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甄臻夸道:“大国不错,孝顺懂事,娘有你这样的儿子真是死了也无憾了。本文免费搜索: 打开它 ”
孟大国心里舒坦的跟什么似的,孟二勇就吃起醋来了,当晚就跑去水沟里摸了螃蟹、鱼虾回来。
三个儿子还好点,这两个儿子怎么又掐起架来了?
不过甄臻坐享渔翁之利,也就观架不语了,笑呵呵夸了孟二勇几句,继续做她的端水大师。
晚上蒸了十六只螃蟹,炖了蹄髈肉,焖了河虾。
带壳的水产其他人都不爱吃,觉得麻烦,不稀奇。
他们吃的主要是蹄膀肉,只有甄臻和大丫认真吃螃蟹。
甄臻特地给公婆送了一盘蹄膀肉过去,这蹄膀肉煮的糯而不肥,瘦肉煮的稀烂,很容易脱骨,孟老太和孟老太爹牙口不好,吃起来也毫不费劲。
老俩口吃得一脸满足,就觉得老二家的太会吃了,哪怕是不稀奇的菜,由她手里做出来,都叫人恨不得把舌头给吞了。
孟老太也不是白吃的,山上板栗陆续熟了,孟老太去山上捡了不少回来。
她知道甄甄是个懒婆娘,这种活儿是不爱干的。
干脆给儿媳多带了一大筐,还有几个自家树上结的柿子,也拿了半框子叫孟大国一并带回去。
秋收这段日子村里人累得够呛,大国就快被晒成黑炭了,二勇也累得不轻,因为人手不够,焦蕙兰和陶爱红也去帮忙了。
家里孩子就甄臻在带。
早上她煮了一锅猪食喂家里的猪,喂完猪就喂小娃娃,两个小娃娃嗷嗷张嘴等着她投喂,乖乖巧巧,很有眼力见。
那样子跟小猪没一点区别。
甄臻拿着个奶瓶,这个喂完喂那个,给二丫和三娃都喂了点果泥。
后世不到五个月的孩子是不会喂果泥的,不过这年头养孩子可不是照书养,其他家几个月的孩子吃不饱的多着呢,也就她家孩子既有奶粉又有果泥的。
见三娃消化很好,甄臻也就这样喂了。
喂完三个孩子她也就没事干了,又去端详家里的老母猪了。
家里的猪养的不错,体重那是蹭蹭往上涨,今年要到2月11日才过年,过年晚猪就能多养一阵子,杀猪时就能膘一些。
村里每家都养猪,不过养猪时间不一样,猪饲料也有好有坏。
不是每家猪过年都能出栏的。
虽然秋收后大队里会分粮会分猪肉,但以坝头村的情况,交完公娘是真的不剩下什么了。
一听说孟家今年要杀猪,村里人就提前过来跟甄臻预定,叫给他们家留一点,有的人家五斤,有的人家十斤,有的人家还要一点猪下水。
没办法,过年要走亲访友,有托关系的事也得这会给办了,猪肉是硬通货,带去哪都没人嫌弃。
村里就孟家的猪能杀,孟家还把这猪养的那么好,干净漂亮,膘肥体壮的,这猪肉吃起来肯定香。
这年头杀猪的都是村里人分了,偶尔会有外村人来买一点。
这种也算打擦边球的,村里人哪怕红眼,也不敢明着去举报。
你举报人家,你家杀猪时要不要卖了?
被举报后全村人都买不到猪肉,你家在村里还有好果子吃?
就连李德成媳妇都一早来预定了十斤猪肉和五斤猪下水。
从前的小母猪已然长成老母猪,人怕出名猪怕壮嘛,猪一壮就得宰了,都说猪的智商高,甄臻也把它当宠物养了几个月,还真不忍心把猪给杀了。
不过没办法,农村人自己舍不得吃都要给猪吃,一年到头就这点盼头,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算是丰收的喜悦嘛。
第39章
秋收完, 村里人都被累得够呛,孟大国一向是干活的好手,抢种抢收这种事一向冲在最前头, 他干活卖力,吃最多苦, 脸上晒掉一层皮不说,手也被磨出一层老茧来了。
他干活从不抱怨, 村里的人看了都说, 大国没给他爹丢脸。
在农活上, 孟大国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指望孟二勇那是没用的,这小子有点小聪明,别说无偿付出了,不偷懒占便宜那都是他仁慈了。
好在有孟大国顶着,孟家这好名声才能延续下去。
交完公粮,李德成就组织分粮了,就坝头村这条件能把公粮交上, 都算万幸了, 能分的粮食实在没多少了。
猪也只能杀一头,一家能分到一两斤肉就算不错。
不过这也算常态吧, 要是年年粮食管够, 肉也分的足, 就不存在吃不饱的情况了。
只是也难免念叨,说今年还盼来年好, 来年还穿破棉袄,这一年年的劳作,村民们还是吃不饱饭,也不知道为了啥。
孟家就分了两斤肉, 像张翠花家这种女儿外嫁,家里就一个才拿五公分的小儿子,才分到一斤多的肉,是绝对没法留到年关的。
看这情况年前是不会再分肉了,
她当晚也来跟甄臻预定了三斤猪下水一斤猪肉。
秋收忙完后就要准备入冬的事宜了,村里分了秸秆和干草留各家烧柴用,农家肥也分了些许。
去年甄臻刚穿来没提前准备,今年不一样了,进入十一月就叫孟大国和孟二勇去山上劈柴了。
兄弟俩里外忙活了一周,总算把草垛堆好,柴火劈好。
别看门廊下、厨房、院子里堆得满满都是柴火,可一到冬天这柴火烧的可快了,偏北方的坝头村,过冬取暖真是大问题。
大丫往柴垛上爬,嘴里嚷嚷着:“发柴了,发柴了。”
今年孟大国要照顾小猪崽不能去挖矸石,就跟挖矸石的村民预定了三百斤,甄臻又想法子去黑市上预定了五百多斤碎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