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所以他们想瞒着,还真有可能瞒住。搜索本文首发: 进入她

毕竟也不能指望所有大队长都是大公无私的,有好人就肯定有不那么好的。

扶苏找人把消息一传,这些村子就闹开了。知青发现大队长故意隐瞒消息,怎么可能忍气吞声?

可惜这种事宣扬出去,本地人也不一定会觉得大队长做错了,许多人就是帮亲不帮理的。

扶苏折腾了这一遭还不算。

他后续又把什么“故意让知青吃坏肚子不能好好复习”这种说辞放了出去,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讲某某村真的发生过这件事,不要以为是危言耸听。

其实压根没发生。

反正别人也不一定知道周围所有村子的名字,随便编个不存在的村子,听八卦的人也不会细究。

这种“真实”的八卦传得很快的。

类似的操作扶苏一个月里折腾了不少回,十里八乡都听到了风声。

秦政问道:

“接下来是不是就要传撕毁藏匿录取通知书和顶替上学的故事了?”

扶苏点头:

“当然。”

秦政提醒他:

“光本地人警醒是没用的。”

扶苏对此也很为难:

“其实我想过写成文章投报,但是不确定能不能过审。万一他们觉得这种事情宣扬出去不利于安稳,说不得就不刊登了。”

秦政思索片刻:

“阴嫚他们肯定能考上,等他们去学校后让他们跟校里的教授谈一谈。”

只要阴嫚找到教授,说了他们镇子这边差点酿出过顶替上学的事情,教授应该就会重视。再报告给校领导,各大高校肯定会互相通知,然后一起进行探查。

这种检查其实也不难,先让入学的新生来个摸底考试,筛出一波滥竽充数的。再派人去打听各地公安最近有没有办姓名修改的业务,对照一下录取考生姓名。

毕竟有些考生只是棋差一着没考上,这才顶替别人。哪怕摸底考试,也没法把他们筛出来,还得查姓名。

双管齐下,至少能抓出九成的顶替者。

扶苏想了想:

“也行,晚几个月真相大白,总比一直被掩埋要好。”

晚几个月的话,这批学生估计得跟新一届的考生一起入学了。

秦政其实有趁着开会提醒过其他村的支书,秦柱也给各村的大队长传过话。但是他们无法保证这些人回去之后会转达给知青,好在大部分人都是公正善良的。

所以录取通知书陆续送来的时候,他们这一片出事的倒是不多。

通知书寄来的时间有早有晚。

早的很快就拿到了,晚的一个多月还没音讯。

秦家几个倒是很早就收到了。

因为知道父亲要去南方两省的关系,他们干脆报考了南方的学校。

他们不像扶苏那次是从小学习的,半路进学能考上大学就不错了,本来也去不了首都那边极好的院校。

所以干脆也报考去南方了。

今年施行的是先填报志愿再考试,考前他们摸不准自己能考多少分。保险起见填了个觉得稳妥的学校,实在不行还能换个学校读研。

反正这年头的学校基本都是认真学的,何况扶胥几个也没打算往科研的方向走,对师资力量的要求没那么高。

商蔓问起扶苏他们要去哪个城市:

“我好像听说你家里人报了厦门的学校?”

扶苏点头:

“厦门应该是试点城市。”

而且厦门还有个厦门大学很不错。

万一回头扶胥他们想在学业上深造,可以试试去考厦门大学的研究生。

商蔓想了想:

“那我也去厦门。”

她一个姑娘家单独出门,哪怕说动了村长帮她给章邯几人也开介绍信随行,村里人估计还是会觉得不太安全。

但是跟支书他们一起走就不一样了。

正好有知青从县里回来,两人顿时止住了话头。厦门的消息是他们从女主那边套出来的,两位女主自己都没意识到说漏了嘴,他们也不好多提厦门的事情。

那知青回来就直奔商蔓家:

“孙同志和曲同志在吗?咦,秦同志你也在啊!正好,我有事和你们说!”

女主很快从里屋出来:

“什么事?”

那个知青一脸惋惜:

“你们三个怎么不去参加考试?我刚刚打听到一个消息,说是这次录取的时候会优先录取表现好的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和农业科技积极分子!你们要是去参加考试了,只要成绩稍微好点,肯定能上重点大学!”

他也是才知道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有这样的招生偏向。

这一年多来,他们三个捣鼓了不少新的农业技术。虽然都是比较粗浅的那种,但上头还是

给了表彰的。

比方说之前提到的滴灌技术,本位面可能是为了给女主表现机会,所以引进时比历史上晚了一些。

于是他们的滴灌技术报上去以后,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及时雨。他们正在商量从国外引进技术的事情呢,这下子可以节省一笔开支了。

有女主光环帮忙,再加上女主哪怕不太清楚滴灌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可好歹也是二十一世纪来的,改良出的滴灌方式确实比国外的不差什么。

不然只是最粗浅的技术的话,国家还是要继续找外国学习。

除了滴灌,女主还提供了不少其他方向的改进。

其实很多都是概念性的东西。

比如女主随口提到:

“好像可以研究植物每个生长阶段需要用到的是太阳光中的哪一部分光,然后针对性地给它们提供当时需要的光,这样就能提升生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