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团子呀 作品

第175章 啊,暂时想不到名字。

  王熙凤听了王夫人这番话,心中不免活动起来。

  她虽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到底见识有限。暗想,若娘娘得宠,少不得要提携娘家。琏二爷是长房嫡孙,将来

  正盘算间,忽瞥见王夫人嘴角掠过一丝冷笑,登时如醍醐灌顶。那宝玉才是那位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这般想着,后背竟沁出一层冷汗。

  “二太太说得是。”凤姐儿忙堆出笑容,“侄儿这就去信问问,只是爷们外头的事,咱们妇道人家终究不好做主。”

  姑侄二人这般你来我往,一个面似菩萨心似刀,一个八面玲珑舌生花。及至散时,竟是各怀心思,谁也没占着便宜。

  王夫人虽未达目的,到底借着长辈的势,将几桩棘手的家务推给了凤姐儿。

  待凤姐儿告退后,声旁婆子上前埋怨道:“依老奴看,凤丫头是越发不敬长辈了,往日里都叫您太太,如今竟喊起二太太了。”

  王夫人只转着手中佛珠,淡淡道:“她还能反了不成?”

  却说王熙凤回到自己院里,气得将手中的帕子绞成了麻花。

  平儿忙递上茶来:“奶奶这是......”

  “好一个姑妈!”王熙凤冷笑道,“王家送银子来,我这个当家奶奶竟半点不知情。倒叫她又在老太太面前卖了乖!”

  平儿不敢接话,只听凤姐儿又恨恨道:“薛家那位更不必说,一家子都巴结着二太太!”

  就是再要强,此时也觉自己无父无母,就没有娘家做靠山。

  窗外树影婆娑,映得凤姐儿脸上阴晴不定。

  “去把来旺媳妇叫来!我倒要问问,是谁给她的胆子,敢背着我在外面捞钱。”

  那上好的楠木、紫檀价比黄金,贾赦和贾政也不敢再惊动老祖宗,只得私下寻些门路。

  贾珍本想着让出了院子就算了了,如今也乖觉的又奉上了银子。

  渐渐地,这两位爷也开始仗着官职行些方便。贾赦虽无职权,却常有人见着外头管事捧着礼匣进出东院。贾政虽端着架子,却也默许底下人收受孝敬。

  庄头们被逼得紧了,竟将佃户们来年的收成都预先支取。

  那些没落世家最是乖觉,借着各种由头,将各色贵重贺礼送进荣国府来。

  邢夫人自然没有什么手段,但是王夫人和薛姨妈愈发亲近了。

  薛家本就是依附贾王两家的商户,如今更是帮着在外头经营买卖。表面上产业渐有起色,到底不过是替两家跑腿的,彻底沦为别人的钱袋子。

  这些作死之道,林祈安都看在眼里,银子也都赚到了手里。

  扬州盐政衙门内,林如海接到京中邸报,见贾元春加封贤德妃的消息,眉头不由深锁。窗外春雨淅沥,却浇不熄他心头忧虑。

  贾琏倒是喜得合不上嘴,只是父亲的来信里,竟给他要银子?如今天高皇帝远,他自然是回信哭穷。

  贾琏倒是喜不自胜,只是接到父亲来信索要银两时,当即提笔哭穷。信中提及王家、薛家、史家乃至北静王府都备了厚礼,还要他将喜讯告知林姑父,话里潜含的意思让他着实为难。

  这日晚膳,贾琏斟酌着提起元春封妃之事。

  谁知林如海闻言竟放下筷子,长叹一声:“安哥儿年岁渐长,玉儿也不小了,总住在贵府叨扰实在过意不去。不如让他们搬出来住吧。”

  说罢竟起身离席,留下贾琏一人愕然。

  他举着银筷的手僵在半空,心中暗忖,这大喜之事,林姑父怎的反倒不悦?

  寒蜈如今常伴林如海左右,他虽沉默寡言,但因救过林如海,又与林祈安交好。林如海便常把他当晚辈看待,偶尔也会提点几句。

  这日他问起寒蜈,可有见过林祈安身边的几位好友。

  寒蜈思索片刻,道:

  “有个长公主府的公子,人尚可,就是喜欢仗势欺人,很没礼貌。”

  “还有一个是周夫子的师弟,两人看书时,总吵架。”

  “其余同窗我也见过几个,都挺客气,但是很无趣。”

  “不过,有个圆脸的表兄,据说常欺负他。那日在庙里,我还见他光着身子的搂着个男的......”

  “砰”的一声,林如海手中的霁红釉茶盏掉在了地上。

  翌日,他连发两封家书。

  一封命林祈安即刻搬离贾府,另一封却是写给贾母的,嘱咐儿子必要时方可出示。

  神京城。

  上元节那场风波虽未查明真凶,蒙古使团勉强洗脱了嫌疑。

  只是市井小民哪管这些?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茶馆酒肆里更是添油加醋。那些读书人最是热血,文会上个个拍案而起,恨不能立时投笔从戎。

  那遇刺的命官正是礼部主客司的郎中,专管着边关互市的事宜。

  沈纪尧这几日急红了眼,带着锦衣卫满城搜捕,连耗子洞都要掏上三掏。

  这日国子监内,林祈安垂手立在祭酒大人跟前,模样极是恭谨。

  只因快要开学了,孩子还没学上呢。

  祭酒捋着花白胡须,瞧着林祈安,心下着实为难。这般好苗子若拒之门外,实在可惜;可若轻拿轻放,自己又失了面子。

  思量半晌,祭酒故意沉下脸道:“你先回去吧,待老夫禀明圣上再议。”

  “恩师容禀。”林祈安陪着笑脸,“圣上日理万机,这等微末小事,岂敢劳动天听?”

  祭酒冷哼一声:“好个林案首!入我国子监求学,在你眼中竟是小事?”

  实则,圣上自然不会管这等小事,祭酒大人还是能做主的,也只是想晾着他几日。

  “学生岂敢!”林祈安连忙作揖,“学生是说,学生微末之躯,全凭老师定夺便是。”

  说着,将随身带来的礼物往前推了推,笑的一脸谄媚。

  “还未入仕,就学会这些门道!”祭酒大人嘴上斥责,眼中却无半分怒意。

  原来那匣中装的,是失传已久的古籍残卷,另有一坛无锡惠泉酒,并几样可口的江南细点。

  这般合心意的礼物,怎么能算行贿呢?说是尊师重道才恰如其分。

  祭酒摩挲着书页,忽然想起当年在江南游学时,也曾饮过这惠泉酒。是号称第一峰下,天下第二泉的惠泉水以所酿,并采用江南优质糯米为原料。

  其味清醇,经久不变。闻名天下之后,更是成为了贡品,京城可买不到。

  祭酒大人不觉喉头微动,语气也软了三分:“罢了,开讲之日,带着文书来办入学吧。”

  林祈安闻言,当即深深一揖到底,恭声道:“学生谢老师成全。”

  退出堂外时,嘴角噙着一抹早已料到的笑意。

  没办法,祭酒大人一向惜才,又喜小酌几口。这也算是投其所好,轻松拿捏。

  入学之事已了,林祈安踏着轻快的步子往黎府去。

  推开花梨木门时,天光正斜斜漏进窗棂。

  只见黎韫临窗斜倚,一腿屈起,月白色袍角垂落榻边。

  他手中捧着本《鹤鸣九皋》,指尖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叩节拍,眉宇间凝着三分专注。

  “呦,黎兄好雅兴。”林祈安挑眉,“这曲子弹起来可费功夫。”

  黎韫合上书册,随手将琴谱塞进案头书堆,正好盖住一页诗笺。

  “比不得林兄满面春风,看来是心想事成了。”

  林祈安顺势坐在他对面,自顾自斟了盏新茶。

  “多亏你那卷古籍,祭酒大人爱不释手。”

  “既如此,”黎韫指尖轻叩案几,“林兄打算如何谢我?”

  “今日天气.....”林祈安看了看窗外,初春的生机还未到来,只能继续道,“还凑合,你不是一直想去半日闲吗?择日不如撞日。”

  黎韫眸光微顿,他确实对当日填诗之人,生了些好奇。

  “今日......”黎韫停顿片刻,整理了下一旁的书堆,将诗笺放好,“还是改日吧。”

  林祈安心下纳闷,莫非是传说中的宅男?

  “也罢,那就下次再议。”

  (今日字数不够,稍后补。。。)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