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时节逢上君 作品

第158章 天下震惊,立国亚欧大陆腹地的大赵国

朱高煦看着李定荣,目光都有些惊讶,还要再扩充三万军?

文人狠起来,也是真的狠。

“扩军就不用了,这才扩军多久,再扩军下去,日子还过不过了?

暂时保持这样的编制,等后面国库再充裕一些,到时再考虑扩军的事情。

你现在下去准备物资,这次大军出征,我会亲自领兵。”

马六甲海峡的位置过于重要,朱高煦这次是必须要拿下来的,只要拿下这个咽喉,以后大明也无法从海上对他做什么封锁。

尤其是对郑和的那支舰队,他也能做到反制。

海上这块的霸主权,他必须要拿在手里,不然后面要是与大明爆发冲突,大明停止贸易往来,朱棣再让郑和的舰队勒令诸国与他停止贸易往来,如今大汉的内销,还跟不上。

只有当他掌控南洋后,大明的贸易往来与否,其实对大汉就不重要了。

因为那时的大汉,无论各种资源还是其他,也足够内销,以及对外的贸易不受大明的影响。

而拿下马六甲海峡,就可以奠定大汉在南洋的地位,保障大汉的繁华贸易。

一个远在天边的大明,以及一个近在咫尺的大汉,那些小国,都知道该怎么选。

因为大明的实力强大,但大汉的实力,同样强大啊。

尤其是大汉的崛起,都是灭了一国又一国起来的,比起大明,更有威慑力。

李定荣闻言,想要说什么,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他很清楚这次出兵的重要性,这次是真的只能成功,哪怕不能灭两国,但起码要将两国彻底打下去,打得两国俯首称臣,才能震慑诸国,才能彰显大汉的武力。

之前大汉的出兵,基本都在内陆,虽然对南洋有影响力,但并没有那么大,只有攻灭满刺加与苏门答刺,才能让南洋诸国看见大汉的实力。

片刻,李定荣缓缓开口。

“王爷,若是亲征,还请王爷能够等待一月时间,臣不仅要准备物资,还要集中人力、物力,加大火器的生产。

在这一个月内,为大军提供更多的火器,以待大军使用。”

“这个可以,大军出征也需要时间准备,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你现在就去准备吧。”

定下后,李定荣当即退了下去。

朱高煦一个人思考着后面可能会发生的局势,主要也是思考朱棣会在这件事上做出什么应对。

马六甲海峡是海上咽喉之地,朱棣肯定知道这个地方的重要性,要不然也不会在这边设立外府宣慰司。

“这次一旦灭二国,大明恐怕就忍不住了。

老爷子,到时你哪怕想要用兵,我那大哥,以及百官,恐怕都不会同意,你还会顶着满朝压力独自裁决吗?”

朱高煦一时都有些期待,谁让郑和下西洋赚到的好东西都进了朱棣的腰包,百官对下西洋其实并没有意见,可以说这些人是巴不得能够下西洋的。

重要的是,朱棣没有给这些人任何利益。

支出走国库,收入进自己腰包,到时若是为了这事动兵,朱棣面临的压力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除非朱棣愿意拿出一部分利益给样才能让大明上下一心经营海外。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不敢太掉以轻心,这个可能性虽然不大,但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一旦朱棣愿意舍弃一部分利益,或者愿意违背朱元璋的祖制,他以及大汉,瞬间就成了大明那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想着这些,朱高煦当即写下三封书信。

“枚青!”

“王爷。”

“将这封密信交给王斌,这封交给谭忠,这封交给张辅,必须要亲手交到他们手中!”

“是,王爷!”

如今他必须得提前做好准备才行,一切的准备,都按照最坏的情况进行,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至于张辅那里,如今得胜的消息还没有传回来,他也只是从系统的荣耀点变化得知。

这也算是提前知道结果,为接下来的行动节省了时间吧。

这也更是通讯不变带来的弊端,要是他但凡没有系统荣耀点变化的提醒,这次他根本没法早早布置张辅那里的大军。

朱高煦又思索良久,复盘着自己刚才的布置,直到找不到什么破绽,才放下心来。

没一会,王聪、朱武、丘平三人齐齐到来。

“参见王爷。”

“起来吧。”

三人神情凝重,朱高煦这么着急又严肃的叫他们来,几人都能够猜到肯定是发生大事了,不然朱高煦不会这样。

朱高煦看着三人,直接进入正题。

“满刺加国与苏门答刺国突然开始收取大汉来往船只的航船税,这对大汉而言,是一种侮辱。

如今有一艘船因为不交这个钱,人被满刺加扣留。

两国如此欺我大汉,本王决定,将发兵征讨两国,且由本王亲自领兵。

你们三人立即下去准备,一个月后,大军出征!”

其实如今他也不知道有没有船被扣留,但这不是重点,因为他说有,那就真的有。

仅仅只是收取大汉的航船税这一个理由,还不够,加上这个理由,足够大汉兴兵了。

三人闻言,尽皆神情一震,满脸怒意,他们有想过发生大事,但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大汉本就是攻灭安南而立国,随后又灭占城、南掌,现在又发兵吴哥王朝,如今居然还有小国敢这样做,他们哪里能忍?

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这几个小国之中,也就安南最为强大,但偏偏灭安南是大明出军,后续大军撤离。

大汉攻灭的其余两国,都是实力弱小之国,哪怕是吴哥王朝,但也已经是末期王朝。

其他小国不敢对大汉有不满,但满刺加与苏门答刺背后站着的就是大明,胆子自然就大了。

三人当即愤然出声道:“王爷放心,末将定做好准备,为王爷攻灭两国!”

几人都没有说其他,说其他的,不如直接灭其国来得实在。

他们本来就有些忍不住想要请战的,大军都已经操练完成,该装备的火器,也装备不少,已经足以为大汉开疆扩土。

朱高煦看着三人,目光欣慰,轻声道:“这次海军留下部分守备,其余全部出动。

朱武,你的神火营全部都将跟随出征,另外再调集两万军,共计八万军随本王出征。

去吧,现在就开始准备,这期间内,还有火绳枪与火炮会陆续交付给大军,期限内完成最后的整编。”

“是!”

三人当即下去开始准备。

而大汉要再度出征的消息,也在大汉开始酝酿,大军的频繁调动与集结,多多少少传出风声。

大汉的人都在议论着,而大汉一副要动兵的样子,所有人都能够猜到,因为满刺加与苏门答刺收取大汉航船税,扣留大汉商船的消息,在官府的推动下逐渐传开。

过往的商人都是一副看戏的姿态,大汉百姓直接群情激奋,请战之声越演越烈。

大汉本就是以武立国,自立国以来,向来都是大汉打别人,哪里有别人这样对待大汉的份?

就在民意越发沸腾之时,朱高煦的王诏通传各地,大汉将发兵征讨二国。

距离定下的出兵日期就剩下五日时,李定荣匆匆来见朱高煦。

“王爷,已经向大军又交付了五千支火绳枪,三十门神火炮。

大军所需先期物资已经准备完成,并且已经运抵南河省,后续所需物资也将会陆续出发。

此次除了动用十八艘运输船,另征调了民间一百三十七艘船只,用于物资运输。

凡是征调船只,已经全部进行补偿,发放至百姓手中,但百姓全部没有要,都拒绝了,且自行组织船员为大军运送物资至前线。”

朱高煦听得心头感动,不枉他以往那般对待大汉百姓,如今百姓这样做,在古代,恐怕是鲜有人为了吧?

朱高煦又很是自豪,这才是他大汉的子民,国家受辱,而上下一心对外。

面对战事,大汉的百姓没有像其他国家的人一样恐慌,反而是对他,对朝廷无比的支持,齐心协力只为打赢这一次战事,是多么的难得啊。

朱高煦严肃的看向李定荣,肃声道:“该补贴的钱,让付出,百姓,也要生活!

告诉

另外,再将百姓所做之事,通传天下,大汉日报进行宣传,让所有人都能够知道他们为大汉的付出。

同时再将这个消息通传全军,百姓尚且如此,他们身为大汉之军,当知此战必胜及之信念!”

“王爷放心,臣这就下去安排!”

李定荣同样激动的退了下去,这次大汉两线开战,可以如今的一切,都是意外的惊喜。

当消息宣传开来,这次付出的百姓,尽皆被所有人铭记,尤其是当地,更是得到所有人了英雄般的敬佩,也被官府纳入地志书册,流芳百世。

而在大军之中,当这个消息宣读开来,请战之声直达九霄一般,每个人心中都憋足了劲。

直到出征前的第三天,大汉攻灭吴哥王朝的消息传回大汉,大汉百姓欣喜,诸国商人尽皆震惊。

王宫内,李定荣神情激动。

“王爷,此乃天赐良机,既然吴哥王朝战事结束,可让张辅等将率领大军从南河省出发,会同王爷之军参战,如此必定万无一失!”

“哈哈,你说的我早已经传信过去了,本来是想让张辅派出部分兵马过来,没有想到那边的战事结束了。

不过也无妨,这次我带走八万军,又从张辅那里征调了两万军,足够了。

他们征战许久,也该回来休整,防备周边,此事就这样吧。”

朱高煦并没有说透,丝毫没有说出自己已经提前知道张辅得胜的消息,一旦说出来,这事实在没法解释。

李定荣闻言,也不再说什么。

就在这时,枚青却是匆匆走了进来。

“王爷,大明传来的加急消息!”

朱高煦眉头一皱,大明传来的加急消息?难道这个时候大明就要准备介入了?

不怪朱高煦多想,毕竟除了这个,他也想不到会是什么事情了。

接过书信一看,朱高煦顿时瞳孔一缩,神情无比的震惊。

饶是他的定力很好,基本很难有什么事情让他变色,但这次也没有忍住。

李定荣看着朱高煦脸色大变,心头更是凝重到了极点。

然而见朱高煦看完之后久久没有言语,心中哪怕万分着急,但也没有催促分毫。

半响,朱高煦回过神来,缓缓出声。

“大明北征赢了,鞑靼汗本雅失里被打废,阿鲁台也死伤惨重,鞑靼向大明请降,恢复对大明的朝贡。

而另外一个消息,则是关于赵王的。

大明的那位赵王,得到皇帝的允许,以同安侯火真为将,率领两万步骑,在哈密以西,攻灭畏吾尔,向击退东察合台汗国,向北击退瓦剌游骑兵,统一那里诸部,建立大赵国,定都吐鲁番!

跟随而去的家眷数万人,如今尽皆安置于大赵都城!”

朱高煦是真没有想到啊,他是怎么也想不到,朱高燧来了他这里一趟,居然跑出去学着他建国了!

而朱棣偏偏还同意了!

朱高煦是真的想不明白,朱高燧发了什么疯,跑去那边过什么苦日子,留在大明不香吗?

他留在大明,注定要死,除非他来一次玄武门并且成功,他不得不出来。

朱高燧没有他的影响力与威望,朱瞻基肯定容得下朱高燧的,他就想不通了,朱高燧怎么会出去。

但很快,朱高煦也没有再去纠结这个问题,反而对如今的局势,太感兴趣了。

现在朱高煦有一种感觉,他和朱高炽、朱高燧三兄弟就像在分家一样,朱高炽是嫡长,要继承家中的产业,也就是大明。

而他和朱高燧,朱棣也都给了分家费,让他们自己出来闯荡,一个立国大汉,一个立国大赵。

这都不是让朱高煦最感兴趣的。

朱高煦感兴趣的是,朱高燧那里。

大赵国身处亚欧大陆腹地,朱高燧想要发展大赵国,难度可就一点也不小了。

跟他学?可不是人人都能够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