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补一份嫁妆

不用村长开口,自有人拦下王老头。

王氏虽然是王老头的闺女,可她都嫁人,上的也是赵家的族谱,要打人也只有赵家人才有资格。王家人当着他们的面就敢动手,可见王氏说的话不假。

真相就算不是王家人偷配方,怕也是相差不远。

王村长忍不住骂了一句“蠢货”,骂完还得替王老头擦屁股。

赵林坐在一边看几个糟老头子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王家和买方子的三家各拿出五两银子赔偿赵家。赵大石还不甘心,这点钱和长久的生意比,算什么。

可赵有德点头答应了,到底想着王老头一家的身份不同。大毛是长孙,他可以不给王氏留面子,得给长孙留点面子。

虽然偷方子的事肯定会传出去,但只要不是他们传的,大毛以后知道也怪不得他们。

一群人兴师动众就拿了二十两银子,赵林觉得不值,其他人还是挺高兴。事后赵有德让赵大麦给帮忙的人送礼物,没钱请大家吃饭,谢礼却不少。

这次的事虽然是他们占理,可没有族人帮忙,想拿到银子也难。

连赵林都收到赵大麦的谢礼,他是上门赔罪的,为之前错怪他的事道歉。

赵林收了他的礼,原不原谅就没必要说出来。他总觉得这事没完,可惜暂时还不能搬走。现在家里的钱倒是够在城里买个小房子,但是搬到城里靠什么为生,这是个大问题。

在村里能自给自足,城里却难维持生计。等小舅子考中举人,他再沾光搬到城里不迟,到时候不管是做生意还是买铺子,都会容易许多。

赵大麦回去之后越想越不对,老二收下礼物,嘴上也没说什么不好的话,但话里话外却也没说不介意。他扇了自己一耳光,当初怎么就猪油蒙心怀疑到老二头上。

现在好了,卖方子的事是王家干的,老二那边得罪了。老三也不高兴。赔偿的二十两银子,两家平分,老三还嫌少。他就没想过给族人的谢礼全都是他买,这笔钱也不算少。

族人们收到谢礼倒是很高兴,只是更好奇豆腐方子,王家偷看几眼就能学会,那其他人是不是也能学会。都是一个祖宗传下的,大家还要脸,不好意思偷看。

村里其他杂姓的外人可没这个顾虑,只要赵大麦开工做豆腐,就有人围着转悠。他早上天不亮就想床也挡不住一些人的好奇心。

大家都想得好,学会之后不说做这个生意,逢年过节自己做豆腐,也能省下买豆腐的钱。

赵大麦下意识还是想找赵林想办法,结果却吃了闭门羹。原来赵林陪着王秀英回娘家去了,这次回去夫妻打算住几天。

王耀学和王耀文兄弟出门游学去了,家里只有最小的王耀辉在这。他年纪小,王秀英担忧他照顾不好张氏,赵林看在眼里,主动提出陪她回娘家住一段时间。

最近地里没有什么活,多住几天也不受影响,家里留着杜娘子母女负责看家,不用担心家禽和牲口。

他调转头又去问赵有德,被赵有德臭骂一顿,说他蠢,高高修个围墙不就挡住偷看的人。他第一次怀疑老大这不聪明的样子是不是继承自李桂花。

这点小事都处理不好,以后跟着老大养老也不知道有没有好日子过。有了这个想法,赵有德越发不愿意和儿子同住,只要他还能动一天,哪个儿子都别想惦记他的钱。

孙子也不行,他可见过有人被孙子骗光钱,最后的下场可不好。

赵大麦当然知道建围墙有用,他就是舍不得拿钱出来。建新房、买家具,手里哪还有余钱。刚拿到手的赔偿,买了谢礼,再给大毛买笔墨和纸,也就不剩了。

读书真费钱,大毛才开蒙就这么贵,继续读下去,怕是要费更多的钱。他己经有些后悔送大毛读书,等三毛大了就算了,在家跟着大毛识几个字算了。

再舍不得钱,赵大麦也得咬牙拿钱修围墙。他让王氏把私房钱拿出来,这次王氏乖乖听话,不敢像过去一样说没私房钱。

她犯了错,没有被休回娘家就不错了。娘家人肯定恨死她,这个时候要是被休回去,她能保住命都是好的。虽然得罪娘家,但王氏也不后悔。

她不为自己考虑,也要替儿女考虑,偷夫家秘方给娘家,有这么个坏名声,儿女别想找到好婚事。

赵大麦看她识趣的份上,倒没有骂她。小云和大毛大了,看在孩子的份上,他就给她留个脸。

另一边的赵林是不知道这事,要知道肯定会说围墙也防不住有心人。不过他要说也只是私下说,不会跑去多嘴提醒赵大麦。

这次陪王秀英回娘家,王家己经大变样。房子还是老房子,但是屋里的家具和摆件都是新的,一眼就能看出和过去的不同。

王秀英都首呼不敢认,她以前睡的闺房也大变样。除了床没换,屋里其他东西都换了。除了增添物件,家里还多了一个下人。

王耀学身边也有了跑腿的书童,这次游学也一起带出去了。家里留下一对老夫妻帮忙干活,婆子负责家务做饭,男的负责外面的事。

王耀学中秀才之后,家里的田地翻了倍,交住

的人家也多,没有跑腿的人还真不方便。张氏刚嫁给王童生的时候,王家条件还好,家里也有下人使唤,现在使用起下人也没有什么不习惯。

家里有了钱,张氏自觉以前对不起闺女,悄悄把王秀英拉到一边,想要给她补一份嫁妆。

王秀英说给赵林听,夫妻俩商量之后还是决定拒绝张氏的好意。没有人会讨厌钱,只是王家这边看着条件比过去好,但王耀学定下的未婚事不是一般人家

王耀文的岳家也不差,不管是王家还是张氏,用钱的地方都多着了。王家有多少钱不知道,但张氏手里的钱肯定不算多,还是让她留给儿媳妇吧。

好女不穿嫁时衣,好男不吃分家饭。王秀英的想法,赵林当然支持,他们能赚到钱,最缺的不是钱,而是各种资源和人脉。

收下嫁妆不能说错,但肯定落下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