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龙厔泉大力规划
金山镇真是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龙厔泉来到金山镇,决心大展宏图。他把金山镇的历史、水文地质以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分析了个遍,并用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挑灯夜战,写出了关于金山镇经济发展规划的大作,洋洋洒洒竟然达三万字之多。
金山镇场镇常驻人口三万有余,其中包括一家国有上市企业,若干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而盘石县城到函安市的三十公里间,仅有这一个乡镇有高速公路进出口,强如蔡堃华工作的施家镇也没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加之国道、铁路穿镇而过,水路船只沿沱江往来,便利的交通如巨人的臂膀,架着金山镇的工农业胳膊,只待一声令下,即将腾飞升空似的。
如果再在江上架一座桥,金山镇的经济腾飞在全县绝对会一骑绝尘。
龙厔泉雄心勃勃的规划方案呈上县委,曾任市农业局局长的县委书记认真研读龙厔泉的规划大作,不禁喜上眉梢,掷地有声的说:我们不妨在金山镇试点,让金山镇成为盘石县经济发展的引擎器,成为攻坚克难的桥头堡!
得到县委书记的口头肯定,龙厔泉决定一步一步实施他的发展大计。
首先,龙厔泉说服并获得了没有详细阅读过他宏伟规划蓝图的老练且保守的镇党委书记的全力支持。
其次,他专门成立了一个融资部门,用于开展经济工作,并安排有文化的大学生来挑这副担子,彻底摸清经济家底。
第三,召开村镇社区动员大会,同样要求他们根据本社区本村社的实际情况拟订经济发展规划或方案。为了让基层干部抓住工作重点,龙厔泉提出“一村一品”的建设性构想,即每个村根据自己特点和优势,制订“一村一品牌”战略目标!
为了不让自己的规划胎死腹中,龙厔泉决定在交通便利的村子试点。
盆地内气候温和,阳光明媚,雨量充沛,是栽种各种血橙的理想之地,龙厔泉决定从这一块开始。
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戛然而止,关键问题是资金问题。
周五的一个晚上,龙厔泉约了鲁鹿麟,说在城里聚一下。
高速路口不远处有个叫陆零八的地方,一到晚上便热闹非凡,时髦的男男女女总是喜欢这里,这里除了是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外,还是县城小吃美味的集中地。
龙厔泉和伍云霞利用一个并不起眼的周末,去了盆地南部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景区,静悄悄的结了婚。竹有斑竹预示爱情忠贞不渝,“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竹亦有情操高洁之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更有与民间疾苦之共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对,就是郑板桥这句“疑是民间疾苦声”的诗句引起了龙厔泉与诗人的共鸣,为此伍云霞并不因为冷清的短途旅游结婚而对龙厔泉有所抱怨,相反,她被龙厔泉高贵的灵魂而折服,决心毫无保留支持他的工作和事业。
一见面,龙厔泉就和鲁鹿麟开起了玩笑,问他还没有女朋友吗?不要因为又帅又多金而挑花了眼!
“帅?谈不上吧!哈哈!多金?也没有啊,哈哈!不过,追我的女生倒是有一两个!”鲁鹿麟自信的哈哈大笑。
自从他调进城里工作,他说话的声音就大了不少。龙厔泉分析原因,认为金钱在他背后撑腰所致。这不,刚一见面,鲁鹿麟即刻朗声道,“龙哥,这顿便餐你不能开钱哈!”
龙厔泉自然理论了一番,非要他来买单不可,结果在他大声向饭店老板交上押金时,店老板说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在二人礼让的时候,鲁鹿麟的大哥大响了。通话不过几句话,龙厔泉已猜出几分,估计对方是唐秋玲!
“我说你和秋玲扯不清嘛!”龙厔泉笑道。
“她就是粘上我了!听说我和你们在这里吃饭,非要过来!”鲁鹿麟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偷偷笑道。
“那有什么不可以的?”龙厔泉疑惑的问。
“你不知道,行长夫人正托人把她侄女介绍给我!愁,烦,我还没答应!”鲁鹿麟在龙厔泉面前,竹筒倒豆子,——干脆利索。
“你呢,恐怕是见一个爱一个。”伍云霞打趣道。
“云霞姐,你说哪里去了。说实话,我很羡慕你和厔泉哥,忠贞不渝,坚如磐石。”
“哈哈,你也太会说话了。姻缘这东西,看缘分,一旦选择了,就要专一,这本身也是爱情的润滑剂。”伍云霞笑着说。
“谢谢云霞姐的指点,我会把握好我的未来的。”
说话间,唐秋玲从的士车上下来,一口一个云霞姐,厔泉哥亲热的叫着。
“你今天看起来不高兴?”唐秋玲不由自主的坐在鲁鹿麟身边,碰了碰他的胳膊,欢快的说。
鲁鹿麟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和厔泉哥在一起,高兴得很呢!”
“你的意思我来你不高兴?”唐秋玲嘟嘴道。
“你想哪里去了,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
“切,你贫嘛!”
“要不你叫龙哥证明,我是不是盼你来啊?”鲁鹿麟灵机一动。
“鹿麟说得没错,他就喜欢和你在一起。”龙厔泉附和道。
唐秋玲听龙厔泉这么说,高兴得敲了敲筷子,“老板,来一件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