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朱棣与朱高炽共同的谋划,失败的愤怒
朱棣与朱高炽打量着眼前大汉生产出来的火绳枪,朱棣眼中满是炙热,心头更是惊叹。
眼前的火枪对他产生的震撼,丝毫不差于刚才的火炮。
经过一番认真的打量之后,朱棣是真没有想到,原来火铳可以演变成这样。
对比起只有一根铁管的火铳,眼前的火绳枪在外观上,比起火铳强了不知多少,尤其是在安装上刺刀之后,甚至可以展开近战,不用担心被人近身后缺失近战能力。
“也不知道老二的脑子是怎么长的,还能将火铳做成这样,当真是让人想不到。”
朱棣听着朱高炽的感慨,很是认同。
虽然如今见到了之后觉得不难,但在没有见到时,是真没有人往这个方面去想。
“外观如何,终究是表象,据闻这个火绳枪射程达到一百多米,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朱棣并没有被外观所影响,在他眼中,他最在意的还是火枪的本身。
很快,朱棣让人开始操作,当看见火绳枪展现出轻松破甲,并且射程达到一百二十多米时,朱棣整个人都无比的激动。
看向火绳枪的目光,比看到火炮还要炙热。
因为火炮因为重量,移动起来还没有那么方便,但这个火绳枪不同,人可以轻易携带。
最重要的是这个射程以及威力,朱棣是真的喜欢到骨子里了。
如今大明的火铳,射程不过就几十米,破甲距离也只有二三十米,但火绳枪却是可以轻易做到。
也就是朱棣还不知道,朱高煦给的这些火器,火炮没有做什么动作,与大汉如今的火炮是一样的。
但是这个火绳枪,朱高煦可是动过手脚的。
大汉的火绳枪射程达到接近两百米,而给到大明的火绳枪,射程只有一百三十米不到。
朱高煦让火器局在材料以及火药上,都下降了质量。
毕竟这是朱高煦拿出来用来和大明进行交易的,不给自己留点底牌,他可不会干那样的蠢事。
毕竟滑膛火枪这个距离,基本已经很难改进了,除非弄出线膛。
但依照朱高煦自己那系统荣耀点的进度,一时半会根本就不可能。
也就是说,大汉的火枪,其实在短时间内,除了改动点火装置外,也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改动了。
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朱高煦可不想给大明同样的火绳枪。
但即便是这样,此刻的朱棣双目炙热,看着火绳枪,犹如在看什么稀世宝贝一般。
“好!好啊!老大,这个火绳枪,好得很呐!
想不到老二竟然能够做出如此神器,装填弹药的速度比火铳更快,距离更远,威力更大。
若是这样的火器装备全军,到时在战场上都不用冲锋了,只需要往那一站,几轮齐射,就能打掉敌军。
老二真的是长本事了啊。”
常年征战的朱棣,对火器运用可是太熟悉了,这样的火枪,他脑海只有一个场景,若是装备几万大军,战场上时,只需要几轮齐射,就能让骑兵收尾了。
那个画面,朱棣想想都觉得一阵兴奋。
几万火绳枪齐射的场面,纵然是骑兵,在这样的射击下,再加上大炮,伤亡也必然不小。
朱棣此刻也突然发现,这样的火枪火炮若是真的装备到大军,大军的战法,恐怕都需要改一改了,不能按照以前的法子用了。
唯一让他有些遗憾的,就是杨士奇也在信中说到了火绳枪的缺陷,就是点火装置。
这个缺陷在战场上过于致命了,若是不能做好把控,这个火绳枪的作用,将会直接大打折扣。
朱高炽听着朱棣的话语,心中无比的认同。
他没有经历什么战阵,他脑海里面也没有朱棣所想的那种场景,但他却是比朱棣更加凝重。
因为在他的直观感受中,战场上遇到这样的对手,根本就没法打。
按照三段射的射击,甲胄在火枪面前就是一个摆设。
本身军士穿上甲胄后行动能力受限,是为了防护军士的,但在战场上面对这个火枪时,穿上甲胄的军士就成了活靶子,任人宰割。
大几十米的距离,俨然就是一道天堑。
至于为什么是大几十米的距离,因为按照原本明军的远程攻击手段,只有缩短几十米的距离后才能够得着别人。
而至于大炮这样的重型装备,朱高炽想都没有想,又有那样的火炮之下,己方的重型火器根本得不到存活。
一想到朱高煦的汉军强大成这样,朱高炽如鲠在喉。
朱棣没有去关注朱高炽在想什么,继续打量了一会,也亲自开始操作起火绳枪。
自己亲自尝试几次后,朱棣忽然发现,随着填装弹药的流程熟悉,填装的速度还能加快,而且这个火绳枪还可以进行瞄准。
尽管刚开始无法掌握,但射击几次后,就能逐渐找到一些规律。
包括火绳的燃烧,朱棣也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
亲身体验后,朱棣心中更为急迫,这样的火绳枪,只要大军经过训练,射击之前又能瞄准,能够发挥出来的战力,比他之前想象的还要恐怖。
朱棣随即下令将一门大炮以及二十把火绳枪,以及相应弹药封存,其余火炮与火绳枪交由神机营进行操练。
而在分发时,朱棣也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弹药,并不多。
火炮没了弹药是铁疙瘩,火枪没了弹药就是一根铁棍。
朱棣凝重的看向神情同样有些不太好的朱高炽。
“立即去兵仗局,调集人手过来,让他们好好看看这些火枪与火炮,并且可以允许他们拆卸,让兵仗局尽快进行铸造!
另外,杨士奇在信中提到一点,那就是老二为了铸造这些火器,成立有火器局与铁器局,并且匠人在大汉的地位,似乎有些高。
我准备另外成立火器监与铁器监,并且调集大明各地的优秀匠人入京,提升他们的地位,你觉得是否可行?”
朱棣深深的看着朱高炽,他对于这个火炮与火绳枪,非常的渴望。
若是这样做能够做到,能够打造出这样的火器,他是真不介意给那些匠人提升地位。
因为火器的重要性,他太清楚了。
朱高炽闻言,却是有些苦涩。
“爹,难度恐怕很大,朝中反对的声音,必然极大。
工匠本来就被那些清流士大夫所不喜,若是强行这样执行,必起动荡。
我认为如今先让兵仗局试试能不能打造出来,若是可以,便不用实行。
若是无法打造出来,到时可以让朝堂百官来看看这些火炮火枪,当他们知道老二那里有着这样的武器,那些人到时必然会同意爹的要求,并且他们恐怕还会主动配合。”
“哈哈,你说的不错,先按你说的做吧。
此事紧急,立刻去安排,凡是兵仗局所需要的,全部优先给他们安排!”
朱高炽虽然没有完全说明,但他已经清楚了。
如今只是他们父子两个人急,那些人在不知情下,为了自己的地位,肯定会反对。
但要是让这些人见识了这些火器,又知道了朱高煦的大汉有这样的火器,那些人会比他们更加担心。
因为他们怕朱高煦带兵打回大明。
朱高煦的大汉,可是已经有了朝廷的样子,一旦朱高煦打回大明,可是不会需要他们的,到时朱高煦完全可以用大汉的人平替他们。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朱高煦离开大明之前,那些人与朱高煦的关系可是都不好。
因为之前他们与朱高煦,就是对立的。
朱棣此刻也不着急了,兵仗局若是打造不出来,到时只要公布了这些,那些人还会求着他,想办法来让大明打造出这样的火器。
朱棣与朱高炽对视一眼,父子两人尽皆笑了。
这一次,也是父子两人难得的意见一致,共同的联手。
有了朱高煦的大汉在外的虎视眈眈,朱棣与朱高炽之间的父子感情都变好了不少一般。
片刻,朱高炽再度开口。
“爹,还有一件事,杨士奇在信中提到老二的那些要求,该怎么回复杨士奇?”
说到这个话题,朱高炽心头都是沉重的,他是真不想再给朱高炽迁移人口过去了,尤其是铁,这些要是给朱高煦拿出去,那就是直接在增强朱高煦的实力了。
但这事他也不能明说,除了这个火器大明能不能打造出来是一个问题外,他也不想因为这事让朱棣起疑心。
朱高炽知道朱棣的心中也有想法,这件事也只有让朱棣来抉择。
朱棣闻言,沉思片刻。
“这事先暂时放一放,不急着给杨士奇回信,让他在大汉多等一等也无妨。
现在最为重要的,是先将火绳枪与火炮打造出来。
若是打造不出来,再来谈这个问题。”
朱棣心中其实也有些复杂。
对于朱高煦需要铁,他肯定是不会去怎么满足朱高煦的。
但是对于朱高煦想要的人口,朱棣复杂的是也没有想好到底给不给。
朱高煦如今在外开疆扩土,其实也是在为大明开疆扩土,这点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且打下来的地方,没有汉人在那边,确实有些不像一回事。
给朱高煦填充汉人主体,这是大义。
可是这样又会让朱高煦增强实力,这同样又是他不想看到的。
如今他也要看看这些火器大明不能够研制,这是他决定的关键。
随着朱棣的安排,大明兵仗局开始入场。
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这一日,朱棣来到兵仗局。
“火枪与火炮还是没有进展吗?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朱棣与朱高炽一脸的凝重,两人都是没有想到,仿造大汉的火枪与火炮居然难度大到兵仗局的人都看不懂。
这是他们从未想过的。
尤其是朱棣,他可是抱了极大的期望,就等着兵仗局出结果,却是一个这样的结果。
这让他很是无法接受,他偌大的大明,难道在这方面,居然还不如朱高煦的大汉?
这是在给他开什么玩笑!
只是朱棣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朱高煦有挂,有系统。
兵仗局主事带着人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禀皇上,太子殿下,臣等无能,经过对火绳枪的拆卸观察构造,火绳枪的外观以及枪身,臣等可以做出来。
但臣等打造出来的火绳枪,射程只有五十米左右。
后面臣等又观察了火药与枪身,发现了这些火药与大明现有的火药完全不同,火药更加的好。
且枪身的强度,也比如今打造出来的铁制作的枪身质量要更好。
之前想过增加火药量,但出现了炸膛,已经有七人因为试验而受伤。
臣等如今实在不知道皇上所给的这些火药以及枪身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而那大炮,臣等也试过了,炮管如果不进行加厚,完全无法承受,会导致直接炸膛。
哪怕就是加厚了炮管,铸造出来的火炮射程也只能达到八百余米,若是加大火药量,还是会导致炸膛。
臣等无能,请皇上、太子殿下恕罪。”
朱棣看着跪着地上,身子颤抖的众人,心头很是愤怒,更是对这些人失望至极。
但朱棣依旧没有发泄出来,而是死死的强忍着,克制着。
朱棣很清楚一点,那就是他哪怕就是将这些人全杀了,也无济于事。
且现在既然出现了难题,他还需要这些人去解决这些难题,将这些人杀了,他自己去解决吗?
他虽然喜欢火器,但并不代表他这些就很懂。
而且这些人起码也是有进步了,做出了同样的火绳枪与火炮,尤其是火炮,比起之前,射程还多了三百多米。
尤其是现在他不得不面对个多月前他所问朱高炽的,要不要提升这些人的地位,调集天下的人入京。
在这个关头,他更是不能将这个气撒出来,不然大明与大汉之间的火器差距,将会更大。
但朱棣心中又确实有些忍不住,他偌大的大明啊,兵仗局的人已经是从大明天下挑选出来最优秀的人了,结果还是比不上朱高煦的大汉。
这点才是最让他无法接受的,如果差距没有那么大都还好,偏偏差距就是这么大。
火药与炼铁技术,按照兵仗局人的说法,如今挡在他们面前的,就是这两个难题。
解决了就能铸造出来,但要是做不到,就只能徒有其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