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朱棣以朱高煦与姚广孝进行的赌约,朱棣的魄力与决意!
朱棣欣赏朱高煦的做法,不将自己的未来交到他人手上,哪怕是对他,哪怕他是朱高煦的亲爹。
但朱高煦可是丝毫不知道,他的那些动作,都被他知道了啊,知道得无比详细。
而这次又浮现出了一个人,那就是朱瞻壑,一直被他忽略的人,严格意义来说还是他真正的大孙。
如今竟然已经逐渐开始挑起大汉的担子了,对比一下朱瞻基,朱瞻壑可是不比朱瞻基大多少啊,两人都还没有成年,但如今展现出来的,区别却是天地之别。
椅子上的姚广孝听着朱棣的这段话,不仅没有丝毫惶恐,看向朱棣的目光,反而无比的满意,心中更是欣慰。
这一刻朱棣展现出来的气势,让他看见了当初靖难时的朱棣。
自从朱棣靖难成功登基为帝后,锋芒逐渐内敛,渐渐在完成从马上皇帝到治理国家皇帝的转变。
但现在,因为朱高煦的事情,朱棣再次将这种气势展现出来,这是姚广孝无比期待的,他更想看到这样状态的朱棣。
至于朱棣说的朱高煦会来,他相信,其实后面的原因,朱棣没有说出来,他又何尝不是没有说出来。
那些话,不是他想不到,是他不敢说。
可以说在大明,除了朱棣,任何人都不能说出口,因为一旦说出来,就涉嫌挑拨离间了。
不管朱棣与朱高煦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但有一个谁都必须承认且无法忽略的,那就是朱棣与朱高煦是父子。
姚广孝的种种情绪很快被自己掩藏收了起来,眨眼之间恢复平静,与刚才别无他样。
“皇上所言,臣认可,但臣还是认为汉王殿下有不来的可能性。”
姚广孝如同刚才的朱高炽一般,坚持认定自己的观点,哪怕心中已经认可朱棣所言,但嘴里说出来的,还是截然相反。
朱棣转过身,看向姚广孝,突然,却是笑了。
“太师,看来你是不相信我说的啊,既然如此,我们打个赌如何?”
看着一脸神秘的朱棣,姚广孝面色不显,但心头却是大为震动,他此刻终于明白朱棣叫他来是因为什么。
什么问朱高煦来不来,这都是幌子,亏他还以为这就是朱棣找他来的目的,不过就是朱高煦这件事引出他的想法,然后最终是为了这个赌。
姚广孝很明白,自己接下来,逃不掉了,要真的被朱棣安排做事了,而且还是大事。
姚广孝心中其实极为不愿,如今他这个年纪,他很清楚自己应该激流勇退了,若是不退,洪武年间的李善长,就是他的归宿。
尽管他没有去做其他的,但如今的年纪不知退,这本身就是极大的隐患。
可如今,朱棣偏偏不放过他,先前也是用朱高煦的事情让他不再归隐,开始安排在东宫。
如今更是直接摊牌了,接下来要他做事了,要让他这把老骨头,发挥余热了。
姚广孝心头感叹片刻,随即目光坚定且欣慰的看向朱棣。
如今的朱棣,在他看来,已经真的不是那个武夫皇帝了,已经心计深沉,进步了。
姚广孝都很是感叹,他都不知道是朱家人天赋异禀还是什么了,一个朱元璋,什么都不会的普通百姓,说白点起家前就是个要饭的,结果成了皇帝大变样。
朱棣同样也是这样,这个进步的速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而他最希望看见朱棣能够进步,因为只有这样的朱棣,才能更好的治理大明。
至于自己,姚广孝已经看淡了,反正都是一把老骨头,又是孤家寡人一个,无牵无挂了。
“皇上,不知这赌,是什么?”
姚广孝没有退却,既然退不了,就只能大大方方的接下。
朱棣看着姚广孝,顿时笑了,心头对姚广孝无比满意。
姚广孝的目光,他看得见,这一刻,让他仿佛也再次回到了当初靖难前,他与姚广孝的种种密议,那时的姚广孝,也是这样看着他的啊。
片刻,朱棣调整好心绪,对于姚广孝他确实感激,没有姚广孝的帮助,他自知成事的可能性更低。
但他如今是皇帝,现在他需要姚广孝为他做事,哪怕他知道姚广孝隐居是为了什么,他也只能打破。
“太师,这个赌便是赌汉王是否会回来,若是汉王回大明,则我赢,反之,则太师赢。
若是太师赢,我可以答应太师任何一个述求,只要太师说,我竭尽全力为你做到。
而若是我赢,我希望太师能去一趟顺天府,负责在顺天府推行摊丁入亩。”
姚广孝还是没有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目光震惊的看向朱棣,他是怎么也没有想到,朱棣居然还在想着推行摊丁入亩,这是如今的大明该实行的国策吗?
之前在鸡鸣寺,他可是与朱棣说得清清楚楚,合着他都白说了吗?
还有朱高炽也跟朱棣说过这些,朱高炽都与他说过了,朱棣都没有听吗?
如今的大明是只要休养生息,民生就会逐渐提升,根本不用变法。
除非如今民生的提升已经到顶,必须要依靠变法才能进一步提升,那他认同,但现在明显不是时候啊。
而且北地的危险不顾了?还率先在北地开始进行。
南方更加复杂,真要让大明天下不安的推行吗?
尤其是只要实行摊丁入亩,朱元璋之前定下的许多国策,都会被废除,朱棣不是最看重这点吗?朱棣不是最担心怕下去后无颜去见朱元璋吗?
还有官绅到底要不要执行?藩王又该怎么对待?宗室的禄饷制度也要不要改?
虽然朱棣说的只是在顺天府,是朱棣的老巢,没有其他藩王,北地的官绅也没有南方的多,但只要在顺天府实行了,朱棣真的会不在天下推行?
而且顺天府的那些官绅,如今还存在的,基本都是当初支持朱棣靖难的那批人了,朱棣这是想要做什么啊?
姚广孝头皮发麻,他现在不敢去想那些后果,他也相信朱棣不是那种没有脑子的人,作为皇帝,这些问题,肯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会这样说的。
他现在再劝朱棣,已经没有了意义,这个状态的朱棣,不会因为别人的劝说,而放弃自己的想法。
朱棣看着姚广孝神情的不断变化,也没有去催促,而是喝着茶,静静的等待着姚广孝平复心绪。
他知道姚广孝如今内心的不平静,他也不介意等待一些时间。
摊丁入亩的实行,从表面来看,在朱棣眼中,就是利于朝廷的,虽然现在实行确实会产生很多问题,但他知道一点,那就是以后实行,难道就不会产生问题了吗?
实行摊丁入亩,确实会改变朱元璋定下的一些规矩,但如今他不得不改,因为他相信一点,那就是真的是为百姓好的国策,他相信朱元璋不仅不会怪他,反而会支持他。
姚广孝不了解朱元璋,也没有资格了解,但他作为朱元璋的儿子,作为在朱元璋平定天下时期就开始懂事的儿子,他知道朱元璋是多么的在意天下百姓。
在他自小之时,朱元璋就时常教育他们,要善待天下百姓,一定要对百姓好,只要百姓稳定,大明江山即可稳固。
他因为是通过靖难登基,他登基之初就废除朱允炆的一切政策,全部实行洪武时期的政策,是为了确保自己的正统性。
但摊丁入亩,他深信一点,那就是朱元璋哪怕复活出现在他面前,也会赞成的。
这一点,在朱棣眼中,已经足够了。
与其将这个政策交给朱高炽或者朱瞻基去执行,不如他自己来执行,因为无论是朱高炽还是朱瞻基,对朝堂以及天下的把控,以及自身的威严,都比不上他。
尽管有很多人不待见他,有很多人不满他,但只要他在位一日,一日不死,那些人,敢有霍乱大明天下之心吗?
这就是他朱棣的威望,靖难上位也有靖难上位的好处,那就是世人都知道他的狠,会更有顾忌。
不管好名还是恶名,能产生好的效果,那就是好名。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他要做的,就是做到自己问心无愧便可。
这是他的魄力,他的亲爹朱元璋,尚且为了百姓不顾这些所谓的名声,他朱棣,也不是那种在意虚名的人!
他要为朱高炽做更多的事,朱高炽在他眼中,就是要向着他的大哥朱标靠齐的人,太子仁德,一明一暗,才会更加确保大明江山的稳定延续。
徐妙云的离世,让朱棣看透了很多,让朱棣改变了很多,也让朱棣成长了很多,如今的他,已非之前的他了啊。
外患他要解决,内部稳定,他也要解决!
这就是他,大明永乐皇帝,朱棣!
朱棣等了许久,姚广孝才缓缓回过神来。
“皇上,您真的决定了吗?那官绅、藩王该如何解决?也要按照这样的方式实行吗?宗室禄饷制度,也要废除吗?”
朱棣放下茶杯,看着姚广孝,笑意浓郁。
“太师,看来你心中已经认为自己输了啊,你不是觉得汉王不会回来吗?
只要汉王不回大明,那就是我输了,太师又何必忧心这些?”
姚广孝一时无语凝噎,卡住了,他没有想到,都说到这里了,朱棣还有心思来打趣他。
其实他说的,他相信朱棣这个时候应该已经知道了,但朱棣非要放在明面上来,他能怎么办,唯有沉默。
这个问题,不好回呐,因为已经无关问题本身,怎么回都是错,虽然沉默也是有错,起码不说话比说话,错得要少。
同时在内心深处,姚广孝也是发现了朱棣与之前的不同,他知道,朱棣恐怕也改变了。
姚广孝能够猜到,徐妙云的崩逝,对朱棣的影响很大,刺激很大,恐怕正是因为徐妙云的离世,才会让朱棣也发生了改变。
姚广孝都感慨,这朱家人是真的妖孽,洪武时期的朱元璋与朱标就不说了,就现在永乐一朝,先是朱高煦出现改变,紧接着朱棣同样如此,还好朱高炽与朱高燧没有变,不然他都怀疑这朱家人是不是都是怪物了。
别的朝代,帝王皇子改变,基本都是变坏,到了大明,好家伙,这些人都是往好的一面变,姚广孝是真的敬佩,也是真的无话可说。
就连皇后也是这样,洪武时期有马皇后,永乐有徐皇后,如今的太子妃张氏,也有这个苗头。
真就一家子人,尽出这样的贤良之人。
自古以来,一个王朝又能出现多少?结果在大明,一代接着一代来。
朱棣看着姚广孝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也没有再说什么。
其实不仅是姚广孝,哪怕是朱高炽,在想些什么,他非常的清楚,但他也不想去点破。
点破了,只会是尴尬,只会让事情恶化,没有任何帮助。
姚广孝问的这些问题,他同样有自己的想法。
“太师,若是我赢了,即便是推行摊丁入亩,也不会与汉王的大汉国,是一样的。
藩王、宗室禄饷制度、部分官绅,无需去改变,你需要核查清楚田亩、户籍,现有的,不能再像以往那般出现就可以了。
大汉国有大汉国的摊丁入亩,大明也有大明自己的摊丁入亩,何必要完全跟着汉王去学。
不过还得辛苦太师,下去之后要好好想一想了,在顺天府,又该如何实行,取其精华就可以了。”
“另外,去了顺天府,不可将变法的事宣扬出来,我详细看了摊丁入亩,核查田亩与户籍,也就是人,才是实行的绝对基础。
后续朕会调兵前往顺天府,鞑靼不是屡屡侵犯北地边境吗,到时朕会以增兵的名义调集过去,会有一支大军全程配合你实行。
顺天府实行准进不准出,甚至不准进出,这由你来决定。
总之,朕要在看到摊丁入亩是否真的和预想的一样之前,这个消息决不能透露出来!”
“朕让你先在顺天府推行,就是要看一看实际的效果究竟如何,在朕没有下旨解除之前,你就要确保不能泄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