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山行者 作品

第八十五章 思州陆运一局

贵城的清晨,薄雾笼罩山峦,泥土与草木清香弥漫。本文搜:求书帮 免费阅读萧河立于城楼,俯瞰刚历经战火的城市。百姓己开始忙碌,街道上人影穿梭,战争阴影虽未散,人们脸上却多了一丝生气和希望。

萧河抽了一口雪茄,转身对身边的杨超说道:“青岩寨和其他村寨的合作既然己经谈妥了,那接下来就是如何把开厂的材料运进来。贵城不像思州,没有漕运,陆路运输是个大问题。”

杨超点了点头,眉头微皱:“确实,贵城地处内陆,交通不便。不过我倒是有个提议,如果要大规模运输材料,光靠现有的马帮和骡队,恐怕难以满足需求。”

萧河沉思片刻,正要开口,忽然听到城楼下传来一阵喧哗声。他探头望去,只见一群身穿粗布衣、头戴斗笠的马帮汉子正聚集在城门口,领头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脸上带着几分风霜,但眼神中透着一股精明。

“那是谁?”萧河问道。

杨超眯起眼睛看了看,随即笑道:“我小时候跟着我伯伯杨老三见过他!那是马帮的老大,马山元。听说自从咱们在思州、尊县和木佬州全面禁了大烟,马帮的生意一落千丈,他们现在正愁没活路呢。看着架势……”

萧河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哦?难不成他们这是来找我的?”

杨超点头:“看样子是。马山元这人很会说话,估计是来求条生路的。”

萧河笑了笑:“走,下去看看。”

两人下了城楼,马山元一见萧河,立刻带着手下迎了上来。他摘下斗笠,露出了一张饱经风霜的脸,脸上堆满了笑容,语气恭敬地说道:“您就是萧先生,小人我看见过你的画像,久仰大名!我是马帮的马山元,今天特地来拜见您。”说着作势要跪下。毕竟在西南地区这里马帮的地位并不高,而且很多时候见到大老爷依旧保持着下跪的习惯。

萧河一把抓住马山元的双臂,阻止他跪下。“马帮主不必多礼!现在都民国了!皇帝都没了,现在除了父母先祖师父,没人值得你们跪!”

马山元当时可是铆足了劲往下跪的,这是他们马帮求人办事的态度,一瞬间多大力量他心里是有数的,但是如今那么大的力量下,自己的身形居然被萧河抓着双手纹丝未动,可想而知眼前之人的力量有多大,当即放下了心中的一丝轻视。

“马帮主……不必多礼。你们这是有什么事吗?”萧河显然是在明知故问。

马山元忙站起了身形,向萧河拱了拱手,脸上带着几分局促:“萧先生,您也许知道些许的,咱们马帮以前靠运各种各样货物往来西南地区讨生活,其中大烟占了咱们这一行的近九成利。现在您禁了大烟,咱们知道,这对于百姓还是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随后马山元表情变得很是难堪地说道:“其实咱们也不愿意做这个生意的,只是……咱们最近年份不好,时常兵荒马乱的,好不容易找到了个生计……现在唯一的生计没了,一下子断了炊。兄弟们都是靠这行吃饭的,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听说您要在贵城开厂,需要大量运输,咱们马帮有三十多伙人,几百匹骡马,想请您给指条活路。”

萧河听罢,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马山元的态度很诚恳,说话也很有分寸,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这让萧河感到十分舒服。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马帮主,你们有这份心,我很欣赏。不过,运输的事情可不是小事,你们能保证按时按量完成任务吗?那可是从思州运往贵城有着300多里路哎!”

马山元一听有戏,立刻拍着胸脯保证:“萧先生,您放心!咱们马帮干了这么多年,从没出过差错。只要您给咱们这个机会,咱们一定给您办得妥妥当当!”

“既然你西南第一大马帮都求到我这里来了,那我便给你们一个机会。正好我还缺一个在陆上运输方面的人才。”萧河点了点头,转头对杨超说道:“杨超,你给马帮主讲讲咱们的待遇。”

杨超会意,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手指点向身后摊开的黔州地形图:"马帮主且看,思州到贵城这三百里山路,七十二道急弯、二十西条险涧。前日思州自产运来的制盐厂蒸锅,足有三丈宽、五万斤重,三十匹滇马拖了半月才挪动五里地。"

帐内响起窸窣低语,几个老马倌下意识摩挲腰间皮尺——那是丈量悬崖栈道的祖传工具。马山元盯着地图上标注的赤红叉号,那里正是上月思州本地的骡队坠崖的鹰愁涧。

"更别说其他设备了。"杨超从公文包抽出一沓照片,铁灰色的机械部件在崎岖山道上歪斜欲坠,"三个月来折了十七匹驮马,眼下还有十二船设备还堆放在思州的设备仓库里。"

萧河忽然抬手叩了叩桌上的青铜马铃,清脆铃声压下帐内骚动:"我要的运输队,得熟悉各种各样的路线位置,了解各处地理环境。"

马山元瞳孔微缩,想起去年暴雨夜靠舔岩壁苔藓辨别方向的往事。

"所以今日请诸位入编。"杨超展开手写的聘书,"每名弟兄月薪十块现洋底薪,每趟运输另算提成。若是运那些精贵设备——"

他故意顿了顿,"每件提成翻三倍。"

"十块现洋?!"刀疤李的漏壶哐当砸地,"这……这……抵得上往日三趟烟土钱了!"

杨超又掏出一本蓝皮册子:"这是五险一金。伤了有汤药费,老了领养老钱,干满五年还能分思州的砖瓦房。"他指着册子上某处红印,"上月刚给思州纺织厂女工发了首笔工伤金,足足一百二十块现大洋。"

帐内突然炸开声浪。年轻马脚子掰着手指算五年后的光景,老马倌摸着脸上刀疤喃喃"早二十年有这规矩...哎!"

马山元却盯着聘书上"特殊津贴"西个字——那栏用朱砂标注着"危险品运输补贴"。

"萧先生,那些铁疙瘩..."他喉结滚动,"当真非马帮不可?"

萧河从怀中取出一枚磨损的青铜马铃,铃身密纹与马山元祖传的鞭柄图腾如出一辙:"上月运发电机转子前往尊县出了一档子事,设备掉进了山沟子。最后是尊县附近的寨子里的人们用古法扎竹排,贴着绝壁送过去的。"他将马铃轻轻放在聘书上,"这活计,只有马帮接得住。用我的话就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就行了。”

马山元沉思了片刻,拍了拍胸脯保证:“萧先生,您放心!咱们马帮一定给您干出个样子来!”

一旁的马帮成员们也纷纷附和:“对!咱们一定好好干!”

萧河满意地点了点头,转头对杨超说道:“杨超,你带马帮主去办理手续,顺便把合同签了。”

杨超点头:“是,萧先生。”

马山元激动得连连鞠躬:“谢谢萧先生!谢谢萧先生!"

萧河摆了摆手,笑道:“那位就期待你们的好消息了!”

马山元带着手下跟着杨超离开了,萧河站在城楼上,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

与此同时,城楼下的百姓们目睹了这一切,纷纷议论起来。

“哎呀,早知道我也去马帮了!没想到他们现在成了有编制的人了!”一个中年男子懊恼地说道。

“是啊,以前还嫌马帮累,现在人家可是有保障了!”另一个妇女也感叹道。

“听说他们一个月底薪就有10个大洋,还有提成和五险一金呢!”

“真是错过了个好机会啊!”

听着百姓们的议论声,马山元感觉现在走路都要走得首多了。

————

残阳将马帮的铜铃染成血色时,马山元正用麂皮擦拭祖传的骡马鞭。鞭柄上七道银箍记录着七代马帮头人的生死,仿佛在讲述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头人,真要给官府当差?"二当家蹲在火塘边,匕首削着一根泡桐木木棍,"当年清狗设厘金局,咱们以前可是烧了衙门的。"(厘金局是蛮青咸丰年间为了收重税,特意设置的机构,几乎每处大一点的地方的厘金局都会收一笔税。)

马山元的手顿了顿。二十年前那场大火仿佛还在视网膜上跳动,祖父将沾血的户部文书掷入火堆时,火星子溅在幼弟手上烫出的疤,至今还在。他摩挲着鞭柄上新刻的"陆运壹局"字样,哑声道:"萧河不是清狗……你见过谁给咱们开那么高的待遇吗?况且你们怕啥子!现在我们是官府的人了!现在他厘金局还管得了我们蛮!"

"这个倒是个好事!可他要咱们的骡马走官道!"三当家猛地灌了口苞谷酒,"还说要给骡子屁股上戴什么...保险套!别让骡马在大路上拉屎。都说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如今这拉屎也要管了……但是呢!看着那么好的待遇的份上!我跟到头人干了!"

帐内爆发出哄笑。“反正我是跟着老大干了!想不到老三我有一天居然也能够成为一个当官的!哈哈!”

马山元看着兄弟们如此开心,便独自走到了马帮驻地的内堂屋内,那里是西南大马帮历代帮主的祠堂,里面供奉着他们马家的历任帮主。同时也是马家的先祖们。

马山元在祖宗牌位前跪了整宿。供桌上的青铜马铃突然无风自鸣,他想起少年时第一次走茶马古道,马铃在雪崩中正是这马铃清脆声响,在茫茫雪雾中为众人指引生机。如今铃舌上缠着的红绸,早被萧河换成了编号铁牌。

"养老保险就是等你老得走不动道,官府按月发钱。"杨超的契约书在煤油灯下格外刺眼,"住房公积金能让你在思州城买砖房。"这些闻所未闻的东西让他感慨良多。

帐外传来年轻马脚子的欢呼。他们围着新发的制服打转,用火镰烫掉手臂上的"茶"字刺青——那是马帮传承了百年的印记。从今以后再也没有大马帮了,只有思州陆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