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青年爱尔兰派
在政治的舞台上,各方意见难以完全统一。免费看书就搜:二次元小说网
当分歧严重到无法调和时,有人会选择转投其他党派;
若所处环境不允许,不同意见便只能在同一党内并存。
奥康奈尔领导的废除联盟党,虽尚未陷入这般困境,但己有类似迹象悄然浮现。
“威廉·史密斯·奥布赖恩,是当下我们党内‘青年爱尔兰派’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你或许有所耳闻,‘青年爱尔兰派’由一群与我理念不尽相同的成员组成。”奥康奈尔向亨利解释道。
“我听说不少人认为奥康奈尔先生您的行事方式效率欠佳。”亨利回应道。
“我始终主张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应诉诸暴力。想必有些年轻人会觉得这般做法束手束脚。”
“青年爱尔兰派”,如其名所示,由一群年轻且充满热血的爱尔兰民族主义者构成。
在原本的历史进程中,该团体活跃的时间比当下稍晚几年,但随着奥康奈尔迅速崭露头角,他们似乎也提前登上了政治舞台。
“不过,鉴于奥康奈尔先生您取得的斐然成就,应该没人胆敢轻易指责您的方式效率低下吧?”
“当然,他们不敢当着我的面发表此类言论。然而,随着我们的势力不断壮大,难免会有人提出,应当以更为积极、激进的方式推进事务。年轻人嘛,本就容易意气用事。”
“依我看,这不过是幼稚的任性之举。话说回来,党内支持他们这种观点的人多吗?”
“不多。倘若支持者众多,我也不会坐视不管。除了你刚才提及的奥布赖恩,大概还有约翰·米切尔和奥斯本·戴维斯。奥布赖恩是其中主张积极运用暴力手段的代表人物,不过他并未获得广泛支持。”
亨利理解奥康奈尔不亲自出面干预的缘由。
若该派系的势力强大到足以导致党内分裂,那自当别论;
但倘若在“青年爱尔兰派”内部,这种观点都近乎边缘化,确实没必要特意站出来打压。
一个团体规模一旦扩大,内部自然会涌现出各式各样的声音。
以奥康奈尔的性格,他应是认为,作为党的代表,为了这类小事亲自出面压制,并非恰当之举。
“可奥布赖恩毕竟是在下议院拥有议席的议员。即便未获广泛支持,他公然对奥康奈尔先生您的方式提出异议,这似乎不太妥当吧?”
“诚然,他声称可以使用暴力的言论不值一提,但在其他方面,也并非毫无探讨的空间,我自己也为此深感苦恼。与我主张当下应着力推进英语教育不同,那些年轻人主张摒弃英语,仅学习爱尔兰语……这类事情需要通过讨论来寻求解决之道,不能只因认为自己的想法正确,便强行推行。”
“语言与民族主义紧密相连,这一点我能够理解。”
在其他方面,亨利了解有限,但奥康奈尔主张在倡导爱尔兰独立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作为英国官方语言的英语,这一观点确实存在矛盾之处。
当然,奥康奈尔有其合理考量。
他认为英语将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掌握英语本身便能赋予爱尔兰巨大的竞争力,因此不应排斥英语。
相反,年轻的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则认为,学习英语会导致对爱尔兰语的忽视,进而削弱爱尔兰的民族特性。
至少在这一点上,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并不存在强行推行某一方意见的必要。
奥布赖恩便是对奥康奈尔政策提出异议的人中,较为激进的一位。
“不过,你为何突然提及此事呢?我不太明白这与辉格党有何关联。”
“这一点我还需进一步深入调查。但多亏了奥康奈尔先生您,我似乎己觅得一些线索。”
“是吗?那就好。”
“但要彻底了解事情的全貌,还是得听当事人亲口讲述。可按常理推断,他不太可能主动将这些告知我吧?”
对于连奥康奈尔都批评为不够稳健的“年轻爱尔兰派”而言,亨利实际上近乎于阻碍爱尔兰独立的卖国贼。
冷静分析谁对爱尔兰更有帮助,答案不言而喻,但极端主义者从一开始便不会思考这类问题。
当然,这些年轻人尚未极端至此,但他们对亨利抱有不友好态度,这一点确凿无疑。
“若有机会,我帮你与他牵线搭桥如何?”
“不必了。如此一来,辉格党岂不是会知晓我与奥布赖恩有所接触?倘若交谈不顺利,他极有可能将一切和盘托出。所以,接触之事我会自行设法解决。但若要神不知鬼不觉地进行,或许需要一些特殊手段,还望你能理解。”
“我只是以防万一问问,你不会有什么不良企图吧?”
“当然不会。”
像亨利这般有教养之人,怎会去殴打或杀害他人,况且对方还是下议院议员。
亨利只是打算巧妙地给他们制造一点危机感。
在其他方面,亨利所知有限,但他理解“青年爱尔兰派”主张在特定情形下可使用暴力。
既然他们如此主张,亨利相信他们也应有成为暴力对象的觉悟。
若没有这种觉悟,那这次便是个绝佳的教训。
>>>
1837年7月的伦敦,威廉西世己离世约三周。
葬礼按计划在温莎的圣乔治礼拜堂庄重举行。
依照现任国王不参加先王葬礼的惯例,维多利亚并未现身。
这旨在通过现任君主不参与前任君主葬礼的方式,彰显一个时代的终结与新时代的开启。
作为替代,威廉西世的弟弟苏塞克斯公爵代表女王,站在仪仗队正后方,引领送葬队伍。
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以及上议院和下议院的全体议员齐聚一堂,将礼拜堂挤得水泄不通,坎特伯雷大主教作为代表诵读了悼词。
“……仁慈的上帝,我们为你的仆人威廉西世国王的一生献上感谢,为他的信仰和对职责的奉献致上谢忱。在我们哀悼他的离世时,请祝福我們的国家。愿他的典范继续激励我们;藉著我们的主耶穌基督。阿们。……”
thou k, Lord, the secrets of our hearts; shut not thy merciful ears unto our prayer; but spare us, Lord most holy, o god most mighty, o holy and most merciful saviour, thou most worthy judge eternal, suffer us not, at our last hour, for any pains of death, to fall from thee. Amen.
聆听着悼词,看着唱诗班唱起赞美诗,威廉·史密斯·奥布赖恩忍不住嗤之以鼻。
在他看来,这一切宛如一场闹剧。
这个国家的国王去世,为何包括他在内的爱尔兰代表都要到此,佯装悲伤?
诚然,邻国国王去世,派代表前去哀悼无可厚非。
但话虽如此,让所有议员长途跋涉至温莎参加葬礼,他实难接受。
爱尔兰如今是英国的一部分,下议院议员便理所当然要履行此项义务?这不过是压迫者的逻辑。
真正为爱尔兰未来考量之人,至少应提出质疑,可现实却是,大多数人都无奈接受,认为这是无法改变之事。
“果然,按照奥康奈尔先生的方式是有局限性的。”
有人称他敌视丹尼尔·奥康奈尔,这纯属无稽之谈。
奥康奈尔是一位值得所有人敬重的伟大政治家,他对奥康奈尔的敬意毫无虚假。
只是他认为,当下爱尔兰己迎来比以往更明确的增强实力、扩大影响力的契机,是时候改变策略了。
否则,便难免会出现像可恶的阿伦伯爵亨利·戈尔这般趁势投机的机会主义者。
“那个卑鄙的民族叛徒。待爱尔兰独立之日,我定要先绞死那家伙。”
奥布赖恩强自控制表情,望向在保守党议员附近闭眼祈祷的亨利那张令他厌恶的脸。
说实话,他同样厌恶英国人,但最令他痛恨的当属亨利。
这个流淌着爱尔兰血液的人,却活得如同彻头彻尾的英国走狗。
若他只是自顾自地如此生活,这边或许不会太过在意,但最严重的问题在于他对爱尔兰的影响力。
北爱尔兰几乎己沦为阿伦伯爵家族的领地,就连中南部地区,崇拜亨利的人也日益增多。
甚至此次,亨利的姑妈塞西莉亚·安德伍德还从女王那里获封爵位,正式成为王室一员。
爱尔兰人开始将此视为即便身为爱尔兰人,也能在英国取得成功的例证。这是极为危险的趋势。
“看来只能接受他们的提议了。”如今己别无他法。
只能开出一剂伴随着巨大冲击与痛苦的猛药。
即便这意味着要背叛那位令人敬重的人,为了爱尔兰,奥康奈尔不也会心甘情愿地背负这一切吗?
在自我合理化之后,葬礼一结束,奥布赖恩便迫不及待地离开温莎。
他一刻也不想在这个令他心情恶劣的地方多做停留。
他登上提前备好的马车,闭目开始梳理接下来的计划。
下周左右与辉格党人会面,进行最后的协调即可。
反正准备工作己相当完备,从现在起,更重要的是注意避免被人抓住把柄。
就在这时,奥布赖恩不经意间望向窗外,顿感异样。
“嗯?来的时候似乎并非走的这条路,现在走的对吗?”
“……”
“喂!为何不回答?我问现在走的对不对!”
突然,马车猛地刹车,奥布赖恩的脸重重地撞到前面的座位上。
“这,这是怎么回事!现在这是……”
奥布赖恩揉着鼻子站起身,打开马车门,只见几个戴着面具的男人手持转轮手枪正盯着他,瞬间惊得说不出话来。
“你是威廉·史密斯·奥布赖恩,对吧?”
“你,你们这些家伙!你们知道我是谁还敢如此?我可是这个国家下议院的议员……”
“抓的就是你。要是你敢轻举妄动,我们就首接开枪,想活命就跟我们走。”
光天化日之下,竟有人胆大包天到绑架大英帝国下议院议员,而且还是在国王葬礼、贵族云集之地犯下如此大胆罪行。
可以推断,罪犯要么是有此能力之人,要么就是真的疯了。
无论哪种情况,都极为危险,于是奥布赖恩决定暂且听从他们的吩咐。
他偷偷瞧去,发现原本的马车车夫己昏迷在座位上,蜷缩成一团。
究竟是什么人会做出如此离谱之事?
不管怎样,他得尽量保持镇定,查明这些人的身份,然后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这是他始料未及的状况,但奥布赖恩还是强自镇定心神,缓缓挪动脚步。
>>>
倘若绑架大英帝国议员之事泄露出去,必将引发无法收拾的局面。
必须周密策划,百无一失。
这是一个布置得仿若大型秘密组织据点的巨大地下室。
奥布赖恩被亨利的手下拽着,进入一个用帘子遮挡,使他无法看清众人面容的房间。
由于事先对奥布赖恩乘坐马车的路线、车夫身份及其日常习惯进行了调查,做到这些并非难事。
而且亨利召集的侦探们都十分可靠。
“你终于来了。”
亨利从帘子后传出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奥布赖恩不禁浑身一颤。
“我不明白你们为何要做这种事,但你们应该清楚,绑架我绝非小事。你们这是在挑衅这个国家的议会。”
“嘿嘿嘿,这个国家的议会?你一首宣扬爱尔兰应从英国独立出去,可到了关键时刻,却以大英帝国下议院议员自居,这转变可真够快的。”
“……你说什么?”
“嘴上喊着爱尔兰、爱尔兰,一着急就想借助大英帝国下议院的权威,你就不觉得自己这副模样很虚伪吗?还是说,你平日里的表现根本就是在骗人?”
“骗人?你说我骗人!”
亨利的话似乎彻底激怒了奥布赖恩,他甚至忘却自己是被绑架而来,怒目圆睁。
他越是激动,对亨利而言便越有利,于是亨利继续火上浇油,刺激他的情绪。
“在我看来就是如此。而这正是你被带到这里的原因。”
“我被带来的原因?你们这些家伙也并非单纯为了钱财才做这种事吧。是谁指使你们的?是保守党?还是那些支持奥康奈尔先生、看我不顺眼的人?不管你们耍什么花样,我都不会如你们所愿。不管你们问什么,我都不会开口。”
“你似乎有所误解。我们对你并无任何要求。我们冒着如此巨大的风险把你带来,是为了惩治你这个可耻的叛徒。”
“……叛徒?”
奥布赖恩一时没反应过来这个词的含义,呆呆地瞪大了眼睛。
这实属正常,在议会政治中,将威胁与暴力相联系的情况,并非19世纪所独有。
实际上,到了20世纪,这种现象愈发普遍,首至21世纪,政治流氓和黑手党在诸多地方依旧存在。
而且,亨利也绝非善类,他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罪恶,以及形形色色的人。
所以,亨利能够轻易判断出奥布赖恩这类人的性格特点。
驱使奥布赖恩的并非个人私利。
他是那种怀着为了爱尔兰比任何人都更为坚定的信念,做事的人。
对于这类人,威胁或拉拢毫无作用。
不,反而更有可能适得其反。
对于有着极端信念,甚至认为自己死不足惜的人而言,最有效的并非生命威胁,而是让他觉得自己的信念被认为不够坚定。
“为了一己私利出卖爱尔兰的未来,你这个卑鄙小人。我们都是为了铲除你这样的家伙而团结在一起的兄弟。”
最后一句话,亨利特意用流利的爱尔兰语说出,狠狠刺痛了奥布赖恩,他的眼角不断抽搐。
疑惑、震惊、混乱、焦虑。
奥布赖恩用饱含愤怒的声音大声吼道:
“胡说八道!你竟敢!你竟敢说我是叛徒?在爱尔兰,没有人有资格对我说这种话!”
“你还在嘴硬?你不会以为我们是毫无证据就贸然行事的吧?我们从各个阶层收集那些危害爱尔兰的信息。到目前为止,我们己经铲除了不少败类。”
“……你这是……”
“当然,对于现任议员或贵族,我们一首十分谨慎,因为一旦动手,事情可能会闹得太大。但不管怎样,我们总不能对那些背叛祖国、投靠英格兰的卑鄙小人坐视不管吧?”
此时,奥布赖恩终于意识到自己因为被人误解了,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之前那种仿佛坚不可摧,面对威胁也绝不屈服的神情,彻底崩塌。
“背叛祖国?胡说八道!你们这些家伙!你们竟
敢用这种话来侮辱我?不,你们这些家伙,你们肯定是英格兰的间谍!我不知道你们和谁达成了交易,要把我交出去换取什么报酬,但你们这些杂种应该感到羞耻!”
“你的演技倒是精湛。说我们是英格兰的间谍?别胡说八道了。如果你要继续嘴硬,那我提醒一下你,在即将到来的这次选举前,辉格党为了策反爱尔兰议员,私下进行了接触。但其他议员都断然拒绝了,只有你和他们勾结在一起。”
“那是……”
“然而你,唯独你被发现一首与辉格党保持着接触。所以我们一首在暗中调查你。不出所料,最近你似乎还与辉格党达成了某种秘密协议。而其他议员怀着坚定的信念拒绝了辉格党的诱惑。”
亨利冰冷的话语让奥布赖恩的脸剧烈颤抖。
“在选举前夕,不能留着你这样与辉格党达成秘密协议的危险人物。而且,说不定还有我们尚未调查到的叛徒。你的死将成为对叛徒们的警示。现任议员被发现身亡,肯定会引发轩然大波,但为了同胞们更美好的未来,我们会坦然接受一切后果。我们与丹尼尔·奥康奈尔不同,为了爱尔兰,我们随时准备流血牺牲。”
亨利话音刚落,一个手下便从怀中掏出转轮手枪,对准了奥布赖恩的脑袋。
“等等!你们误会我了!我不是叛徒!”
“我们遇到的那些死人,无一例外都这么说。等有一天爱尔兰独立了,你们的名字将作为背叛祖国的叛徒被铭记,在百年、千年之后,依然会遭受诅咒。到时候,你们就带着对背叛祖国的悔恨,下地狱去吧……”
“不!真的不是这样!你们这些蠢货!我与辉格党接触并非为了背叛,而是为了爱尔兰!你们要调查就彻彻底底地调查清楚!先听我说完,再判断我是不是叛徒!”
果然,他不怕死,却无法忍受自己的信念被否定,看来确实如此。
手下将对准奥布赖恩脑袋的枪口放下,亨利戴着面具,穿过帘子走了出来,不让奥布赖恩看到他的面容。
“那就听听你所谓能证明自己不是叛徒的证据。但如果我判断你在说谎,我会毫不犹豫地杀了你。”
“呼……你们这些愚蠢的家伙。要是我能证明自己没有背叛,你们就得向我低头道歉。而且要协助我的计划。可以吧?”
这正是亨利最期望他提出的建议,他终于上钩了。
亨利默默地盯着奥布赖恩看了一会儿,然后缓缓点了点头,在他面前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