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扶苏一脸与有荣焉:
“阿父还说他年纪小可能弄不明白这些,他分明就学得很快。搜索本文首发: 进入她 ”
天才和寻常人怎可同日而语?
始皇捏捏儿子的脸颊:
“朕幼时在邯郸,无人教导朕这些东西。当初不曾接触过,自然也就不知道自己小时候如此聪慧了。”
顿了顿,他又补充:
“不过朕倒是记得太子幼时的事情,你五六岁时也这么聪颖。”
公子政好奇,追问道:
“阿苏幼时进学是什么样子的?”
始皇回忆了一下:
“阿苏幼时常常自己翻史书看,看到穆公对外塑造仁善的形象,便说自己要同穆公学这个。”
“但不能学穆公搞殉葬,免得辛辛苦苦装了一辈子,死后功亏一篑,反而成了旁人口中的暴君。”
穆公在此之前,对外一直是个善良到有些圣父的形象。
晋国屡次三番背弃大秦,他却每逢天灾就给晋国送粮草支援,当时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很好的国君。
“后来阿苏又看到惠文王诛杀商鞅,认为他是榨干了商鞅的改革价值之后,反手把商鞅推出去给贵族泄愤。”
“等贵族杀了商鞅,便不能对变法再作置喙了。毕竟‘寡人都让你们把功臣杀了,你还想怎么样’。”
先利用商鞅平息众怒,又拿他当借口堵住贵族的嘴。惠文王什么都没付出,却解决了自己面临的困境,堪称空手套白狼。
“不过阿苏看得最多的还是昭襄王的故事,跟着学会了不少东西,所以昭襄王总夸他像自己。”
昭襄王二号就是这么养成的。
公子政听完只有一个感觉:
“我大秦的先王们好像都挺阴险的。”
他怎么听着没一个好人?
始皇沉痛地告诉他:
“所以你不要跟阿苏学,你要守住秦王最后的风评。”
公子政便问:
“但他们那样能为国家谋取更多利益,若我不这么做,而是行事坦荡的话,岂非对国家不利?”
始皇就教导他:
“无妨,你可以多培养几个狡诈的臣子,让他们替你做这些事情。”
扶苏在旁边补充:
“还有我,等我出生了,阿父就让我来学这个。”
公子政:……
公子政:???
公子政没忍住问道:
“培养狡诈的臣子和儿子,自己维持住光明磊落的形象,这难道不是另一种狡诈吗?”
他原以为仲父是个很坦荡的君子,现在看来,全都是伪装。能教出阿苏这样一个儿子的仲父,根本君子不到哪里去。
始皇挑眉反问:
“朕何时说过朕是君子了?”
秦始皇帝是君子,说出去都叫人笑话。
公子政:大概,你对外装得挺像的?
战国时期的众人很吃贤才的君子人设,所以始皇收敛了锋芒,做出这副模样去哄骗孝文王。
公子政看多了,就有点被骗了。
扶苏和小公子咬耳朵:
“阿父你看到了吧,一个合格的君王要很会演戏才行。”
公子政痛定思痛:
“你说的对,我会好好练习骗人的。”
扶苏纠正他:
“是演戏,不是骗人。”
公子政从善如流地点头:
“好,我会好好练习演戏的。”
始皇:……总觉得虽然有朕盯着,但公子政还是被养歪了。
大秦的幼儿班开设之后,始皇的府邸就热闹起来。每日都有不少小萝卜头在里头吵闹,扶苏起初还过去玩过几回,后来就不去了。
扶苏发现,他果然还是不喜欢别家小孩。
他实则只喜欢公子政一个,毕竟这是他阿父。其他的,诸如蒙恬蒙毅也还好,都是熟悉的心腹。
不过像一些凑数的孩子,扶苏就敬谢不敏了。即便阿父说这不是凑数的孩子,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
这些小孩虽然长大后能力有限,没在朝堂上特别有建树。但他们的家族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现阶段太子还需要拉拢他们。
扶苏接受了这个说法,可还是远离了小孩子们。
反正只要这些孩子加入了学堂,就算是拉拢过了。这些家族要的也只是自家孩子能和太子的嗣子接触,尽早结下情谊而已。
扶苏同情地拍拍公子政的肩膀:
“小阿父,辛苦你了。”
公子政油然而生一股使命感:
“阿苏别怕,这些交给我就好。我是你阿父,肯定要帮你的。”
扶苏感觉自己在欺骗小孩子,良心有点痛。
但是也就痛了一下。
很快,他就因为无事一身轻而重新快乐了起来。
全家就数他最清闲,因为孝文王没有分权给太子的意思。扶苏也没好心到非要主动凑上去为大王分忧,这又不是他亲爹,换成阿父他肯定要过去帮忙处理繁重的政务。
于是扶苏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和先祖闲聊。
他每天的日常就是在群里炫耀他们家公子政有多优秀,小小年纪进步神速,果然不愧是他阿父。
秦稷又开始羡慕别人家的儿子了:
“子楚你看看你,这么好的孩子都不珍惜。”
养个神童也太快乐了!超有成就感的!
秦子楚:我那个时候哪儿知道政儿这么聪明?我跑路那会儿政儿才两岁,刚刚开始学认字。
早知道儿子如此厉害,说什么也要一起带回国的。而且带回国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再管赵姬了。
扶苏现在成了秦王太子,按理来说赵王应该会主动把异人的妻儿送回秦国。
可因为扶苏之前逃跑把公子政带上、却丢下了赵姬的缘故,赵王自然认为秦国太子不在意赵姬这个妾侍,也就没有巴巴地送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