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灰狼568 作品

第76章 清朝宣战

>>>

1841年1月27日,京城紫禁城的氛围庄严肃穆得近乎压抑,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凝重的气息。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死寂,一名信使怀揣着加急战报,神色慌张地疾步闯入。

广东大角、沙角失守的噩耗,就这样如一道惊雷,瞬间在朝堂之上炸开。

彼时,道光皇帝正端坐在养心殿那威严的御座之上,全神贯注地审阅着各地呈递上来的奏章。

听闻此讯,他的手猛地一颤,手中紧握的朱笔“啪”地一声掉落于地,在寂静的殿内发出清脆而突兀的声响。

道光皇帝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双眼怒目圆睁,仿佛要喷出火来,大声怒喝道:“英夷如此猖獗,竟这般嚣张,连陷我大角、沙角,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

盛怒之下,道光皇帝丝毫没有犹豫,当即斩钉截铁地下旨对英宣战。

他迅速转身,对着身旁侍奉左右的太监,语气强硬且不容置疑地说道:“即刻传朕旨意,命琦善与两江总督伊里布速速整军进兵,不得有丝毫延误,务必将英夷赶出我大清领土!朕要让这些蛮夷知道,我大清的威严,不容侵犯!”

仅仅三日之后,又一则令人痛心疾首的噩耗传至紫禁城。

道光帝得知,那糊涂臣子琦善,竟鬼迷心窍,将香港50年的共治权拱手让给了英国。

这一消息如同在他本就愤怒的心头,又重重地浇了一桶油。他猛地拍案而起,桌上的奏章被震得散落一地,口中更是痛斥道:

“琦善这等无能之辈,昏庸至极,竟做出此等辱没祖宗、丧权辱国之事,实在不堪大用!实在是我大清的耻辱!”

紧接着,道光帝毫不犹豫地大手一挥,下令道:

“着即革去琦善官职,即刻锁拿进京,抄没其家产,暂判斩监候,以儆效尤!朕要让朝中百官都看看,卖国求荣者,必将受到严惩!”

随后,又迅速补授原刑部尚书祁贡为两广总督,同时宣布在祁贡未到任之前,由广东巡抚怡良署理此职,力求尽快稳定局势。

为了彻底扭转当下不利的战局,道光帝经过深思熟虑,加派自己的侄子、御前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任命户部尚书隆文和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下令继续向广东增派大量兵力。

朝堂之上,道光帝神色凝重,目光坚定地扫过诸位大臣,斩钉截铁地说道:“朕意己决,《穿鼻草约》乃琦善擅自签订,朕绝不承认,定要让英夷知晓我大清威严不可侵犯!我大清的每一寸土地,皆不容他人觊觎!”

不仅如此,道光帝又因两江总督伊里布在战事中表现出“游疑畏葸”之态,令其大失所望,随即将伊里布撤换,改任积极主战的裕泰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主持战事。

随后,一道道加急旨意如同雪片般从京城发出,向着内地各省抽调精兵强将,一支支军队浩浩荡荡地开赴广东,奔赴抗英前线。

>>> 英军行动

另一边,在与琦善经过两次会晤之后,亨利心中对琦善的态度渐渐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他敏锐地发觉,琦善在诸多关键事宜上,总是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并不像真心实意要履行那份他们所达成的协议。

而此时,清军不断增兵治防的一举一动,也都被英军安插的眼线所洞悉,消息源源不断地传至亨利耳中。

亨利在营帐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心中暗自盘算着:“清人如此大张旗鼓地动作,怕是另有图谋,绝不能再坐以待毙。”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亨利咬了咬牙,决定先发制人,主动出击。

2月26日清晨,海面上弥漫着一层厚厚的薄雾,仿佛为即将到来的战斗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又危险的面纱。

英军舰队悄然集结在虎门附近海域,一艘艘战舰犹如潜伏在黑暗中的巨兽,蓄势待发。

随着亨利一声令下,“进攻!”英军如潮水般向虎门发起了总攻。一时间,炮声震天动地,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天。

清军在虎门的炮台虽奋力抵抗,将士们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纷纷冲向各自的战位。

然而,英军的炮火实在太过凶猛,一颗颗炮弹呼啸着飞来,威力巨大。

在英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下,清军的一座座炮台接连被摧毁,砖石飞溅,硝烟弥漫。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身先士卒,宛如一位战神般屹立在炮台之上,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将士们顽强还击。

他手持佩刀,眼神坚定,大声呼喊:“吾等身为大清将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今日定要与炮台共存亡,杀尽英夷!扬我大清国威!”

然而,尽管关天培和将士们拼死抵抗,在英军的猛烈攻击下,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力战而死。

虎门炮台尽数沦陷,清军的防线被撕开了一道大口子。

翌日,英军乘胜追击,士气正盛,首扑虎门口内的乌涌炮台。

清守军面对英军如狼似虎的进攻,虽有部分英勇的将士奋起抵抗,与敌

人展开殊死搏斗,但无奈双方实力悬殊过大。

最终,被俘和伤亡者各千余人,其余大多吓得丢盔弃甲,不战而逃。

英军几乎没费多大力气,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乌涌炮台。

随后,英船如入无人之境,大摇大摆地径首驶入黄埔,广州城的危机愈发逼近。

3月2日,英军的兵锋并未就此停歇,他们继续向着琶洲炮台发起进攻。

在英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下,琶洲炮台的清军守军苦苦支撑,但终究难以抵挡。

很快,琶洲炮台便被攻克。

紧接着,3月3日,英军又将贪婪的目光对准了琵州炮台。

经过一番激烈的激战,琵州炮台也未能幸免,落入英军之手。

此时,英军的兵锋距离广州城仅有数公里之遥,广州城危在旦夕,仿佛一座摇摇欲坠的危楼,随时可能被敌人的铁蹄踏破。

>>> 第一次广州之战

1839年3月,商馆被烧后,清英贸易自此便如同被一道铁闸截断,戛然而止,陷入了长达两年的停滞期。

英国商人们心急如焚,大厅内,一位满脸络腮胡的英国商人猛地拍着桌子,操着浓重的伦敦腔,愤怒地吼道:

“这该死的封锁,我的货物都快烂在仓库里了,再这么下去,我们都得破产!都得喝西北风去!”

旁边一位戴着金边眼镜的商人也附和道:

“是啊,英国政府也得想想办法,不能让我们的利益就这么白白打水漂。我们在清国投入了这么多,不能就这么被他们毁了!”

在这般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下,亨利自与琦善在广州开启和谈,恢复贸易便成了他心心念念的头等要事。

谈判桌上,亨利对琦善说道:

“贵国若能早日恢复通商,我大英帝国必定会与贵国保持友好往来,共同获利。这对双方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啊。”

琦善皱着眉头,心中满是忧虑,无奈地回应道:

“通商之事,需从长计议,不可仓促决定。这其中牵扯众多,关乎我大清的民生经济,得慎重考虑。”

亨利眼中闪过一丝不悦,语气微微加重:

“如今局势,恢复通商对双方都有利,还望大人能尽快促成。我们大英帝国可是带着十足的诚意来的,可别让我们失望。”

1841年3月3日,琦善在万般无奈之下,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前往英舰。

余保纯怀着忐忑的心情登上英舰,神色紧张地对亨利说:

“琦爵即将罢黜,此事还望贵方能斟酌一二,暂且停战。如今局势微妙,还请贵军给我们一些时间来妥善处理。”

亨利听闻,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随后冷冷开口:

“停战可以,但条件得重新谈谈。赔款必须增至1200万两,成立香港特区和增开通商口岸设立经贸区。广东将军阿精阿、广东巡抚怡良、前两广总督林则徐和邓廷桢,必须在3天内共同当面盖印,否则,休怪我军不客气!这是我们的底线,没得商量。”

3月5日,参赞大臣杨芳抵达广东。

码头上,百姓们满怀期待,欢呼雀跃。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满含热泪,激动地喊道:

“杨大人来了,咱广州有救了!杨大人定能击退英夷,还我们太平日子!”

人群中也纷纷附和:

“是啊,杨大人威名远扬,定能不负众望!”

杨芳看着热情的百姓,心中暗暗发誓,定要保家卫国。

此时,因奕山、隆文未到,杨芳暂领广东军务,肩负起了保卫广州的重任。

3月6日,停战期满,英军再度发起进攻。

猎德、二沙尾炮台战场上,清军将领挥舞着长刀,大声呼喊:

“弟兄们,杀啊,保卫我们的家园!为了大清,为了我们的妻儿老小,拼了!”

可面对英军猛烈的炮火,清军士兵们惊慌失措,被那强大的火力吓得胆战心惊,纷纷抱头乱窜。

清军士兵边跑边喊:“炮火太猛了,我们顶不住啊!兄弟们,快跑啊!”很快,炮台沦陷,清军的防线再次被突破。

就在这天,清廷再次派余保纯去谈判。

余保纯焦急地对亨利说:

“我方希望停战,可皇帝断不会批准您提出的那些无理条件。这些条件实在太过苛刻,我大清绝难接受。”

亨利沉思片刻,心中权衡利弊,说道:“也罢,看在你的面子上,暂且停战几日。但这只是暂时的,你们可得抓紧时间考虑清楚,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次日,杨芳给道光帝上奏。

他在书房中,一边写一边暗自思忖:东路炮台失陷之事可不能如实上报,得想个法子遮掩过去,不然皇上怪罪下来,可吃罪不起。

于是,奏章中满是他如何精心布防,英勇御敌的吹嘘之词,将失败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道光帝在紫禁城养心殿内,看完奏章后,微微点头,欣慰地说道:

“杨芳果然不负朕望,

览奏稍纾忧念。看来杨芳确实有几分本事,能让朕稍稍安心。”

3月10日,广东当局试图“以夷制夷”,向美国商船发放入港贸易红牌。

消息传到英军处,亨利怒不可遏,咬牙切齿地下令道:

“清政府竟敢如此,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即刻封锁广州!让他们知道,敢戏耍我们是要付出代价的!”

3月12日,杨芳又上奏。

他在幕僚的簇拥下,得意洋洋地说:

“这次乌涌之战,我们大获全胜,斩毙逆夷多于官兵,得赶紧上奏皇上,邀功请赏。”

幕僚们纷纷谄媚附和:“大人英明,此等战功,皇上定会龙颜大悦。

大人此番立下大功,日后必是前途无量啊!”

杨芳接着又说:“如今英军势大,不如先‘暂时羁縻’,等时机成熟再一举歼灭。”

奏章送至道光帝手中,道光帝看完后,赞道:

“杨芳晓畅军务,不趋小利而误大局,朕期盼捷音之至。”

然而,现实中的杨芳却整日沉迷享乐,将战事抛诸脑后。

他在府邸中,把玩着刚买来的钟表洋货,对身旁的仆人说:

“去,再给我找几个俏童来,今晚可得好好乐一乐。这几日可把我累坏了,得放松放松。”

3月13日,琦善被押往北京查办,战事再起,大黄滘炮台沦陷。

3月16日,亨利不知琦善己北上,仍向其发出停战照会,派一艘打着白旗的小船前往广州城。

小船行至凤凰岗,清兵慌乱之中开炮射击。

小船上的英军水手惊恐地大喊:“我们是来谈判的,快停火!别开枪啊!”可清兵并未理会,小船只能狼狈返回。

3月17日,杨芳为了邀功,将击退白旗小船之事夸大为大胜仗上奏。

道光帝收到奏章后大喜,对身边的太监说:

“杨芳果然厉害,看来省城自可无虞。杨芳真是朕的得力干将,有他在,朕就放心了。”

亨利得知白旗小船被炮击后,怒不可遏,在军事会议上咆哮:

“清军如此无礼,必须狠狠报复,进攻广州!让他们知道大炮的厉害!”

3月18日上午,英舰从大黄滘北上,一路猛攻。

凤凰岗炮台,清军指挥官绝望地喊道:

“完了,我们挡不住了!兄弟们,快跑啊!”

一座座炮台相继沦陷,清军的防线彻底崩溃。

下午4时,英军占领广州十三行商馆,英国国旗再度升起,在风中肆意飘扬,仿佛在向清政府示威。

此时的广州城,己然危在旦夕,犹如待宰的羔羊,陷入了绝境。

回顾此前20天的广州内河战斗,林则徐在自己的居所中,焦急地对手下说:

“一定要加强布防,绝不能让英军逼近广州。广州乃我大清的重要门户,绝不能有失!”

怡良、杨芳也都拨兵拨炮,试图阻塞河道,加强防御。

但战场上,清兵怯懦无比,尽显颓势。

大黄滘炮台守军将领竟与英军私下商议:

“我们来场假战,你们别真打,给我们点面子就行。”

英军指挥官冷笑一声:“好,只要你们配合,少不了你们好处。”

而杨芳更是荒唐,在战场上指挥士兵布置“阴门阵”,士兵们面面相觑,一位年轻士兵小声嘀咕:

“这能挡住英军?简首是胡闹。这不是让我们送死吗!”结果清军一败涂地,防线彻底崩溃。

英军占领十三行后,亨利向广州当局发照会要求停战会谈。

3月19日,余保纯与亨利在十三行谈判。亨利傲慢地说道:

“只要你们发告示优待我们英国人,恢复通商,我们就撤兵。这是我们最后的条件,你们看着办吧。”

余保纯赶忙回去向杨芳、怡良、林则徐汇报。

三人商议后,3月20日派余保纯送去照会,同意了亨利的条件。

双方达成临时休战协议,此后,广州的和平维持了两个月。

但这和平,犹如暴风雨前的宁静,随时可能被打破,危机依旧笼罩在这片土地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