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盼兮 作品

223 年轻人就是好面子

王耀文听到这些风言风语,气愤之余第一件事就是想要澄清真相。

赵林不赞同这个办法,澄清真相有什么用,明眼人都知道兄弟俩中秀才和女方没有关系。偏偏还是有风言风语传出来,不过是嫉妒兄弟俩。

兄弟俩还年轻,不仅成绩好,还能娶到有钱的妻子,谁不想要。都是男人,说不要就虚伪了。按他的意思,不用费心找出传话的人,大家喜欢传,那就多弄几个八卦传播。

左三房间的酸秀才整天说自家有钱,看不起这看不起那,身上的衣服看着不错,但都是旧货店的二手衣。还有右五房间的中年秀才,一把年纪靠媳妇养家,结果出门在外赶考还悄悄跑去喝花酒。

还有左侧最边上那间房的老秀才,考到五十岁还没中举,没有才华还不认命,他传出来的几首诗都是儿子代笔。一把年纪不放弃科举没人管,但是打压有才华的儿子,不让他参加考试,还抢夺儿子的诗作。

这些八卦应该够大家议论很久了吧。

王耀文是个谦谦君子,对赵林的提议有些迟疑:“这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我又不是诬蔑人,说的都是真事。”

赵林这几天闲着可没少打听院子里各位邻居,他也不想多管闲事,只是想避免受到牵连。同住一个院子里,遇到什么事,他们一问三不知也要有人肯信才行。

王耀学倒是支持赵林,只是这件事他们不适合出面,被人发现就不好。

“交给我处理,你们就当一切都不知情。”赵林可不怕,真被人认出来他也会一人承担所有责任,保证不牵扯到小舅子身上,当然不被发现是最好。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赵林把自己装扮一番,又是换衣服又是化妆,弄得像换张脸才去南城最热闹的一家茶楼。茶楼人来人往,除了听说书人讲故事,最近讨论最多的就是赶考的学子。

能坐在茶楼闲聊的人都有点小钱,有见识但又不多,很乐意有人聊读书人的事。遇到有人说些读书人的笑话,他们会笑得更大声。

茶楼的东家也是个妙人,知道大家爱听,还专门收集一些学子的故事让说书人讲。至于会不会得罪读书人,东家表示他不怕,故事又没指名道姓,也避开地些风头正劲,很有希望考中的秀才。

有钱有势的学子得罪不起,一些穷学子,考了多年也不能中举的学子还是可以说道一二。

赵林进茶楼后首接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等到说书中场休息时间,大家的注意力放在其他地方的时候,他悄悄扔到说书人桌上。

回到座位上,确定说书人有看到写满八卦的信纸,才满意离开。

第二天,他故意打赏商人安排的下人,让他们打听茶楼那边最近有没有什么和读书相关的新鲜故事。有钱拿,还能白去茶楼听故事,下人们纷纷赵林是个大好人。

等下人从茶楼回来,还没进院门就在门房和其他下人聊上了。茶楼今天讲的那些事,有几个很像自家院子里住的学子,不过下人们也不会傻到提醒当事人。

下人也有自己的小圈子,房子周围的邻居也都是条件差不多的商人,管家自然不算太严。很快,关于几名秀才的八卦就传开了,不出意外也传到正主耳朵里。

几个人也是心里有鬼,听到传言的第一反应就是打着读书的名义闭门不出。和他们相比,王家兄弟表现就正常多了。

风言风语传出来之后,一切照常,生活、读书一点都不受影响,反观这几个人,连吃饭都不好意思出来,每次都是等到最后没人才去大厨房拿饭。

两厢对比之下,高下立现,反倒让很多人跟风传瞎话的人觉得王家兄弟应该不是那种吃软饭的人。愧疚之下还有人跑到王耀文面前认错道歉,说以后再也不会听信谣言。

王耀学还能说什么,当然是大度原谅对方。

王耀学却不客气表示,就算他们靠岳家的钱财读书又有什么错,他们又没抛妻弃子,中举之后也会回报岳家,这难道也有错?

该名学子被说得越发不好意思,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两家达成一致意见,女方也没说什么,他们一群外人指指点点,实在不是君子所为。

这件事之后,王家兄弟的人缘反倒比之前好了一些。不过兄弟俩并不打算和其他学子有深度来往,墙头之草不值得深交。

赵林劝他们再忍几天,马上就要考试,等考试结束大家就各奔东西,不想再见面的话说不定一辈子都见不到。

考试那几天是赵林最累的日子,守在考场外要准备好热水、吃食和药丸,还要抢夺考场外的有利位置,争取兄弟俩出考场能见到他。

为此他特意给书童买了一顶红色帽子,隔老远都能一眼瞧见。兄弟俩这次运气不错,没有分到臭号,天公也还算作美,最后一天才下小雨。

等到出考场的时候兄弟俩按照约定找红色,一眼就看到书童的位置。

知道今天是最后一天,赵林出门的时候就带了水和吃食,有水果、粥、还有开胃的梅子。见到兄弟俩,第一时间递上水。

兄弟俩喝了几口水,对吃食却不感兴趣,他

们现在只想回去睡觉。

“要不要请个大夫看看?”

兄弟俩都说不用,这两年他们有意锻炼身体,一场考试还是不至于倒下。同住的五十岁的秀才都没请大夫,他们请大夫好像是不是显得他们太虚。

赵林不赞同,年轻人就是好面子,爱争虚名。现在看着没事,不代表真的没事,年纪大了之后才会懂,还是请大夫回来检查一下才放心。

最终赵林还是去请了个大夫回来,亲耳听到大夫说确认没事他才放心。他这也是怕出事要担责,有大夫背书遇到万一也算有个说法。

兄弟俩根本没怀疑过赵林的心意,只理解他是太过担心,尽管觉得没必要,心里头还是满是感动。自家人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姐夫是真把他们当家人一样照顾,真有做官的一天,他们肯定不会忘记姐夫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