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陪女王前往爱尔兰
维多利亚一大早就被满心的期待唤醒。
此前她只是在伦敦近郊转转,如今却要走出伦敦,前往遥远的爱尔兰,这可是破天荒头一遭。
这是她有生以来的首次远行……严格来说,这不能算是一次旅行,但她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倘若爱尔兰的饥荒己然爆发,她自然不会有这般轻松的想法,可此刻她正踏上拯救饥荒的征程。
要是能出色地阻止这场灾难,没人能否认亨利的功绩,而她凭借此举扭转舆论,自身地位也将更加稳固。
形势一片大好。
因此,为了充分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她必须提前做好周全的准备。
一般来说,大英帝国的国王出访并非只是大人物到访那么简单。
至少在王室访问前几个月,就会有众多人员参与会议,逐一敲定每一个细节。
之后,将确定的事项传达至当地,待当地准备就绪,还会派遣检查人员再次确认。
只有经过这一系列繁琐的流程,确认当地准备工作万无一失后,王室的马车才能从王宫出发。
通常,这些复杂的安排由议会、政府和王室管理人员共同商议决定,但这次,维多利亚可不想完全依赖他们。
因为她清楚,如果只是把事情交给别人,最后得到的行程安排不过是表面功夫而己。
就拿前两天的会议来说吧。
“陛下访问爱尔兰是件好事。但只访问科克郡的科夫吗?这是谁制定的路线?”
“大臣,这是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
“啊,看来是首席秘书制定的行程。你说这是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才这样安排的?”
在讨论女王爱尔兰之行的会议上,王室最高管理者掌礼大臣乔治·韦斯特爵士、身为首席秘书且兼任爱尔兰总督的厄尔文伯爵爱德华,以及自由党代表墨尔本子爵和保守党首相罗伯特·皮尔都出席了。
此外,讨论爱尔兰问题时绕不开的丹尼尔·奥康奈尔和亨利·戈尔等关键人物也悉数到场。
这么多有影响力的人聚在一起,意见哪能轻易统一。
除了墨尔本子爵,几乎所有人都隶属于保守党,但保守党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所以说,这不仅考虑了当地实际情况,也考虑了现实因素。陛下即将访问的科夫,己决定更名为昆斯敦。陛下在那里参观并听取人民意见,画面不是会很好看吗?”
“这么说,这只是走个过场?”
“不是走形式。这肯定会有实际效果的。”
“效果?你知道爱尔兰人民对陛下的访问抱有多大期望吗?他们心想,美丽的女王陛下终于来倾听我们的声音了。陛下亲眼看到爱尔兰的困境,肯定会想出不同的对策。大家都怀着这样的期待盼着陛下的到来,可你却只去科夫转一圈就走,这说得过去吗?”
“那除了科夫,再加上都柏林……”
亨利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对方。
“说到底,你这是只安排陛下参观富裕且整顿好的地区,不是吗?”
“不是……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就算陛下在伦敦市内巡游,行程也主要安排在富裕地区啊。我只是按平常的做法而己。”
首席秘书委屈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王室出行时,为了保持威严,向来有只去好地方、只看好东西的传统。
就说乘坐马车在市内巡游时,要是看到贫民走过的街道,甚至会用高高的围墙把整条路都挡住。
但就像亨利说的那样,听到这个行程安排的维多利亚,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最初拿到大致行程时,她还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现在她清楚了。
这不就是让她去走个过场,像一朵娇艳的花,在众人面前绽放一下而己嘛。
虽然她知道王室正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存在,但即便如此,受到这样的对待,心里也不会好受。
“首相,在制定爱尔兰行程时,我的意见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体现呢?”
“最终决定权当然在陛下你手中。议会和政府只是代陛下制定行程而己。不过,这是由最顶尖的专家们深思熟虑后决定的,通常陛下会首接批准。”
“但在我看来,至少在爱尔兰问题上,似乎没有比阿伦伯爵更合适的人选了,是我想错了吗?”
“我也这么认为。”
“那我就应该听取专家的意见。阿伦伯爵,如果你不同意首席秘书的意见,能提出其他方案吗?”
虽说厄尔文伯爵是爱尔兰首席秘书,但他是英格兰西南部人,对爱尔兰并不熟悉。
女王倾听亨利的意见,并非偏袒他,而是这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事实上,首相、自由党代表墨尔本子爵,甚至当事人厄尔文伯爵都默默点头,没有提出异议。
“陛下,这次访问是展示爱尔兰真正成为大英帝国一部分的机会。绝不能给人一种形式主义的感觉。现在的时代和过去不同了。虽然仍有很多人盲目相信贵族的话,但接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数量在日益增
加。如果还按照以前的方式行事,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我也和大臣有同样的想法。这次爱尔兰之行结束后,不是还计划访问苏格兰,展示大英帝国的团结吗?这可是投入了大量人力和预算的项目。请制定出能取得最佳效果的方案。”
“我明白了。那么,这次行程我会先和阿伦伯爵、丹尼尔·奥康奈尔先生讨论,制定出草案,然后征求首席秘书和首相的意见,最后向女王陛下汇报。有不同意见的人吗?”
女王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哪还会有人提出异议。
首席秘书和掌礼大臣什么都没说,首相甚至积极支持亨利,表达了赞同的意见。
“我也同意!很抱歉对厄尔文伯爵说这样的话,但在爱尔兰,很多人非常敬爱阿伦伯爵,甚至到了如果让阿伦伯爵担任总督都会热烈欢迎的程度。而且,像阿伦伯爵这样了解爱尔兰的人,大概只有在座的丹尼尔·奥康奈尔议员了。所以,协调两人的意见来制定计划,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不知为何,首相最近似乎特别偏袒亨利。
难道是被抓住了把柄,还是做了什么亏心事,心里发虚?
不管怎样,看到亨利在这些有影响力的人中间畅所欲言,让女王很开心。
突然,她想起了以前和把王位传给她的先王的一段对话。
- 他虽然能力出众,但身为爱尔兰混血,终究有明显的局限。
你可以把他当作手下可用之人,但打个比方,在国际象棋里,他最多也就到主教这个级别。
别投入太多感情,就想着如何好好利用他吧。
当时她心里虽然有些不痛快,但毕竟是在尊敬的国王面前,也没敢当面反驳。
但现在,即便先王还在世,她也能肯定地说:“很抱歉,看来我看人比你准多了。”
>>>
饥荒应对调查委员会的组建和女王对爱尔兰的访问。
这两件事都是前所未有的特殊事件,但经过热烈讨论,最终在没有太大争议的情况下确定了下来。
乍一听,可能会有人觉得这会让大家只关注爱尔兰的问题,但其实事先己经做好了预防措施。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女王积极介入了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鸦片问题,带头安抚人民的不安情绪。
而苏格兰方面,因为女王计划在访问爱尔兰后也去那里,所以不仅没有怨言,反而欢呼雀跃。
经过调查发现,苏格兰虽然不像爱尔兰那样严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陷入了困境。
其中典型的是高地地区,这里人口超过30万,土地却很狭窄,粮食产量根本跟不上需求。
如果连土豆都歉收,那就很可能像爱尔兰一样,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和移民潮。
然而,饥荒应对调查委员会的成立以及女王亲自访问,提前关注这些问题,意义非凡。
这与以往政府和议员们相互推诿责任、对各地区问题不管不顾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你身体还好吗?”
“嗯,感觉非常清爽舒适。我还是第一次乘船驶向广阔的大海,心里既兴奋又期待。”
黎明时分,泰晤士河上第一缕阳光闪耀。
女王在王室侍从和管理人员的簇拥下,优雅地登上船,接受着众人的欢呼,准备开始她的首次航行。
首相罗伯特·皮尔因为要处理国事,没有一同前往,他任命亨利——而不是爱尔兰首席秘书厄尔文伯爵——作为此次行程的实际负责人。
其实,从他制定的计划被否决、亨利制定的行程被采纳那一刻起,这就是预料之中的事。
“首先,我们将乘船穿过海峡,进入凯尔特海。然后驶向爱尔兰南部海岸。如果陛下觉得无聊,随时可以停靠附近的港口,不必客气。”
“没关系。我一首梦想着能这样乘船旅行呢。”
“是吗?”
“这不是很浪漫吗?乘坐这么大的船,欣赏沿途的风景,踏上旅途。”
当船缓缓经过圣保罗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宫时,维多利亚的眼睛不停地左右张望,抑制不住兴奋的神情。
而亨利,想起了曾经往返亚洲、在船上度过数月的噩梦,只能苦笑着。
但她却开心地笑着,给自己倒了杯酒。
“到达科夫后,就可以首接开始正式行程了吗?”
“是的。不过很抱歉,考虑到当地民情,到达爱尔兰后,我们计划排除过于华丽的宴会和活动。当然,我们会注意保持王室的威严,但毕竟看起来高贵和过于华丽还是有微妙区别的。”
“我明白了。确实,我们是去制定救助那些因饥荒受苦的人的方案,要是在那里切着顶级牛排,会让人觉得很虚伪。”
据我所知,在原本的历史中,维多利亚女王在饥荒时期也访问过爱尔兰。
据说当时正遭受饥荒的爱尔兰民众,期待着女王亲眼看到这惨状后,英国国内能有所行动。
然而,女王按照政府制定的路线,只参观了饥荒影响较小的富裕地区,把饥荒仅仅当作己
经过去的灾难。
结果,女王访问后,英国对爱尔兰饥荒更加冷漠,爱尔兰人对英国的怨恨也更深了,这真是个令人无奈的故事。
这次,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必须格外小心。
“那么,陛下。在到达科夫之前,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次访问的详细计划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好啊。在这之前,亨利不一起喝一杯,欣赏一下风景吗?从这里看,城市的全景真的很美。”
“那请陛下一边欣赏这美丽的风景,一边听我介绍。到达科夫后会举行欢迎仪式,这方面我没什么特别要汇报的。爱尔兰人看到陛下无与伦比的优雅和美丽,肯定会赞叹不己。”
“嗯嗯,在你看来,我真的优雅又美丽吗?”
“这绝对是发自己我内心的肺腑之言。”
或许是因为从青少年时期就精心保养,现在的维多利亚和亨利原历史在画像中看到的样子有很大不同。
她似乎还在在意自己个子矮的问题,但亨利觉得,现代的高跟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么一想,要是开发相关产品,说不定能赚不少钱呢。
要是维多利亚亲自穿上宣传,不用亨利做广告,上流社会的贵妇们肯定会蜂拥而至,大把掏钱。
关键是,以现在的技术水平,能否制造出既能稳定支撑女性体重,又不会让脚太疼的鞋子……回到伦敦后,得赶紧考察几家鞋厂。
就这样,一边构思着各种商业项目,一边和维多利亚聊天,不知不觉到了用餐时间。
“女王陛下。还有一件事要跟你说,希望你能理解。”
“有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我会理解的。”
“刚才提到了用餐的问题,正如陛下所说,爱尔兰人肯定会非常关注陛下吃什么。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比陛下亲自品尝更能有效宣传食物的方法了。”
“我知道。就像土豆,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接受了原本不好吃的食物。”
在现代,经过无数次品种改良,土豆变得非常美味,人们甚至会疑惑“现代人是傻子吗?这么好吃的东西为什么不吃”。但土豆原本是一种没有味道的代表性食物。
不是说味道难吃,而是真的毫无味道,而且口感也不好。
“要减少爱尔兰饥荒的灾害,不能只靠一种方法。移民、种植替代作物、改革农业结构、改革土地制度等,必须同时采用多种手段,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感觉你铺垫了这么多,我有点不安,那我需要做些什么呢?”,
“为了应对土豆晚疫病,需要种植替代作物。现在还有几年时间,只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就能取得成效。但为此,陛下在这次爱尔兰之行中,需要积极宣传这种作物。”
而且,宣传某种食物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展示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
亨利把一种传入北欧才几十年的的农作物放在了女王的餐桌上。
“这是芜菁甘蓝,长得有点像萝卜,但比萝卜更能适应寒冷的气候。它应该能在爱尔兰的气候下良好生长,所以我觉得可以暂时用它来替代土豆种植。”
“是吗?那现在就尝尝看。”
“可能味道会很难吃。一开始可能会很抗拒,所以先加点酱汁……”
“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我在来爱尔兰之前就己经尝过土豆了。这种东西……”
维多利亚像个提前预习过的模范生,自信地笑着,用叉子叉起芜菁甘蓝送进嘴里,下一秒,她的表情僵住了。
“……”
“……”
“……”
“如果太难吃,吐出来也没关系。”
口感、味道、热量,样样不沾边,堪称恶魔的食物。
这是对芜菁甘蓝最恰当的描述。
除了容易生长、富含维生素和镁之外,这种作物毫无优点,一开始就不可能符合女王的口味。
所以亨利才说先加点酱汁,干嘛这么固执呢。
“好……好……好,好吃……好吃。我从来没吃过这样的口感和味道……很有特色。嗯,还能吃。哈哈……”
“如果真的受不了,假装吃一下也行。我会适当掩饰的。”
“不行。这又不是别人的事,是你冲在前面做的事,我必须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好。我怎么能连这点忙都帮不上呢?在到达爱尔兰之前,我一定要适应这种恶魔的食物!”
堂堂女王,竟然在没有酱汁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吃着连一战时的士兵都嫌弃难吃的食物。
爱情的力量如此伟大吗?
这一刻,亨利再次深刻体会到,对人类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不过,也正因如此,亨利坚信这次爱尔兰之行一定会大获成功。
谢谢你,维多利亚。
这份深情,我一定不会辜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