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醉仙楼整改
邻桌一位白面书生模样的人,放下手中的筷子,满脸疑惑地回应:“不知道啊,什么时候的事!”
大汉兴致勃勃,又给自己斟了一杯酒,眉飞色舞地讲起来:
“就在昨天!平康坊的杨妈妈也不知道咋回事。突然,那些都知、录事都拿着大笔的钱财找杨妈妈赎身!”
书生眉头紧皱,不禁问道:“诶,他们哪里来的钱!”
大汉嘿嘿一笑,神秘兮兮地凑近说道:“肯定是醉仙楼啊!醉仙楼把钱都给了姑娘们!她们自己赎身之后,转身便去了醉仙楼!”
这时,一位坐在角落里,一首默默喝酒的老者缓缓开口:“醉仙楼不是关门了吗!”他声音沙哑,带着几分沧桑。
大汉摆了摆手,满脸不屑地说:
“嗨~什么关门啊,人家纪王这是有钱了在大搞修缮!待修缮好了以后啊,这醉仙楼怕是长安城最有名的酒楼啦!”
老者微微点头,喃喃自语:“可不是嘛~估计这都知们一走啊,平康坊估计都没生意了!”
就在这时,只见酒馆外的路上,行人越发走得急促。
有的行色匆匆,独自一人脚步飞快;
有的则三三两两,成群结队,都朝着一个方向拼命跑去。
酒馆外的案桌前,一位身着青色长袍的年轻人坐不住了,他“嗖”地站起身。
一个箭步上前,拽住一位奔跑着的路人,急切地问道:“兄台,这是都干嘛去!”
被拽住的路人满脸焦急,一边试图挣脱,一边喊道:
“哎呀,诸位兄台,怎么都还在此处坐着喝酒呢?快去大唐优选啊!”
年轻人一脸茫然,追问道:“大唐优选?大唐优选咋了?”
路人眼中满是兴奋,大声说道:
“你们还不知道吧,纪王跟孔颖达联合做了一部词典,号称能让孩童开智!大家都去买词典呢!去晚了就卖完了,快走吧!”
年轻人疑惑地重复:“能让孩童开智?”
还没等他再多问,那位路人己经用力挣脱开他的手,撒腿朝着大唐优选的方向拼命跑去。
年轻人回过神来,连忙转身对酒馆里的众人喊道:“走走走!我们也去看看!”
说罢,他带着酒馆的众人纷纷掏出铜钱,放在桌上结了账,而后一窝蜂地朝着大唐优选跑去。
此时的大唐优选,场面可谓是人山人海。
店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里面的人被挤得无法挪动分毫,外面的人则拼了命地想挤进去,却怎么也挤不进去。
人群的嘈杂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仿若一场喧闹的市井交响乐。
无奈之下,这王掌柜急得满头大汗,从后门带领一些仆从,绕了一大圈,绕道前门。
王掌柜站在店门口的台阶上,扯着嗓子大声喊道:“诶,各位客官不要挤了,再挤便要出人命了!”
众人听到“出人命”三个字,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顿时停下了推搡,现场瞬间安静了许多,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
王掌柜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继续说道:
“各位客官都听我说!门口的往外面退一退,大家都排好队!”
说罢,这些学子们倒也很听劝,纷纷往后退了几步。
王掌柜清了清嗓子,提高音量道:“想必大家都是奔着词典来的。词典售价 1贯钱!”
“1贯钱?这么贵?”人群中顿时传来一阵惊呼声。
一位戴着方巾的中年书生站出来说道:
“这可是号称能将孩童开智的书啊,1贯钱不贵了!”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开始小声议论起来,现场又变得嘈杂起来。
王掌柜见状,赶紧再次喊道:
“大家都静一静!大家也可以凑一起几人买一本,这样大家回去都可以轮流借着看!若是几人凑钱,派一个人排队便可以了!”
顿时,众人的议论声愈发响亮,如同汹涌的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
一位身着朴素布衫的年轻书生,眼睛放光,兴奋地挥舞着手臂说道:
“对啊,这样我们都能看,去酒馆我们几人一起学!大家互相交流,说不定能理解得更透彻。”
他的声音充满了激情,感染着周围的人。
旁边一位面容清瘦的书生,赶忙凑上前,急切地询问:“兄台,你有多少文!来凑一凑!”
被问的书生毫不犹豫,立刻从怀中掏出钱袋,倒出几枚铜钱,豪爽地说:
“好!都在这儿了,咱们齐心协力,把这词典拿下。”
众人纷纷响应,你一文我一文,凑起钱来。
一番热闹的凑钱景象过后,原本排队拥挤的人群少了大半,大家有序地排着队,偶尔还交流着对词典的期待。
时间悄然流逝,首到傍晚时分,天边被晚霞染成一片绚烂的橙红色。
王富贵早早地从店内出来,站在门口,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词典己经售卖空了,大家不要排队了,过段时间再来吧!”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疲
惫,在喧闹的人群中格外突兀。
“啊,这就卖完了!”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失望的惊呼声。
一位年轻后生满脸懊恼,用力拍了下自己的脑袋,自责道:“哎呀~我应该早点来的!”
众人在一声声的唉声叹气声中,如同霜打的茄子,渐渐散去。
街道上的喧嚣也随之慢慢平息,只留下淡淡的余晖洒在空荡荡的路面上。
然而,就在同一时间,一道独特的童谣,如同一股无形的风,从长安为中心,逐渐地向外扩散。
它的影响力和传播效率之快,让所有人都为之惊讶。“啊我鹅!~一屋鱼~.....”
这本词典每个音的背后都有对应的简单的字,不少学子都认得。
那目录的排列方式就这样在长安各地的学子口中,像接力棒一样,一下下传递到孩童口中。
再由孩童们清脆的童谣一声声地唱响了整个大唐江山。
“妙啊,妙啊,实在是妙啊,生僻字就这样我就认得了!”
一位寒门学子手捧着词典,激动得热泪盈眶,不停地翻看着,嘴里喃喃自语。
他原本因家境贫寒,识字之路困难重重,如今有了这本词典,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