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可是国家太欣欣向荣的话,匈奴恐怕也不敢随意起兵。搜索本文首发: 奖励一把 所以还得叫他们以为晋朝状况不佳,是个软柿子。”
随后扶苏翻了翻电子版的史书。
他皱起了眉头:
“没了?”
他还想看看贾南风执政时的政策呢,结果史书堪称一个字都没写。就写了个“海内晏然”“朝野宁静”,具体怎么执政的一概不知,史官们可真会总结归纳。
扶苏帮他们找了个借口:
“贾南风没有改革,就是正常治国,所以没什么好写的了吧,呵呵。”
秦政:……
秦政被他逗笑了:
“看这个吧。”
说着给儿子发了一份记载元康年间天灾人祸的文献。
这份记载其实也不全面。
里面只有寥寥几条记录内容,说的是元康元年雍州(关中)大旱,四年益州(巴蜀)等地地震,七年雍州和梁州大旱,八年荆、豫、徐、扬、冀五州大水。
元康元年到八年正是贾南风执政时期,而在此期间除了天灾以外,还有元康五年的洛阳武器库失火,也是损失惨重。
扶苏看完都沉默了。
他知道这八年天灾不断,没想到这么严重。
尤其是四年的地震,波及范围很广。不仅巴蜀震了,后续京都等地也地震了。
史书上光是记录这条地震,就写了足足两百字。那可是文言文的两百字,两百字里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地名,细数哪里哪里地震了。
贾南风在这种情况下,顶着被文人士子疯狂抹黑的压力,史册还能夸她一句“海内晏然”,足可见赈灾的本事有多强。
天灾人祸频发下的海内晏然啊!
含金量有多高懂不懂!
扶苏心动了:
“阿父,她好适合干这个!”
秦政也心动了:
“保她一条命吧。”
别的皇帝篡位之后迫不及待要诛杀亡国之君,秦政不一样。虽然其他始皇帝把六国国君都杀了,但秦政又没杀。
要不然哪里来的上蹿下跳帮着大秦在地府对付自家祖宗的齐侯建?
何况贾南风还不是皇帝。
扶苏觉得,光冲着贾南风在灾祸下救了不知道多少黎民百姓的功绩,她搞的那些权谋手段都可以稍微放一放不计较了。
司马氏就是小气。
估计等去了地府,她的功德不会少。
恰好此时楚王邀请父子俩去正院一起共进午膳,估计是想顺便聊一聊皇后殿下的任官邀请。
之前在宫里时,楚王妃用了拖延大法,没有直接给出答复。现在要聊这件事,肯定得家长在场。
父子俩跟随侍者前往正院。
落座后,明显可以看出楚王脸上有些不自然。估计是觉得秦氏父子对皇后有意见,就不该放他们去宫中任职,不然岂不是引狼入室?
但皇后那边上午派了人来,言语暗示她真的很想拉拢秦家父子,这就搞得楚王里外为难。
楚王有心想劝皇后罢手,可想到人家是来好心提醒他防备皇后的。他反手把对方卖了,告诉皇后他们想对付她,不太厚道。
而且要是自己真这么干了,王妃一定会生气的。没必要为了一个外人闹得夫妻失和,倒不如用别的法子委婉达成目标。
楚王想,秦先生这么忌惮皇后,肯定不会答应皇后的招揽吧?
结果他在宴席上一提。
秦政略一思索,点头表示:
“也好,就叫阿胥去宫中历练一二吧,他也该独当一面了。”
楚王:?
楚王:??
楚王:???
你上午不还劝我防备皇后吗?现在就要去给她帮忙了?你们立场转变得这么快的?
楚王觉得哪里不对,他谨慎地问道:
“阁下莫非想去对皇后殿下不利?”
秦政:……
楚王妃听不下去了,提醒丈夫:
“阿胥去宫中任职之后,也能及时掌握宫中动向。大王不是不信皇后别有用心吗?那便让他去里头盯着,有什么消息也能第一时间传出来。”
楚王却嘟囔了一句:
“谁知道他会不会传假消息。”
楚王妃:…………
楚王妃麻了,这种猜测你不能在心里想想吗,非要说出来。有些人真是不会拉拢贤才,开口就得罪人。
秦政搁下了筷子:
“大王既不信我父子,那便罢了。”
他算是知道为什么楚王虽然在民间风评不错,在朝中却树敌颇多了。
这家伙干的事情是好事,但说话不讨人喜欢。底下的黎民又没机会和楚王接触,自然不会被他创到,只会享受他带来的好处,朝中同僚却是重灾区。
秦政直接起身告辞。
王妃急得不行,连忙上前挽留。
大才都是有脾气的,她心里也清楚,估计挽留不得了。可她还是想试试,何况即便挽留不了,好歹也要不得罪才好。
楚王意识到自己又把事情搞砸了,顿时更尴尬了。
可他是天潢贵胄,拉不下脸去道歉。
扶苏小声提醒王妃:
“不必挽留了,外头人多。”
时下男女大防虽然不严重,但总有人喜欢编排。看到王妃和外男拉拉扯扯,肯定要说闲话的,对她名声不好。
楚王这家伙也不知道一起跟出来。
不然夫妻俩站在一块儿,别人知道楚王也在,就不会多说,只当她是在为丈夫出头留人。
结果楚王躲在屋子里闷头吃菜,弄得王妃里外不是人。
王妃无奈地停住了脚步。
扶苏看了看侍者似乎离得都挺远的,最后又轻声提点了王妃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