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杨士奇数日见闻的悔恨,大汉海军下占碑
这次又是让杨士奇开了眼,如今大明的香料价格不断升高,在大汉却是如此低廉。
低廉到这些酒楼的菜,都开始使用香料。
在大明是宝,来到大汉,却是发现无比的寻常,这个落差感,让杨士奇一时都有些难以接受。
想了片刻,杨士奇当即问向小厮。
“你们这里的胡椒多少价格?”
杨士奇最为关心的就是这个,因为大明的胡椒,在许多时候都是用来抵俸禄进行发放的。
洪武时期这就是常规操作了,那时东南亚的诸国,都会上贡大量胡椒给大明,加上这些小国也会派商队到大明售卖胡椒。
而在永乐时期,前面都还好,诸国还有上贡,但自从朱高煦建立大汉后,尤其是这一年多的时间,鲜有胡椒等香料进入大明。
至于上贡,上一个在前年给大明上贡胡椒的苏门答刺,现在已经没了,被朱高煦给灭国了。
“告诉可观也无妨,胡椒在大汉五两银子一斤,不过这是针对大汉籍的人才有的。
其他人购买,为八两银子一斤,每人只能购买一斤,且需要先在外贸司进行登记,取得凭证,依靠凭证在指定销售胡椒的商户进行进行购买。
更重要的一点,这是限量的,每天发放的凭证都是有限的。
直到现在,每天都没有超过五十人。
现在这个凭证的价格都已经达到十二两银子了。
而若不是大汉籍,也没有凭证,将不得购买。
朝廷说这是既要让从大明而来的人感受这样的价格,至于买的人带回去后怎么用,没有任何限制。
若是有人想要依靠这个来做生意,也会非常的麻烦,官府有预防的措施,详细的可观可以去外贸司查询。”
杨士奇听到这里,双眼都红了,这是嫉妒的,嫉妒已经让他有些面目全非。
就是因为这个胡椒的价格,在大汉,大汉的人居然五两银子一斤,其他人需要八两银子一斤。
然而胡椒在大明的价格,如今已经攀升到了十五两银子一斤!
而且因为胡椒进入大明之内的量开始变少,这个价格还在上涨。
在大明若是买什么东西,这个胡椒都是可以当做银子来使用的。
至于其他香料,像龙涎香这种顶级香料,杨士奇已经不想去过问了,一个胡椒就已经被打击到了。
现在他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刚才那些商人宁愿来大汉经商都不去大明,不仅是去大明繁琐,而是大汉这里的许多商品,他们做一个二手商贩子,都能赚不少。
说白了就是听大汉朝廷的话,跟着大汉朝廷的脚步走,这些人就能够赚到钱。
这还只是香料,大汉还有着其他不可比拟的优势商品,其他地方都没有。
想着这些,杨士奇很是忧愁。
“去上一两酒,就你们店里的人间醉。”
哪怕这个酒三两银子一两,杨士奇都没心情去在乎了,除了他这会想喝酒,也有他想看看这个酒到底是什么酒,这么贵。
“好勒,客官稍等。”
不一会,酒拿了过来,杨士奇放眼看去,就两个杯子,酒放在大一些的杯子里,小一些的杯子是用来喝的。
当看清一两酒有多少时,杨士奇直接笑了。
人在无语的时候,是真的会笑。
三两银子啊,就这么一两口酒,杨士奇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什么酒这么贵?
倒了些许出来,为了防止漏掉,杨士奇甚至倒得无比的认真。
自从他真正进入朱棣的视线后,喝酒已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过了,如今却是比他昔日落魄时喝酒还要小心翼翼。
倒好后,杨士奇放到鼻尖闻了闻,确实够香,比他以往喝的都要香不少。
轻轻喝了一口,连倒出来的这些都舍不得一口喝完。
进入口腔,又进入腹部,杨士奇眼前一亮。
“好酒!”
杨士奇是真的惊讶到了,这个酒确实好,至少比他喝过的酒都要好。
杨士奇又叫来了小厮,问着这个酒。
“客官,这个酒并非我们酒楼酿造,这是从酒水监买来的,这是皇宫内酿出来的,据说还是由大王指点的。
我们购买的价格是接近二两银子一两,拿出来卖也不过是一两银的利润。
而且这还是最基础的,据说还有一些存放时间较久,更好喝的酒,只不过那种酒更加的贵,酒水监对外拿出来的都很少,我们酒楼从未抢到过。
客官若是想要喝,可以往东走,约莫三百步就能看见人间客,这是一间酒楼,里面有那种酒。
只不过那里的东西更加的贵,客官可得多带些银子。”
杨士奇点点头,示意了解,最后又拿出一钱银赏给小厮,他问这个小厮问了不少次,杨士奇都有些过意不去。
也是到这个时候,杨士奇才知道,原来他如今还在喊贵的酒楼,居然还不是最好的。
能够售卖更加品质人间醉的酒还要贵,而且能够让这个小厮都说出贵的,可见其贵,他是真的开眼了。
杨士奇摇了摇头,就这个吃法,要是每天顿顿吃,没点家底,还真承受不住。
在酒楼吃了一顿刻骨铭心的饭菜,随即继续来到街上游逛,看着大汉的不同,也在问着听着其他人对大汉的看法。
王宫内,朱高煦正在处理国事,枚青匆匆走了进来。
“王爷,那杨士奇在城内四处闲逛,而且在打听大汉的消息。”
枚青随即将杨士奇的一切都与朱高煦说来。
在大汉京城,杨士奇有什么动作,都逃不过朱高煦的眼。
朱高煦听后,只是笑了笑。
“不必去理会,他想要了解,就让他去了解。”
就凭借杨士奇能够在外面了解到的,也不会知道大汉的什么机密,他也压根就没有防范的必要。
一连三日时间过去,这一日杨士奇没有再出去,而是待在官驿。
这几天的了解,他也大致知道大汉如今的情况,尤其是去往城外了解到的,杨士奇更是心惊无比。
他是真没有想到,大汉百姓的税,竟然那么的低,且朱高煦居然真的做到了免赋,尤为让他震惊的,就是大汉如今的耕地,竟然不少,并且这里的水稻,还是一年三熟。
杨士奇是真的没有想到,原来在大明之外,竟然还有着这样的宝地,原来被发展起来后,会是这样的肥沃。
土地肥沃就算了,上交的税也少,他所见那些真正的百姓,过得似乎比起大明的百姓都要好上不少。
每个人脸上都浮现着笑容,每个人都对官府、朝廷是那么的相信,尤其是对朱高煦,更是人人崇敬。
朱高煦在这些人眼中,不仅仅是他们的大王,更是他们的救世主。
在民间遇到的每一个人,对朱高煦是那么的尊敬,不是因为朱高煦是王的尊敬,而是发自内心的。
就这份民望,朱棣在大明民间都没有达到这样。
想着这些,杨士奇心头无比的凝重。
“若是早知此地富饶,当初就不应该让汉王来啊。”
杨士奇一时有些懊恼,在他看来,这样的地方,就应该被大明直接掌控。
给了朱高煦,这不是在帮朱高煦吗?
杨士奇完全没有想到,历史上大明占据安南设立交趾布政使司,却是没有做出什么效果。
不仅没有好好经营,反而欺压百姓,导致安南原本的百姓连年反叛,大明连年需要出兵平定叛乱。
张辅在安南更是停留了七年之久,都没有完全解决这里的问题。
而且历史上大明占据安南,还只是占据的北部区域,也就是红河三角洲那一带,安南南部,还是被安南陈氏所占,双方更是连年爆发战斗。
大明真的占据这里时,也没有见大明有多重视。
如今不过是杨士奇看见了朱高煦将这里发展起来了,看见了经过发展之后的土地肥沃,以及这里的富饶。
历史上大明明明得到了,却是没有把握住机会啊,因为大明从上到下,不就是都瞧不起外面嘛。
后面哪怕是朱瞻基要放弃这里时,都没有人劝阻,反而劝着朱瞻基尽快实行,尽快放弃,这些人,又能有多大的目光?
杨士奇想着这些,他发现了一件恐怖的事情,那就是大汉的崛起,似乎无法阻挡了。
有如此粮地,如今通过商业又变得繁华,更是有着先进的火器,大军更是不弱,这样的大汉,尤其是这个王还是朱高煦,杨士奇想想都头皮发麻。
“唉,当真是多事之秋。”
杨士奇不再去想,当即开始奋笔直书,手中的笔不停的挥动,纸更是用了不知多少张。
如今杨士奇写的,都是他在大汉的所见所闻,事无巨细,全部写了下来。
当全部书写完成,杨士奇叫来护卫他的锦衣卫。
“立即回去,将此信亲手交到皇上手中,不许给任何人看!”
“是!”
做好这些,杨士奇大舒了一口气。
尽管已经传信给朱棣了,但他知道,如今大明对大汉能够做出的限制,也极为有限。
因为朱棣不可能主动的对朱高煦动手,尤其是北方未定,大明内部的民生同样艰难,这些都是问题。
如今他只希望大明能够研究出同样的火器,以此来震慑朱高煦。
王宫内,朱高煦听着枚青汇报着杨士奇这几日的动作,挥挥手让枚青退了下去。
对于这件事,朱高煦没有去在意,不过是了解大汉的基本情况罢了,从杨士奇来的那天起他就能够猜到了。
就在这时,李定荣匆匆走了进来。
“参见王爷。”
“坐,有什么事这么着急?”
李定荣当即拿出一封军报递给朱高煦。
“这是王聪传回来的,已经攻下占碑,如今已兵分两路,王聪向旧港发起进攻,丘平率领大部海军开始对爪哇国发起进攻。
另外王聪传回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爪哇国以东的新村,有一小国名为顺塔国,这是前宋遗孤所建。
王聪不知该如何处理,特传信回来。”
朱高煦将军报看完,这是大军攻打占碑进度的说明,朱高煦也确实满意这个进度,毕竟这才出去没有多久,就已经攻灭一个小国。
听着李定荣的话语,朱高煦沉思片刻。
“传讯给王聪、丘平,顺塔国可以先派人前去说明情况后招降,若是顺塔国不愿意并入大汉,那便出兵!”
前宋遗孤建立的顺塔国,那已经是过去式了,如今在那里的汉人,又有多少?
而且现在的顺塔国,已经不复当初,说是一国,其实不过就是一个小县城大小,都快被爪哇给兼并完了。
如今他对顺塔国先礼后兵,已经给足了礼数。
李定荣当即应下,并没有丝毫劝说。
其实李定荣反而会担心朱高煦妇人之仁,如今他们面临这个局势,既然要在这个时候选择扩张,那就不能有丝毫犹豫。
任何挡在他们面前的,都应该击碎,踏过去,这样才或许会有一条生路。
“王爷,另外还有一事,如今除了已经开始之前准备的人口相互迁移外,臣另外准备了一部分人手,到时可以用于从大明迁移人口过来。”
“嗯?你就这么自信大明会同意我们的条件?如今我们和大明可是还没有谈拢。
而且这几天杨士奇都在了解情况,肯定会派人传回大明,到时大明说不定不会再迁移人口出来了。”
朱高煦一时都惊了一下,李定荣居然这么相信,竟然连准备都已经提前做好了。
李定荣闻言一笑。
“臣相信王爷,王爷已经向杨士奇提出来了,提出了条件,臣就有信心王爷肯定能够做到。”
“哈哈,李定荣啊,你可是比我都还要自信呢。
虽然最后不好确定能够谈得多少,但至少会得到一部分,做好准备也好。”
朱高煦是真没有想到,李定荣居然比他自己都还要相信自己。
这次他也确实有信心会成功,因为朱棣肯定忍受不住那个诱惑。
大明要么跟他继续谈,要么打一场,就这两种选择。
聊了几句,朱高煦随即问向李定荣。
“之前让你筹备的医学院,准备得怎么样了?”
这个医学院,是朱高煦用来解决如今现行病症的,也是为了完善医疗方面的制度。
毕竟他的系统是全方面可以获得荣耀点,这些都是他要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