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年年有余

徐否的防晒衣在风中簌簌作响。免费看书就搜:齐盛小说网

导演的假发也在风中簌簌作响。

徐否微笑:“我听见了。”

“包抽象的,”她重复,“嘉宾肯定找不过来。”

“我要吃杨梅。”徐否又说。

导演咽下杨梅果肉,扶额苦笑:“老师你也真是的。”

没人给她。

但也没人拦她。

工作人员面面相觑,像是诡计多端的样子。

徐否“唰”地抖开一个塑料袋,绕过设备和节目组的工作人员。

她默不作声地装。

摄影师震惊地拍。

——他该拍吗?

“你……徐老师,你这个行为,我们这到处都是摄像头,”导演连忙拦她,“光天化日,你——”

徐否系好塑料袋,礼貌地说:“谢谢。”

“谢谢?!”

秦导瞪大眼睛,兴奋了。

这样不要脸的吗?!

他喜欢!

镇子上的街道边到处都是白管子的水龙头,徐否随手扭开一个,把塑料袋灌了水,摇晃着洗。

她又折回去,看到棚子里果然有一袋子盐。

徐否如入无人之境。

她往塑料袋里倒了点盐。

——杨梅得用盐水泡一泡,这样杨梅虫才会被泡出来。

节目组沉默地看她往返。

钟祁也在看她。

徐否把袋子递给他:“等会就能吃了,你带着吃。”

钟祁接过袋子。

“谢谢,这里很适合种植杨梅,”他点头,肯定徐否的眼光,“果肉一定饱满多汁,你很会选择食物。”

节目组:“……”

是他们选择的啊!!!

秦导拿出任务卡:“总之,恭喜我们徐老师和钟老师第一名抵达住所,开启你们的第一天体验生活。”

“这里是衫溪镇,位于连云江两岸,紧邻连云湖水库大坝,是省级生态镇,也是一个旅游名镇。顺带一提,连云湖也是两位老师日常生活用水的水源地之一。”

“在这里,也住着一位观众熟知的神秘嘉宾。”

“神秘嘉宾会做本地特色菜色款待各位老师。”

他话锋一转:“但食材,需要由各位老师自行获取,再带回这里。”

徐否皮笑肉不笑。

“哈哈。”

秦导看她:“徐老师笑什么?”

徐否指了指杨梅,平静地说:“我知道你们不会让我们好过,还好我抢了你们的杨梅。哈哈。”

她笑得应该很得意。

但看起来很心酸。

节目组:“……”

很想问,徐否在给骆厦当经纪人的时候都经历过什么。

秦导肉笑皮不笑:“总之,你们可以优先选择本地食材的提示卡。注意,带回的食材和提示卡代表的食材一致,否则不予通过,要重新寻找。”

“节目录制期间,都不允许使用手机。”

卡片一共有西张,上面写着不同的西字成语,代表本地不同的特产。

扬眉吐气。

珠圆玉润。

年年有余。

面面俱到。

徐否看得出扬眉吐气是杨梅。

难怪节目组看她要杨梅是那种反应。

原来是她猜中题了。

徐否还在思考,一只纤白的手指伸进了她的视野,抵着其中一张卡片。

“年年有余?”

她回头,看到钟祁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

徐否低声道:“鱼类吗?”

钟祁点头,看向不远处。

徐否顺着他的视线看去,看到大坝。

她想通了。

徐否抽走卡片,对秦导说:“我们选年年有余。”

秦导啧啧出声,一副惋惜的样子:“唉。”

徐否看了他一眼。

等徐否和钟祁离开。

秦导在群里质问。

【嘉宾来了怎么没有通知!我们损失惨重!】

摄影师秒回。

【请苍天,辨忠奸!(附聊天记录)】

秦导看到了他发的消息,沉默了。

那时候,他们在干什么来着——对了,在吃老乡送的杨梅。

秦导质疑:【不是,他们难道用手机了?到底怎么找到地方的?】

【钟老师的方向感太好了!还会抄近路!】

【连鸡鸭走出的路他都不放过!】

【简首是人间卫星!】

摄影师连发三条,才放下手机。

忽然又觉得冤枉。

【不是,你们没人负责监控画面吗!】

【还有监听的呢!】

群里沉默。

摄影师气呼呼地扛着摄像机追上徐否和钟祁。

“徐老师,”他小声说,“可以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选择年年有余吗?”

“可以。”

徐否拉下口罩,提起卡片,毫无感情、尽职尽责地对着镜头解释。

“导演特别介绍这里紧邻连云湖水库大坝。既然这里依着水库,水库水质好,渔业发达,会出售肉质肥美的鱼。所以,我们选择年年有余。”

钟祁在一旁点头,他几乎不看镜头,目光总是垂落在徐否的嘴唇上。

这一点在镜头里更加明显。

“不过,”徐否又说,“有点简单,不像这个节目的风格。”

她谨慎地打量了摄影师一眼,拉上口罩。

摄影师低下头。

镇上老龄化比较严重。

徐否和钟祁在街上走,见到路边的民建房大多门户紧闭。

人少,徐否反而有些放松。

她有些习惯像过街老鼠那样度日,但她的脸不习惯。

夏日闷热,她还戴着口罩,经常捂出疹子。

徐否拉下口罩,透了口气。

间隔几间屋子,也有敞开着门的住房。

门口一把竹椅,椅子上躺着一个老人家,眯着眼看街上人来人往,还有小孩子在玩翻纸牌和弹珠。

没见到什么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

徐否戴上口罩,去问哪里卖鱼。

老人家听不清,但很热心。

答非所问:“什么?!你们要去水库?”

她坐起来了些,絮絮叨叨地讲:“建了水库之后,地脉损坏了,地震呀,年轻人怕呀,怕得跑光了,跑大城市去了呀。”

“年轻人惜命,要挣钱,我们老了,才不怕了。地震么,屋子晃一晃,一年好几次,有什么好怕的。”

“诶,你戴着口罩干嘛呀,疫情都好了……”

老人嘟嘟囔囔,说的是方言。

徐否也出身这附近的镇子,所以大致能听懂。

徐否对她笑笑:“谢谢阿婆。”

街上有那种卖五毛钱小零食的便利店,店外没有招牌,店上面就是家。

里头坐着的大婶会说普通话。

“你外地来的?”大婶坐在柜台后面,没起身,说,“要买包头鱼吧,这条街走到头,有个专门卖包头鱼的店。”

她又说:“就那一家有政府允许能卖包头鱼,其他家都是宰你们外地人的。”

“好,谢谢婶婶。”

徐否在交涉的时候,钟祁站在她身后。

他和小孩子没什么差别,盯着那些五毛、一块的鲜艳小零食,低垂着眉眼,走不动路。

徐否注意到他,想着给他买一个。

“那个多少钱?”她问大婶。

“五毛。”

徐否想拿出手机扫码支付。

摄影师小声道:“老师,不允许使用手机。”

徐否:“……什么?”

不用手机该怎么支付?

等等。

她忽然愣住。

对了,不允许使用手机,那他们要怎么支付?

他们要怎么买鱼?

徐否愣在原地。

大婶奇怪地看她。

“五毛钱没有?”

这光鲜亮丽的城里人,不至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