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时节逢上君 作品

第174章 朱棣与朱高炽的凝重与惊叹

大明,皇宫内。

朱棣看着杨士奇传回来的书信,神情沉重。

良久,朱棣看完之后都有些回不过神。

“来人!去叫太子入宫!”

朱棣静静的等待着,不一会,沉重的脚步声响起。

“爹,我来了。”

“桌案上的书信,你先看。”

朱高炽平复着呼吸,尽管不知道朱棣是在做什么,但朱棣此刻的神情,似乎并不好。

朱高炽一时有些苦涩,自从朱高燧也离开大明后,他的位置虽然稳固了,但朱棣对他的防范,也是越深了。

朱高炽有着明显的感受,朱棣就是在防着他权力过大,但他也自认为自己没有做什么,不过就是处理国事,有些正常的调动,实属正常。

而且每次有什么事,最终都是要交由朱棣来决定的,且他又没有兵权,朱棣对他的防备,让朱高炽都很是无奈。

不再去想,朱高炽打开书信好奇的看了起来,当看见书信的内容,顿时变得严肃,直到看完,一张脸都变得沉重。

然而片刻,朱高炽又惊奇的看向朱棣。

“爹,这些都是杨士奇传回来关于老二的消息?老二的大汉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消息你都看了,怎么,你还问起我来了?”

朱棣转身深深的看向朱高炽,最终也只是一声叹息。

“罢了,现在你也看了,你以为老二的大汉如何?”

朱高炽闻言沉默了片刻,随即苦涩开口。

“我是真没有想到,老二这才出去这么些时间,大汉竟然发展成了这般规模。

按照杨士奇信中所说,老二大汉的疆域,已然不小,且恐怕也只是比大明要小一些罢了。

更为重要的是,民生发展得也好,百姓安稳,各地的发展都已经超过大明大部分地方。

尤其是老二改变商税,大汉开海与诸国经商后的往来,为老二带来了富足的银两,与大明的贸易,更是赚取良多。

再加上大汉的大军,装备了那等火器,汉军的实力也极为强大。

如今看来,老二的大汉,实力强大,深得民心,百姓稳定,国家富足,大明恐也不如。”

朱高炽是真没有想到啊,原本他以为朱高煦出去,只是出去苟延残喘,因为大明上下对外的滤镜,以及所了解到外面的真实情况,他以为朱高煦的大汉能够在外面立足,都已经很了不得了。

哪怕是那样,朱高煦在大明面前,依旧无法做什么,因为大明可以完全镇压。

但现在呢,疆域发展得如此之迅速,明明一直在用兵,但大汉仿佛越打越富有,越打越强大一般,与他所认知的越打越穷,穷兵黩武完全相反。

朱高炽都不知道朱高煦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大明明明也在四处用兵,但大明的情况是真的越打越穷啊。

而且外面那些穷山恶水,烟瘴之地,就这样让朱高煦给发展起来了,朱高炽有那么一瞬都在怀疑是不是杨士奇在危言耸听了。

想着如今实力强大的朱高煦,朱高炽心中都有些不安,因为朱高煦越强,对大明越是不利。

尤其是之前他与朱高煦的争斗,朱高煦的野心,以及那些人先后两次对朱高煦的刺杀,朱高炽想想都头皮发麻。

如今的大汉,已经不是任由大明拿捏的那个大汉了啊。

以前他放心,现在他反而担心哪一天朱高煦要是也来一场靖难,大明直接就会被拉入战火之中,这天下,就真的千疮百孔了。

这一刻,朱高炽都有些后悔,早知道朱高煦会在外面发展得这么快,能够发展成如今这般规模,当初朱瞻基提出那个建议时,他就应该直接采纳了。

朱高炽也后悔,当初朱高煦第一次出去时,以及后面朱高煦再度回来时,他没有全力去留下朱高煦。

但凡将朱高煦留在大明,大明都不会有今日之患。

想着自己的后悔,朱高炽猛然一怔,看向朱棣,恐怕朱棣也是后悔的吧?

朱棣看了这些消息,虽然凝重,但也不至于后悔,哪怕就是如今朱高煦的大汉疆域增大,实力增强,他也没有后悔。

朱棣唯一反思的是,当初就不应该在朱高煦面前炫耀,当初的布置就不应该在朱高煦上次回来时自己心软,将那些限制又给取消了。

如今朱高煦的大汉哪怕实力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又有了新的火器,但在朱棣眼中,他还压得住,朱高煦在他面前还翻不了天。

以前可以将朱高煦当做透明的,只不过变成了以后需要重新慎重对待。

以往在广西与云南布置重兵就能防范朱高煦,如今只不过变得更难了一些罢了。

尤其是大汉展现出来的火器,这才是让他难以放心的根本。

“老大,你有些紧张?你不用解释,紧张是正常的,老二大汉的发展太快了,这还是目前,以后还会发展成什么样,还是一个未知数啊。

你看看杨士奇在信中写的,老二在那里的民心太过于稳固了,而且除了变革商税,开海外,还改变了税收制度。

那里的百姓富裕程度,也已经不差了,在大明难得的香料,在大汉,却只是一些普通用品,寻常百姓都能够买得起,这些,都是问题啊。

接下来我们需要想一想了,既然老二在外面都能发展起来,那大明是不是也可以适用这些法子?

赋税制度,商税,开海等等,大明是否也需要那样这样去做?

这些问题你下去好好想,若是可以整理出一个具体的方案出来。

而要是不行,必须给我一个理由,为什么在大明不行。”

朱棣并没有默守陈规,在他眼中,只要能够让大明更加富裕,让百姓稳定,能够增强大明国力的法子,就是好法子。

如今大汉又做出了示范,他是真的想要看看大明能不能行。

朱棣迫切的想要增强大明国力,证明自己比朱标强,更是要比建文强得多,他下去后能够理直气壮的告诉朱元璋这些。

他也更想对草原诸部动兵,但苦于大明如今国力有限,他是一忍再忍。

如今大汉已经证明了,这些法子是可行的,他不介意让大明也改一改。

大明可是外面那些地方好太多了,外面那些地方,在他眼中都无法与大明相比,只要大明发展起来,又何须在于朱高煦是否发展起来。

相反,如今的大汉,反而是在给大明指引一条可行的路,并且朱高煦还在前示范。

大汉走错的路,大明不走,大汉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大明跟上就是。

之所以先让朱高炽去做,他就是想要看看朱高炽是什么想法。

大明不能再一成不变了,不然,迟早要被朱高煦的大汉所超越。

虽然在他看来不可能,但如今朱高煦给他的意外太多了,万一被朱高煦做到了呢?

朱高炽闻言,心头更加沉重,他就知道,朱棣对这些会有想法。

当初朱高煦刚出去时弄出来一个摊丁入亩,朱棣就想要实行,后面请出了姚广孝,但后面姚广孝一直消失不见,别人不知道,但他有种预感,朱棣恐怕已经在开始布局这些了。

这次朱棣让他做这事,这明显是要看他的态度啊。

就在朱高炽沉思时,朱棣的声音再度传来。

“如今老二大汉的发展确实有些过于快了,必须要限制一番才行。

这事你也要下去好好想一想,过些日子我们一起商议该怎么做,才能限制老二大汉的发展。

除此之外,这次老二在外面将那些地方发展出来,那是不是代表着,外面那些看着贫瘠的地方,其实是有可发展空间的?

若是这样,大明也要不要开始对外进行相应的扩张,尤其是南洋,如今老二攻下了满刺加与苏门答刺两国,若是任由老二这样发展下去,到时南洋诸国,会不会是老二接下来的目标?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去考虑,去衡量的,并且考虑这些事情的前提,还不得影响大明对瓦剌与鞑靼的打压。

瓦剌与鞑靼不削弱,大明北境永无宁日,一旦让草原的鞑子强大起来,对大明的威胁比老二的大汉要大得多。”

朱高炽一一记下,原本国事就多,接下来这段时间,他已经能够想象得到是什么样的日子了。

这些问题,朱高炽也赞成要思考清楚,毕竟说千道万,还是如今的朱高煦,必须要限制了,不然任由朱高煦这样发展下去,大明恐怕都真会被超过了。

他是最不愿看见这种事情发生的,他能够容忍朱高煦在外面,前提得是朱高煦在大明面前只能有勉强自保的实力,若是差距不大,甚至大明被反超,他寝食难安。

“爹,我知道了,这些事情我下去后尽快想出一个法子来。

不过这些事要让其他人知道吗?

集思广益,可能会有更好的法子。”

“可以,但不过要控制,且在事情没有定下前,不能传出去。”

朱棣直接应了下来,他也想通过这件事,来知道朝中的那些重臣是怎么想的。

定下这些,朱棣再度开口。

“信中提到了老二的条件,老二要的也是一点也不少啊。

不过此事先不用管,杨士奇已经将老二愿意给的火器带了回来,我已经让人运去京营,你现在随我一起去看看大汉的火器,究竟如何。”

说完这些事,现在朱棣对朱高煦的火器无比的期待。

毕竟之前只是听说,如今他倒是要看看,这些火枪火炮,是不是真的像说的那样。

朱高炽同样无比期待,父子两人当即来到京营。

一处偏僻的地方,朱棣带着朱高炽到来,看着已经摆放出来的火绳枪以及火炮,两人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被大炮所吸引。

实在这个火炮这玩意太显眼了些,让人直接就能看见。

朱棣来到近前,打量着火炮,外形上,比大明已经装备的神威将军炮要大一些,尤其是炮管,粗了不少,但厚度却是比大明的火炮厚度要薄。

而且在火药室下方,还设有准星与照门。

火炮则是搭在一个圆柱架子上,只需要抬起大炮尾部,可以进行适当的旋转,用于调整炮口。

朱棣双眼火热的打量了一会,当即让神机营的人开始准备发射炮弹,他已经忍不住想要一睹大炮的威力了。

火炮的炮弹有三种,一种是实心弹,用于攻坚以及摧毁敌人的重型武器。

一种是开花弹,主要针对的是骑兵,以及大规模冲锋。

最后则是爆弹,使用最新冶炼技术的淬火工艺,制作出来的炮弹经受一定强度的撞击可以碎裂开来,通过碎片大范围杀伤敌人。

随着神机营的人一阵摸索,当即准备发射。

当巨大的响声传出,朱棣看着远处上头传出动静,心头满是震惊。

因为这个大炮真有一千多米的射程,目测算了算,可以达到接近一千六百米。

想想自己之前的大炮不过才五六百米的距离,再对比这个火炮,根本没法相比。

如今大明的火炮,都还是铜铳。

是的,还叫铳,并非是炮。

朱棣神情炙热,有了这样的火炮,后面再去对付瓦剌与鞑靼草原诸部,这简直就是神器。

然而让他遗憾的是,朱高煦总共就送来了五门,太小家子气了。

接连三种炮弹试了之后,朱棣无比的满意。

“老大你看看,老二的这个火炮,做得是真不错。”

“是啊,这个火炮,确实强大,亘古未见,若不是老二弄出来,更是闻所未闻。”

朱高炽同样一脸凝重的感慨着,有着这样火炮的汉军,展现出来的战力得有多强?

朱棣同样很是感慨,难怪马六甲海战时,大汉的水师可以大胜,满刺加与苏门答刺两国水师根本还不了手。

哪怕是郑和去了,都只能灰溜溜的离开。

当初那场海战,可是给了他极大的震动,他是真没有想到,某一天海战已经不用再近战,只需要远远的用着大炮轰击就能解决。

这样的火炮所衍生出来的新的水师战斗方式,之前朱棣是真没有想到。

以往的水战,远攻虽然有,但想要决出胜负,依旧需要近战。

因为那时哪怕是远攻,两军距离都很近,主要依靠的还是弓箭,还是需要贴船近战。

看着火炮,再想到朱高煦的汉军恐怕已经全面装备了这样的火炮,朱棣一时都无法想象汉军的战力会有多强。

起码没有相应的反制手段前,海战与水战,大明基本讨不到便宜,只能被动挨打。

为了上了岸,在地面上,可以用其他战术来弥补这个差距。

但在海上,是真没什么办法。

不再去想,朱棣随即去看大汉的火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