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总结,司马炎最后十年一直花在对付贾南风和她身后党羽身上了。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当时贾南风背后势力还是挺多的,就连太后母族杨氏也支持她。因为那个时候她们是利益共同体,贾南风当太子妃、太子才能继位,太子继位、杨太后才能当太后。
不过等司马衷上位后,盟友就散了。贾南风没了利用价值,杨氏不必再管她,自己掌握大权就行。
——然后这一点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贾南风的又一罪状。
营销号写小作文指责她不感恩,一点不念着杨太后当年保住她太子妃之位的恩情,就这么把太后和杨家干掉了。
就是说营销号多读读书吧。
贾南风头疼地说:
“先帝不曾辖制那些藩王,为了制衡藩王,又另封了一堆藩王。”
楚王秦王淮南王虽然是为了戒备贾南风而封出去的,但同时也能威胁到其他藩王的地位,叫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司马炎倒是高兴了,毕竟这三个是他儿子。他儿子肯定不会对他的皇位不利,可以帮他对付叔伯兄弟。
但这家伙到底有没有考虑过,这样对继任者很不友好?他一死,太子继位后,这三个兄弟成了新增的强大竞争者。
就瞎搞。
拆东墙补西墙都没有这么弄的。
贾南风也没办法,她表示如果宗室拿着先帝的祖制说事,非要她在宗室里挑人接收军权的话,她估计还是得让步的。
三州兵权起码要舍出去一州,顶多是在宗室里挑个相对好掌控的。这样一来堵住了那些人的嘴巴,也能尽量把兵权继续拢在自己手里。
秦政便问皇后预备选什么样的人。
好掌控的,那么在皇后看来,什么样的宗室属于好掌控的?
贾南风皱着眉说:
“血缘关系要远一些,这样继位资格靠后,轻易无法成事。但是血缘太远想要压制住其他人,叫宗亲心服口服,少不得辈分要高些。”
比如说高祖司马懿的儿子,今上叔祖辈的长辈,现存宗室里辈分最大的。不过得选旁支所出,不能是高祖嫡子。
“性格上要有缺陷,如此才好拿到他的把柄。谨小慎微的容易内里藏奸,倒不如选张扬无脑的。”
没脑子才好忽悠,能对她言听计从。
“野心不能太大……”
贾南风一一细数,实则已经有了目标人选。符合条件的人不算多,宗室长辈里扒拉一下,很快就能对号入座。
赵王司马伦,司马炎的庶出幼子。
秦政听罢反问:
“能被你哄骗,自然也能被旁人哄骗。你与他无甚交情,怎么知道他不会被心腹策反呢?”
赵王可不是司马衷。
贾南风却说:
“此举只是权宜之计。”
等她应付过宗室后,肯定要想个法子再把兵权收回来的。
“况且赵王为人不够谨慎,容易犯错。想要从他手里收回兵权,实则也不难。”
坐等对方犯错就好了,到时候她做这些事情光明正大,谁也没办法谴责她。
秦政接受了她的说辞,但也指出:
“赵王为人放得下身段,他若当真犯错受罚,少不得会为自己另谋出路。”
言下之意,赵王到时候可能会选择回京巴结皇后。毕竟他也能看出来皇后有重用他的迹象,比起其他宗室,皇后更倾向于培植他为己所用。
贾南风下意识反问:
“如此不是正好?”
犯了错的赵王需要她的支持,顺势就能收为心腹了。对方没什么脑子、血缘关系又比较远,相比起来堪称毫无威胁。
扶苏闻言笑了一声。
秦政慢悠悠地提醒她:
“赵王再怎么说也是宗室,他的继承权再小也是有的。走投无路投奔自己的人确实可以培植成为心腹,但,如赵王这等宗室就算了。”
他赵王又不是寻常臣子。
寻常臣子顶多得势之后架空皇帝,自己当权倾朝野的丞相。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自己不会有太大的危险,只要足够配合,小命还是能留下的。
但凡能留得青山在,回头暗中筹谋,也总有机会翻身,不至于功亏一篑。
可是宗室就不一样了,宗室掌握了权柄后想篡位可比朝臣简单得多。稍微有个合适的机会他就能把皇帝干掉,自己取而代之。
贾南风又不是赵王肚子里的蛔虫,她怎么能确定赵王绝对没有夺位的野心?
何况——
“皇后殿下别忘了,你是皇后,不是皇帝。”
贾南风眼眸一厉。
但她很快意识到,秦正并不是在提醒她注意自己的身份,别把自己当皇帝了。而是在提点她,皇后和皇帝是不一样的。
有野心的臣子不杀皇帝是因为不能随便杀,只能选择徐徐图之。可是有威胁
的皇帝杀不了,皇后又不是皇帝,皇后当然能随便杀了。
臣子需要留着皇帝糊弄人,却没必要留下皇后。所以一旦事变,贾南风第一个就得死。
这个道理她早该想明白的。
司马衷是个天然的傀儡皇帝,他身边只有一个贾南风对掌权者有威胁。杀了贾南风就没了后顾之忧,这笔买卖一本万利。
贾南风觉得手脚发凉,脊背冒汗,但她迅速缓和了过来。
她神色凝重地询问秦政:
“秦先生以为,我该如何行事?”
秦政答道:
“按照原计划,先让他执掌兵权。待他犯错,再削下去。”
左右那个时候赵王也失去了利用价值,只要别给他借着皇后往上爬的机会,那就问题不大。
赵王后来能引得三王起义,纯靠借着贾南风的信任干掉了她,然后自己掌握权柄。不然他赵王就仍然是那个犯了大错不受重用的普通藩王,想搞事也搞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