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词典的后劲
“是啊,没想到我也有认识字的一天!”
旁边一位衣衫褴褛的少年,眼中闪烁着光芒,紧紧握着词典,像是握住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在这本词典的帮助下,不少的寒门子弟就这样一点点地认识到了更多的字。
每个字在对应的页码里面都能找到详细的解释,遇到不懂得字,就再查词典,如此循环,知识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这一本号称能让孩童开智的词典,在学子们的声声赞叹声中,如同插上了翅膀,广为流传。
甚至还没到进京赶考的时间,不少学子便迫不及待地出发,他们背上简单的行囊,带上仅有的钱粮,长途跋涉,前往长安。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为了第一时间拿到这本词典。
或者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同买下词典,一起学习,为接下来的备考做足准备。
为了这词典,王富贵可没少来找李慎。
这一日,王富贵急匆匆地走进王府,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见到李慎后,赶忙行礼,说道:
“王爷,最近京城来了不少外地学子,都来蹲守在大唐优选,就等这词典上架!有些人不买也会翻看查阅!”
他顿了顿,眉头皱得更紧了,接着说:“就是这词典的产量有点......!”
随即王富贵满脸着急,虽然每本词典的利润不大,但是这销量大啊,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因为产量跟不上而流失,他怎能不心急如焚。
李慎听后,转头朝着狄仁杰问道:“狄仁杰,工坊那边还能扩大吗?”
狄仁杰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
“回王爷,新建的工坊马上可以投入使用。后续的扩大计划,也在筹备了!”
李慎微微点头,安慰王富贵道:
“嗯,富贵啊,现在产能只有这么些,再等等吧,等扩大的工坊投入使用了。主要用于造纸坊跟印刷坊使用!”
李慎心中也满是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产能不足,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王富贵听后,虽然满心不甘,但也只能无奈地应道:
“额....这,好吧!”
他转身离开时,脚步都带着几分沉重,满心期待着工坊扩大,能满足这如潮水般的需求。
然而,李慎不知道的是,此时朝堂之上,可是为词典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
那些世家大族,看到如此多的寒门子弟识字开智,而且是以如此低成本的方式学习。
他们敏锐地嗅到了危机,仿佛看到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早朝之上,一位身着华丽朝服、面容冷峻的崔姓官员,上前一步,拱手行礼,高声说道:
“陛下,臣有事启奏!今日大唐优选售卖的词典!
臣也看过,此等奇书,却只卖 1贯钱的低价,这大大影响了其他文学典籍的售卖!”
他的声音尖锐,带着明显的不满。
话音刚落,另一名郑姓的官员紧接着站出来,附和道:
“臣附议!另外臣以为这等奇书应当优先供给皇宫贵胄!然而却在市井售卖并且时常没货。是对学术的玷污!”
他一脸义愤填膺,仿佛在维护着什么至高无上的尊严。
紧接着,朝堂之上一片附和之声:
“臣附议,望陛下明察!”
“臣附议!”
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场激烈的风暴,席卷着整个朝堂,而词典这件事,也被彻底推向了风口浪尖。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冷冷地扫视着台下一众世家官员,听着他们那一番番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发出的启奏。
心中的怒火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焰,几近喷发。
气得他双手紧握扶手,指节都微微泛白,就差随手抄起面前案几上的杯子狠狠摔下,以泄心头之愤。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孔颖达那沉稳而坚定的身影站了出来。
他身着一袭素净的官袍,面容严肃,朝着龙椅之上的李世民恭敬地行了一礼,高声说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这等奇书,就应当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臣还要提纪王殿下请功!”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之上回荡,字字掷地有声。
李世民看到孔颖达站出来,原本阴沉如墨的脸色这才稍稍缓和了些,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终于在这朝堂的纷争中看到了一抹希望之光,微微松了口气。
紧接着,魏征那熟悉的身影也迈了出来。
他身形挺拔,目光炯炯,不卑不亢地说道:
“陛下,这等奇书,若是只供达官世家,这毕竟对天下学子不公!故臣也要为纪王请功!”
魏征的话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他一心为天下学子谋福祉,在这朝堂之上,毫不畏惧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房玄龄也随后站了出来,他微微躬身,语气诚恳地说道:
“陛下,臣附议!此等奇书,若是百姓看不到,那定是国之不幸!望陛下明察!”
房玄龄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这充满纷争的朝堂之上,他从国家的角度出发,阐述着词典流传民间的重要性。
杜如晦上前一步,慷慨陈词:
“人生而天生带有贫富之差距,若是此等文学经典,在择人而选,这实乃误国误民啊陛下,望陛下明察!”
朝堂之上,支持词典流传民间的声音渐渐汇聚成一股洪流,与世家官员们的声音相互对抗。
台上的李世民看着时机差不多了,心中暗自思忖,脸上微微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于是顺着这台阶继续说道:
“众爱卿说的有理!百姓生而便有不同的差距,若是在开智上再区别对待,那自是不公!”
他的声音威严而有力,传遍朝堂的每一个角落。
“传朕口谕,命孔祭酒为学院总督!于各道修建十所学院,广招天下学子,朝廷免费提供词典!
纪王低价贩卖词典,有功!特赏纪王黄金千两!”
李世民这一番话,如同平地一声雷,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陛下,不可啊,如今外患未消!西有突厥吐蕃!东有高句丽!此时大动国库,定会造成国库空虚啊!”
一位大臣满脸焦急,上前一步,大声劝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