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刺客之谜
早朝的钟声在京城上空悠悠回荡,阳光洒在金銮殿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王洪文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朝堂,整个人形容憔悴,眼眶深陷,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透着疲惫与焦虑。这几日,他几乎未曾合眼,为了追查刺客的下落,刑部上下被他折腾得人仰马翻,可结果却依旧毫无头绪。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参拜,声音整齐而洪亮,在空旷的大殿内久久回响。易归高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王洪文身上,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
“王爱卿,三日期限已到,那刺客之事,可有眉目?”易归的声音平静,听不出情绪。
王洪文心中一紧,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几分沙哑与惶恐:“陛下恕罪,微臣无能,这几日昼夜查访,动用了刑部所有力量,可那刺客如人间蒸发一般,至今毫无踪迹。”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眼神中满是对王洪文的质疑与不满。
“哼,堂堂刑部尚书,连个刺客都抓不到,要你何用!”一位大臣忍不住出声指责。
“就是,刑部大牢守卫森严,竟让刺客来去自如,还杀了要犯,这传出去,朝廷威严何在!”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
王洪文跪在地上,头压得更低了,冷汗从额头不断冒出,后背早已被汗水湿透。他知道,自己若不能给皇上一个满意的交代,这刑部尚书的位子恐怕是坐不稳了。
易归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王洪文沉重的呼吸声。
“王爱卿,朕给了你三天时间,你却毫无结果,此事你该如何解释?”易归看着王洪文,目光深邃。
王洪文颤抖着身子,磕了个头,说道:“微臣罪该万死,愿接受陛下任何处罚。只是这刺客手段高明,行事谨慎,微臣实在是……”
易归沉默片刻,缓缓说道:“王爱卿,你掌管刑部多年,朕一直信任你。此次虽未抓到刺客,但念你尽心尽力,朕便从轻处罚,罚你一年俸禄,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朝堂上又是一阵惊讶的低语。众人都以为皇上会严惩王洪文,没想到只是罚了一年俸禄,这处罚在他们看来,实在是太轻了。
王洪文也有些愣住了,他本以为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被革职查办,没想到皇上竟如此宽容。他连忙磕头谢恩:“微臣谢陛下隆恩,微臣定当戴罪立功,继续追查刺客,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易归微微点头,说道:“起来吧。此事就此作罢,朕不想再听到有人提起。王爱卿,你刑部的职责重大,往后可要更加用心,莫要再出此类差错。”
“微臣遵旨!”王洪文站起身来,退到一旁,心中却满是疑惑。他不明白皇上为何如此轻易地放过自己,这其中莫非另有隐情?
早朝结束后,大臣们陆续散去。王洪文心事重重地走出朝堂,迎面碰上了宰辅魏征。
“王大人,留步。”魏征唤住王洪文,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王洪文停下脚步,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宰辅大人,不知有何事?”
魏征看了看四周,见无人注意,压低声音说道:“王大人,此次之事,颇为蹊跷。皇上的处罚如此之轻,恐怕其中有深意啊。”
王洪文心中一动,他正有此疑惑,便问道:“宰辅大人何出此言?还望明示。”
魏征笑了笑,说道:“王大人,你我在这朝堂多年,有些事,心里明白就好。这刺客,说不定与皇上有关。皇上如此处理,不过是想让此事就此平息,不再追究。你呀,也别再深究了,免得惹祸上身。”
王洪文听了,心中一惊,他虽然也曾怀疑过此事与皇上有关,但却不敢确定。如今听魏征这么一说,他心中更是笃定了几分。
“宰辅大人,这……这可是真的?”王洪文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魏征拍了拍王洪文的肩膀,说道:“王大人,有些事,不必问得太清楚。你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明哲保身便是。”
说完,魏征便转身离去,留下王洪文站在原地,呆呆地出神。
回到刑部衙门,王洪文坐在书房里,思绪万千。他想起魏征的话,又想起皇上的态度,心中渐渐明白了皇上的用意。易归身为帝王,自然有他的考量。杀了沙溢二人,既可以避免易安王以此为借口造反,又能震慑朝中其他心怀不轨之人。而自己,不过是这场政治博弈中的一颗棋子,皇上罚自己一年俸禄,既是给群臣一个交代,也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多管闲事。
“哎,伴君如伴虎啊!”王洪文长叹一声,心中满是无奈。他知道,自己以后在这朝堂上,行事要更加小心谨慎了。
与此同时,在皇宫内的御书房里,易归正坐在书桌前,批阅着奏折。太监总管刘福恭敬地站在一旁,随时等候皇上的吩咐。
“刘福,你说这朝堂上的大臣们,对朕处罚王洪文一事,会作何感想?”易归放下手中的毛笔,抬起头问道。
刘福连忙躬身说道:“陛下圣明,如此处罚,既彰显了陛下的仁慈,又能让大臣们明白陛下的威严。那些大臣们,想必都对陛下的英明决策佩服不已。”
易归微微一笑,说道:“哼,他们心里怎么想,朕岂会不知。不过,朕不在乎他们的想法。只要能稳住这朝堂,保住朕的江山,些许议论又算得了什么。”
“陛下所言极是,陛下为了这江山社稷,日夜操劳,实在是天下百姓之福啊。”刘福连忙奉承道。
易归摆了摆手,说道:“好了,别净说些好话。这几日,密切关注易安王的动向,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向朕汇报。”
“遵旨!”刘福领命退下。
易归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心中却无法平静。易安王一直是他的心头大患,此次虽然杀了沙溢二人,暂时稳住了局面,但他知道,易安王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自己必须要早做准备,以防易安王谋反。
在京城的一座隐秘宅院里,易安王正坐在客厅里,脸色阴沉。易经站在一旁,神情紧张。
此情此景若是被易天涯看到一定震惊不已!
要知道“晓”的眼线可以说是遍布整个京城,飞进一个苍蝇都可以知道是公是母!
而易安王暗中来到京城,易天涯居然丝毫不知情!
“王爷,沙溢二人被杀,看来皇上已经对我们动手了。”易经忧心忡忡地说道。
易安王冷哼一声:“哼,这个易归,果然心狠手辣。他以为杀了沙溢二人,就能阻止本王谋反吗?简直是痴心妄想!”
“王爷,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易经问道。
易安王沉思片刻,说道:“暂时按兵不动。此次之事,让本王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操之过急。我们要从长计议,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王爷英明。不过,我们也要小心皇上的耳目,以免被他发现我们的计划。”易经提醒道。
易安王点了点头,说道:“你放心,本王自有分寸。这京城之中,到处都是易归的眼线,我们行事一定要谨慎。”
“是,王爷。”易经应道。
易安王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天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与决绝:“易归,你等着,总有一天,这皇位会是本王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京城表面上依旧平静,然而在这平静之下,却暗流涌动。易归在朝堂上不断巩固自己的势力,加强对朝政的掌控;易安王则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起兵谋反的时机;而王洪文,在经历了这次事件后,行事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他深知在这复杂的朝堂斗争中,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姜无道与高仙芝依旧在杜康的顶楼房间内商讨着对策。他们密切关注着朝堂上的一举一动,对易归和易安王之间的争斗看得一清二楚。
“主人,易归如此处理沙溢二人被杀之事,显然是为了稳住局势,避免易安王谋反。不过,易安王恐怕不会就此罢休,一场大战,恐怕在所难免。”高仙芝分析道。
姜无道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易安王野心勃勃,怎会轻易放弃。这场争斗,将会影响整个越国的未来。我们必须要早做准备,无论谁胜谁负,都不能让我们受到牵连。”
“主人放心,我已经按照您的吩咐,让沈阳撤回京城,并且逐步收缩江南的生意。同时,我也在暗中联络各方势力,以备不时之需。”高仙芝说道。
姜无道满意地笑了笑,说道:“很好,你办事,我放心。在这乱世之中,我们要想立足,就必须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是,主人。”高仙芝应道。
易天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心中对姜无道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他知道,在这复杂的局势下,姜无道总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带领他们走向胜利。
“易天涯,你要多向高仙芝学习,日后也好帮我分担一些事务。”姜无道转头对易天涯说道。
易天涯连忙点头:“是,主人。我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
姜无道笑了笑,说道:“好了,大家都去休息吧。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平,我们要养精蓄锐,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众人领命,各自退下。姜无道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京城的夜色,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这一场政治风暴,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有信心,能够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时光匆匆,转眼间又过了数月。在这数月里,朝堂上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易归不断打压异己,提拔亲信,将朝政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易安王则在暗中招兵买马,囤积粮草,与朝中一些对易归不满的大臣勾结,准备随时起兵谋反。
数月的暗潮涌动后,易安王加快了谋反的筹备步伐。他深知,要与易归的朝廷抗衡,充足的物资和兵力是关键。于是,在他暗中掌控的城池里,一场大规模的资源搜刮行动悄然展开。
易安王一声令下,各地官员开始在辖区内疯狂征收粮税。原本按照惯例缴纳的赋税,在短短数日内竟翻了数倍。百姓们怨声载道,田间辛苦劳作一年的收成,大半被官府强行收走。许多家庭因此陷入困境,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
“这日子还怎么过啊!”一位老农望着被官兵搬空的粮仓,老泪纵横,“家里就剩下这点粮食,这往后的日子可咋熬哟!”他身旁的家人也是满脸悲戚,年幼的孩子在一旁哭闹着,声音中满是饥饿与恐惧。
除了征收粮税,易安王还大肆征收壮丁。年轻力壮的男子纷纷被抓去充军,整个城镇乡村一时间鸡飞狗跳。许多家庭因此妻离子散,原本宁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
“我不去!我走了家里的老母亲和妻儿可怎么办!”一个年轻的丈夫拼命挣扎着,却被如狼似虎的官兵死死按住,强行拖走。他的妻子在一旁哭天喊地,拉扯着官兵的衣角,却被无情地推倒在地。
那些曾经收购沈氏粮店的掌柜们,此时更是叫苦连天。易安王的手下隔三岔五就会上门敲诈勒索,以各种名目索要银钱。稍有不从,便会被冠以各种罪名,店铺被查封,人也会被抓进大牢。
“大人,我们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钱了啊!”一位粮店掌柜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这几个月粮税翻了几番,生意本就难做,再拿出这些钱,我们全家都得喝西北风了!”
然而,易安王的爪牙们根本不为所动,恶狠狠地说道:“少废话!这是王爷的命令,你们要是不乖乖交钱,就别想在这地盘上混下去!”
这些掌柜们无奈之下,只能四处借债,拆东墙补西墙。有的甚至变卖家产,只为了满足易安王的贪欲。可即便如此,他们的日子依旧过得战战兢兢,不知道下一次又会被以什么理由敲诈。
在这一片混乱之中,易安王的势力却在迅速壮大。他用搜刮来的银钱购置了大量的兵器和粮草,招募的壮丁也在加紧训练,一支初具规模的军队逐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