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几月前马日磾身死,朝中就新立了一个太傅。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未成想马日磾竟有此遭遇,可见袁术确实一点都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始皇看着蒙英罗列的一桩桩一件件,认为这些还不够。

始皇看向儿子:

“朕记得,袁术曾僭越称帝?”

扶苏回忆了一下:

“这是两年后的事情了。”

过几日翻年,就是公元195年。原本历史上196年会改元建安,而建安二年,也就是197年,袁术才会因手握传国玉玺选择称帝。

如今刘协有意在几日后的正月改元,用以纪念他终于亲政,不再受人钳制。

不出意外,他会改元“中兴”,彻底背离历史发展。

——虽然这个献帝中兴日后可能会成为一个笑话。

此刻,始皇认为两年太长了:

“袁术如今彻底得罪了朝廷,只能和朝廷彻底撕破脸皮。但他也能将矛头对准朕,将朕打为乱臣贼子,如此便不算是在与朝廷作对。”

比如之前扣押马日磾的时候,因为是郭李当政,他就可以说自己不是在扣押朝廷太傅,而是从郭李手中解救重臣。

哪怕没人信这个鬼话,可它确实也是一个能扯的虎皮。

所以要彻底把袁术压下去,就得让他做出真真切切对皇帝不敬的事。比如,僭越称帝。

扶苏明白父亲的意思:

“袁术没了别的路能走,若是此时得到传国玉玺的话,他只会认为这是天命在他。恰在他和朝廷闹翻的时候玉玺到手,岂不是上天也觉得他才应该代汉而立?”

那么,玉玺现在在谁手里呢?

史书说袁术听闻孙坚拿到了传国玉玺,于是拘捕了孙坚的妻子,从她手中抢夺了玉玺。之后几年一直想自立,但都没有付出行动,直到建安二年才正式称帝,可见玉玺其实一直在他手里。

前一年,正逢汉献帝逃出关中。

他先被韩暹、杨奉护送回洛阳,结果韩暹居功自傲,胡作非为,给了曹操讨伐他们的借口。

曹操击败了他们,将献帝护送去许县,期间又遭遇了韩暹二人的追击。二人不敌曹操,奔逃去投奔了袁术。

因为他们两个曾经有护送陛下东归的功劳在,也能勉强称一句忠臣。他们和曹操的争夺难说谁忠谁奸,袁术便借此将曹操打为逆贼,顺便否认了小皇帝的正统性。

同时也因看到了小皇帝有多废物,被一群人当香饽饽抢来抢去。袁术就觉得汉室已经没救了,正是代汉自立的好时机,于是于次年选择称帝。

在这个过程中,玉玺只是个借口。

不过如今,始皇可以让玉玺成为主因。

既然玉玺已经在袁术手里了,那他们只要给袁术一个提醒,让对方想起玉玺的存在就好了。

扶苏便去寻了刘协:

“陛下,蒙将军此去扬州,寻到了传国玉玺的下落。”

刘协大喜:

“果真如此?那玉玺现在何处?”

扶苏叹气:

“玉玺原被忠臣孙坚寻得,预备择机归还朝廷。不成想遭奸贼袁术所窃,如今袁术拒不肯还。”

刘协之前刚收到袁绍乖乖送粮的消息,正是觉得天下诸侯虽然拥兵自重,但大部分还是很尊敬自己的时候。

陡然遇到一个特别不给他面子的袁术,还有些回不过神来。

随后扶苏提议可以先下令让袁术归还玉玺,若对方不从,便可号令群雄讨伐此等乱臣贼子。

刘协想到袁绍等人的乖顺,认为梓桑说的有道理。如果袁术真的这么不识趣,他的爱卿们肯定愿意替他讨逆。

几日后的正月初一,刘协主持祭天。

同时趁着这个大日子,刘协宣布了几件大事。一是改元中兴,二是讨要玉玺。

两个爆炸消息一并被传遍各州,一下子炸翻了所有人。重点是后者,传国玉玺居然在袁术手里!

袁术收到消息先是一惊,而后突然咂摸出了点味道来。

小皇帝手里没玉玺!

没玉玺的能是什么正经皇帝?!

反观自己,手握玉玺,上刻昔年秦丞相李斯亲篆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什么叫受命于天?就是说他袁术受上天眷顾,老天爷也觉得该他当皇帝!

袁术立刻召集众人商议,要不趁此机会直接称帝算了。

袁术振振有词:

“当初秦朝政局混乱,天下群雄起义,最终由智勇兼备之人夺得天下。如今局势和那秦末又有什么区别?当立者自该是我!”

众人:……

而后力排众议,一意孤行,选择了就此称帝建号。

潜伏在袁术身边的内应将他的话传回了直隶,送到始皇和扶苏案前。

始皇看完:……

扶苏看完:……

扶苏微笑着对父亲说道:

“该让刘季来看看这番话的。”

自己不高兴的时候,就得随机抓一个臣子来,让他们更不高兴一下。

始皇设想了一下刘季看完之后的反应,到底还是对自家肱股之臣的怜惜占了上风。汉高祖刘邦干的事情,已经让刘季背了很多锅了,还是不要再欺负他了。

下回见到汉高祖本人一并算账就是。

袁术已经称帝,那就用不着朝廷做什么了。根本无需皇帝号召,缓过劲来得到兖州支持的曹操第一个调头去打袁术。

曹操坐拥徐州和兖州,徐州就在扬州隔壁,此时不打更待何时?正好他连年征战府库亏空,可以去抢一波扬州回血。

袁绍离得远,对此十分扼腕。

这么远想打扬州都打不了,他倒是想借道呢,但荀彧拒绝了他借道的请求。谁知道袁绍过去是打袁术的,还是打兖州的,兖州也是一块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