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靠着品牌效应,肯定卖得更好,品质有保障。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而随着摊贩大量零售,时间长了,供销社就算倒了,牌子也立住了,以后再出新品也不怕没人买单。

同样的质量和价格,大家当然会买你家的东西,毕竟熟悉。

趁着市场空白抢占了,就可以扩大厂子规模。

首都那边过来进货很麻烦对不对?那就去那边开个分厂,专管华北的销售。东北那么大片地方,值不值得一个分厂?西南是不是得有个?华中要不要有?

等国家在国际上影响力上去了,说不定还要专门建厂子往外卖,创造外汇收入呢。

厂长被扶苏画的一个又一个大饼砸得飘飘然,已经能够想象得到以后厂子的规模越扩越大、分厂在各大城市遍地开花的美好景象了。

厂长握着扶苏的手上下晃了晃:

“教授!您真是我的人生导师!不能让您白白指点,这样,您受累在厂子里挂个指导专家的名号,我给您开工资!不,我给您开分红,您拿着咱们厂子的股份,以后您和我们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把厂子办成全国第一的服装厂!”

扶苏矜持地拒绝了:

“我只是随便提醒了两句,怎么能拿你们的股份?那太珍贵了,不妥不妥。”

厂长不由分说:

“股份你必须得要,走,我们这就去办手续,给您百分之十。您别嫌弃股份少了,毕竟厂子不是我一个人办起来的,分太多我这边就不好做了,我得保证我掌握过半的股份才有足够话语权。”

这个道理扶苏还是懂的:

“那是当然,不能影响厂子的正常运转。”

扶苏回到家的时候,已经从没有工作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为了富强服装厂的特约专家了,还是手持原始股的那种。

服装厂品牌名是土了点,但寓意好啊。不仅是厂子富强,也是人民富强,社会富强,国家富强,厂长对这个名字很得意。

他说想起这个名的人多了去了,要不是他有点关系抢先注册,早被别人占走了。

这年头就得是这样朴实无华的名字才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听着像国营品牌似的,肯定靠谱。

桥松呆滞地听着他二叔说他现在拥有了一个厂子10%的股份。

桥松深吸一口气:

“二叔,你这么出去骗人不好的。”

他深深地担忧他二叔哪天因为行骗被公安抓起来。

扶苏不悦:

“小屁孩你懂什么?人家看重的是我的才华,又不是我教授的学历。我有没有文凭都不影响我的本事厉害,能给厂子带来利益不就成了?”

桥松不说话了。

扶苏于是和父亲聊起接下来的计划:

“我准备再去找百货商店的经理聊一聊百货商店未来的发展。”

秦政还没说什么,桥松又开口了:

“然后再从百货商店骗一堆股份回来是不是?”

扶苏扭头瞪他:

“要你管!我还不是为了赚钱养家?你们这群臭小子一个赛一个的能吃,没我养家早饿死了。”

秦政安抚儿子:

“别理他,小孩子不懂事。我的阿苏辛苦了,赶紧吃饭休息一会儿。”

扶苏哼了一声。

扶苏的操作给了秦政一点启发。

扶苏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市场营销教授,那么其他人自然也可以。

所以第二天扶苏去忽悠百货大楼时,秦政非常艺高人胆大地前往了厦门专管经济开发的部门办公室。

并不是只有民营企业才需要专家顾问进行指导的,官方部门其实也很需要。很多专业性强的领域,光靠公务员做决定是不行的,官当得好不代表其他也擅长。

比方说,要怎么做才能盘活整个厦门的经济,可不是把它列为经济特区就万事大吉了,配套的设施得慢慢完善起来。

不提别的,批发市场是不是要建一个?

一个火车站现在看着是够用了,以后不够用了,是不是要再建一个分流?

那么这些建筑放在城中哪里,就得专业人士来评估了。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要综合考虑各方各面,然后再有个大局眼光厉害的人来定点。

这还只是一个方面,城市发展经营是个很复杂的学问。现在经济特区有四个,厦门想要走在四个特区的最前沿,就得努力。

谁也不想被别人比下去对吧?

上头不对自家倾斜,那就只能自己加把劲了。靠人不如靠己,只要他们干得足够出色,不需要上面帮扶也能成为老大哥。

部门领导热情地将秦政送出大楼:

“太感谢您的指点迷津了,说实话我们也是第一次搞这些,很多地方都有疏漏。您以后没事多来,我们多多探讨,多多探讨啊!”

领导安排了车子送秦政回家。

笑眯眯地负着手走回办公室,沿

路碰到好几个好奇张望的职员。

有个相熟的不怎么怕他,就凑过来问什么情况。那位教授是哪里来的教授,确定真的是教授吗?

领导乐呵呵的:

“你管他是不是真教授呢?人家有真本事就行了。做人啊,不能太计较。”

前头那些年乱得很,多的是有本事的人拿不到对应的学历。高考虽然恢复了,却也规定了年纪太大的不能参加。

这些证明不了什么,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何况,民间人才一直都很多。有些人就是不乐意参加这些考试评选什么的,但无论有没有学历,也不会埋没他们的才能。

领导让人去查一下秦政的来历。

没两天,他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包括他家的四个大学生、还有他次子扶苏这两天都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