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自首的这些,升官是别想的。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毕竟自首只是自首,又不是赎罪。该罚的都得罚,顶多不用罚得那么重了。

除却升官之外,加薪也没他们的份。

新入朝的官员按照新版俸禄领钱,他们嘛,照着旧版领吧,反正也够花。

另外就是以后再犯错的话,罪加一等,数罪并罚。不犯错呢,就可以多拖几年,直到朝中有替代他们的人出现,他们就可以收拾收拾辞官回家了。

当然,能辞官的也都是贪墨较少的,或者情节不太恶劣,比如被迫随波逐流那种。

随着朝中的积弊一点点被解决,局势重新回归平稳。

今年夏季好运地没有出现暴雨。

连续好几年风调雨顺了,但谁都知道这是一时的。明年可能就会遇到灾厄,所以各地的基础建设都修得如火如荼。

马尚书为了全国堤坝的加固一事忙得焦头烂额,每日都不敢多休息一个时辰,生怕皇帝觉得他偷懒。

效果也是显著的,工程干得又好又快。

关键是,真的很省钱。

秦政父子打算回头再把老马挪去干别的,长城驰道这些也得修。哪怕国库钱多,也不妨碍他们想多省点钱。

没钱怎么打仗,去平定吐蕃呢?

西羌高原现在好像是被个叫吐蕃的占领了。

有统一的势力其实是件好事,这样只要搞定了吐蕃,就能把整个高原纳入囊中,非常省事。

所以即便父子俩听说了最近西域那头也在搞统一,他们还是没管。似乎是有几大势力打得火热,不知道谁能灭谁,但反正都一样。

桥松唯一担忧的是:

“朝中好像没什么厉害的大将?”

秦政批着奏折头也不抬:

“将领总是不缺的,只看你能否发掘出来。”

桥松表示他不擅长这个。

毕竟他到死用的都是他爹留给他的班底,他爹则用的是他祖父留给他爹的班底。大秦武将存在严重的世家传承情况,新武将基本都是他祖父在位时发迹的。

虽然,这也和扶苏、桥松在位的二十多年里都没什么大型战事有关。之前的将领就足够应付了,新将领本身也没几个立功崭露头角的机会。

祖父太能干就是这么烦恼,没给儿孙留下发挥的空间。

扶苏撑着下巴和儿子割席:

“我跟你不一样,韩信章邯这几个是我发掘的。”

桥松哼了一声:

“我吃亏在出生太晚,出生早我也有机会的!”

扶苏点头:

“你现在就出生早,机会摆在你面前,去军营挑人吧。”

桥松:……感觉好像又被套路了?

桥松不情不愿地出门,走了几步才意识到,他好不容易忙完所有事情可以休息了,结果他爹又见缝插针给他安排事情干。

拉磨的驴都没有这么使唤的吧!

自己不高兴的时候,就要多拖几个人下水,一起不高兴。这个真理桥松是跟他爹学的,并对此非常认同。

所以桥松叫上了太尉:

“你是管武官任免的,所以你一定能发掘出绝世将才的对吧?”

太尉:……

天晓得为什么本朝有三省六部之后还有个太尉。

毕竟唐宋虽然同时有这两者,但那会儿的太尉已经是个说着好听的虚衔了,根本不能插手武官任免。

可见本朝就是个缝合怪。

秦政早看这种乱糟糟的官制不顺眼了,之所以没有立刻就改,只是在思考怎么改更合适。他要结合后世的先进经验,杂糅出一个最适合当前朝堂的新官制,不急于一时。

因为还没来得及改,所以可怜的太尉就这么被抓了壮丁。

这还没完。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桥松还特意叮嘱隔壁宫室的食堂,说今天做一点香味比较浓的菜肴。

桥松眼也不眨地说:

“秋收已过,天气渐凉,已经到了吃锅子的季节。今日早晨风大,群臣赶早来上朝定是已经被吹傻了,不知回去要有多少受寒着凉。等下散朝让他们来吃点辣锅或者羊肉锅暖暖身,也算是陛下体恤了。”

于是已经培养出在早朝前一刻钟“踩点”来上朝的群臣们,一靠近大殿就闻到了喷香的火锅味。

群臣:过分了吧!

自从有了食堂,好多人早上干脆不在家里吃了。

一来可以省钱,毕竟最近他们大出血挺狠的;二来早晨真的没胃口,但是上完朝却正好饥肠辘辘,适合用膳;三是宫中饮食美味又营养,不吃就亏了。

这就导致大家都是饿着肚子来上朝的。

然后一顿火锅的香气,勾起了所有人的食欲。但偏偏踩点上班的大家没空去吃火锅了,只能等散朝。

踏入大殿,听到了女声的发疯:

【怎么可以这样!怎么可以大清早在隔壁煮火锅?!我都吃过早饭了,可我还是好饿!能不能溜号去食堂再吃一顿啊?食堂接不接待宫廷女官?】

群臣心里有了点慰藉,还好,不是只有他们受不了。

可惜很快慰藉就没了。

女声笑嘻嘻:

【哇塞,隔壁居然送了热汤来孝敬我。汤里还有几个丸子,好好吃啊。呜呜呜,等会儿散朝我去问问能不能蹭个饭。】

群臣:可恶!凭什么她能先吃?!

太子殿下缓步走上高台。

当然是因为他也不想一直听女主念叨,所以让人给她和侍官送了一碗,假装这是食堂送给她们这两个宫廷官吏的孝敬。

桥松办事就是不靠谱,想坑人也不做得完善一些,害得他和阿父被迫听了女主的一堆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