身在历史面前应该是排在最后的那个研究对象才对。

考生们若有所思。

殿试考砸了,其实并不影响他们任官。只不过拿不到太高的官位,不过对比连殿试都进不了的考生,他们的起点还是跟高一些的。

想通了这一点,心态就能放平一些。

那么接下来,就是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了。

了解历史的人,占据一定的先机。不了解的人,也可以通过列举不同的可能性、分别进行分析,来为自己创造优势。

一下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考完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双眼发黑。高强度的脑力活动让他们都觉得有些吃不消,所有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发挥出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

接下来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每一份答卷都满满当当许多页纸,没有一个人敷衍。

秦政并没有认真去看,而是以极快的速度随意扫了几眼。他翻页的动作像是在清点纸张数量一样,让周围其他几个陪考官都怀疑陛下到底看没看。

扫完,秦政点评道:

“态度不错。”

字迹端正,下笔认真,写得字数也不少,而且粗略一扫没有太多堆砌的辞藻和翻来覆去的车轱辘话凑字数。

有些人态度谨小慎微一些,字里行间就能看出来。有些人更具自信,行文中也能透露出一股风采。

秦政微微露出一点笑意:

“明日下午,再考一场。”

陪考官们:啊???

不是,怎么还要加试啊?

秦政的笑意收敛起来:

“诸卿莫非有意见?”

陪考官连忙摇头,不敢不敢。

你们都能一声不吭地换了科举试卷,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加试一场就加试一场,对比起之前那个阵仗,这都不算什么了。

往年贡生们考完殿试都要现场等待,一般来说阅卷还是挺快的,天黑前就能得到最终的排名。

当然,不是所有朝代都这样,但本朝确实是这样的。

因为本朝殿试一般就一两道题目,一上午就考完了。考官们先阅卷,选出觉得最好的几份递给陛下,陛下再看一遍,就能选出一甲和二甲头名了。

剩下的二甲和三甲,基本都是由考官们商量着排序。

不过今年不同,殿试挪到了下午。

考了一下午,天都快黑了,哪里还有时间批改考卷?除非考官们连夜阅卷,但他们连夜,皇帝又不会熬夜干这个。

所以众人都做好了明天出成绩的准备。

应该这么说,已经做好了明天下午出成绩的准备。

宫中侍从引着考生们前往一处宫殿:

“诸位暂且在宫中休息一夜,等殿试结果出来后再出宫。”

有考生为人谨慎,想得多一些。猜测可能是怕结果出来前,他们在外头遇到意外,不如留在宫内安全。

朝中偶尔也有开个持续几天的超级大朝会的情况存在,所以在前宫区域给百官预留了留宿的宫室。

本次进入殿试的贡生只有几十名,远不如百官数量多,完全能住得下。

侍从一边引路一边介绍:

“诸位就住在文华宫,文华宫中设有藏书阁。若是觉得闷了,可以去藏书阁借阅书籍。”

“隔壁是武英宫,一般是武将们留宿的宫室。那里设置了小型的校场,如今无人居住,想习武也可以去那边。”

别的宫室他们就没有介绍了,显然只有这两个宫室是可以随意走动的。前宫的禁区不如后宫多,但作为外来者,大家也不至于傻到在皇宫里头乱逛。

考生们很快在侍者的引导下分好了暂住的宿舍,居住条件不算特别好,毕竟是用来临时住一住的,多的时候一间要挤好几人。

百官能挤,他们学子有什么挤不得的?何况学子人少,还不至于要多人挤一间。

宫中提供了换洗衣裳。

众人写试卷出了一身的汗,没有条件沐浴,只能打水擦拭了一下,换上干净清爽的衣衫

不过直接就歇下的人不多。

大家都对宫中藏书感兴趣,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很快就三两结伴进入了藏书阁,挑选书籍进行借阅。

借书处的宫侍说这里的并非孤本,都是印刷的副本。但依旧希望诸位查阅时小心一些,爱惜书本。如有不慎损毁,需要照价赔偿。

没人会在宫里做小动作坑别人。

所以大家全都相安无事地借了自己想看的书,离别人的书远远的,怕碰坏了让侍者以为自己是故意陷害的。

可能是受到考卷的影响,大半考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借阅史书,其中想借阅和考题相关的那份史书者数量多些。原本还担心书不够,过去一找才发现,史书区域的书架上每本书都放了许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