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栗腹本来是带着重金去给赵孝成王贺寿的,帮燕赵两国修好。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结果回去之后栗腹跟燕王喜说赵国男丁都死完了,现在只有孤儿寡母,特别好欺负,可以趁此机会攻赵。

燕王喜信了,立刻发兵。据说拉了六十万大军,结果被廉颇八万人打了回去,自己还反而成了被围城的那个。

栗腹死于此战,燕国也因此一蹶不振。

这次时机更好,毕竟还碰到了廉颇和太子不睦。

本来赵国就没兵,将领再被打压,燕王喜当然觉得自己胜券在握。

不过扶苏也分析:

“提前四年发兵的话,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变数。毕竟四年足够很多男丁长大到能参战了,如今的赵国肯定比四年后更缺人。”

况且赵国前两年才和秦国打了那么久,还没休养好呢,粮饷都不一定够。燕国这算是抓住了好时机,就算打不赢,应该也能多给赵国造成一些损耗。

始皇盯着舆图看了片刻:

“秦军不能干看着。”

扶苏也顺着看过去,就见父亲指了指几个城池的位置,说这里得想办法拿下。

始皇教导儿子:

“三晋的这些城池对我大秦未来东出很有用处,不能留在赵魏韩手中。”

楚国之所以后来迁都去寿春,就是因为秦国和楚国交好的二十年来,趁机把攻楚路上的城池都拿到手了。

楚王后来经人点拨突然意识到了这个巨大的隐患,就着急忙慌地把国都迁到了东边去。免得哪天一个回神,发现自家国都也被秦军围了。

始皇的意思是,趁现在六国各自交战,局势一片混乱顾不上秦国。他们偷偷袭击几座城,只抢一点,不要引起旁人的注意。

扶苏赞同:

“正好昭襄王在位时就喜欢东打一下,西打一下。没事也要打一打别人,小规模战役并不显眼。”

如今始皇已经升任相邦,在朝中颇有话语权。他提出的建议没怎么受到质疑,武德充沛的众人愉快地同意了下来。

啊,又有仗可打了,又能捞军功了呢。

这次是时隔几年白起将军重出江湖,老将军身体养得倍儿棒,早就想上战场活动一下筋骨了。

各国一开始听说白起又出来了,还担忧了一下。赵国尤其惊慌,生怕秦国趁着燕赵交战,跑来捡漏。

结果秦国打的是魏韩。

魏王和韩王同样大惊失色,韩王差点就亲自跑来秦国朝拜了。反正这样的事情丢人归丢人,也总比被灭国强。

历史上昭襄王在位的时候,这一年就把魏国打得俯首称臣、降为秦的属国,韩王也亲自来咸阳朝见了昭襄王。

孝文王比他爹厚道一点,没有把人打得这么凄惨。他真的只是抢了几座小城,都是靠近楚国的城池。

打完就撤了,只留了人守城。

摆明了一副“这些城池我大秦看中了,你们别想着抢回去”的架势。只要你不来,我们就能继续维持和平,你要是来,那我就不客气了。

六国:???

你把白起拉出来,就为了打这几座城?

六国搞不懂秦国的脑回路,最后也只能猜测,或许白起确实是老了。秦国无力发动大型战役,才会就占那么点小便宜。

“或许秦国不想让我们看出真相,强行让白起出来露露脸,妄图假装出自己还很强大的样子。”

说是这么说,但真让谁发兵攻秦,他们也不愿意出头。

秦国有函谷关天险,打不过就龟缩起来,太无赖了。况且秦地也没那么富饶,打它得不偿失。

楚国其实更想抢巴蜀,奈何巴蜀难抢。

接下来的几年里,大秦出兵都是这个套路。

大仗不打,只抢几个不起眼的小城。看似没什么用,其实都是东出要道。

偶尔被六国发现了,他们就会想办法抢回来。但隔段时间,秦国又会重新抢回去,就跟你玩拉扯战。

左右六国互相攻伐消耗甚巨,秦国休养生息没什么损耗。哪怕来回拉扯攻占,也就是小打小闹,不影响大局。

而且趁着六国不注意,秦国还打通了丝绸之路。

短期内肯定打不到西域以外那么远的地方,但联通西域是没问题的。羌胡不是特别敢和秦军别苗头,对秦国商人尚算礼遇。

哪怕只是在西域活动,商队也成功弄回来不少好东西。还有始皇提出的骆越稻种和楚南的好物,秦国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孝文王七年,扶苏继位了。

孝文王驾崩的时间和其他位面差不多,七年的年初就死了。扶苏还要等到第二年才能改年号为“秦王子楚元年”,不过他并不介意这个东西。

好不容易当上了秦王,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宠信阿父了。

吕不韦有些幽怨。

本来,相邦的位置是他的。横空杀出来了一个秦正,现在看

来,他想升任相邦遥遥无期。

但谁让吕不韦干不过秦正呢。

他倒是尝试过偷偷限制始皇的权势,自己寻机上位。结果伸出去的爪子被剁了个干净,后来也歇了心思,不敢再闹腾。

扶苏继位后,迅速封了公子政为太子。

他还额外在宫中给阿父留了宫室,邀请阿父住下。

始皇本来应该拒绝的,可他担忧爱子单独居住,万一遇到刺客,他都无法及时保护孩子,到底还是答应了。

虽说是给他留了宫室,其实始皇还是和儿子一起住在章台宫中,外带一个太子政。

咸阳宫那么多宫室,三人愣是挤在一块儿。侍者也不知道君上是什么毛病,并不敢提出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