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脊柱也没有这么脆弱。
损伤大一点,总好过无时无刻的脊髓压迫。
但放在考题中的这位病人身上却完全不行!
他的情况已经够糟糕。
如果采取这种常规术式来解决椎间盘突出,那突出症倒是能够纠正,但病人的死因可能就是小脑下疝等等了……
“方向没错。减压+融合正好能创造后续手术的必要条件。
“只是,需要改为微创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案其实很多。
比如内镜手术。
不过这其实和眼下的“减压融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手术目的了。
简单来说,内镜手术就如在皮肤、肌肉和骨骼之间打洞,最终到达病变的髓核,完成治疗。
而目前的减压融合,更像是串糖葫芦。
而且还是要摘取坏掉的其中一颗果子,再将其他好果给连接起来。
方式和方向都不太一样。
直接把内镜手术的经验照搬过来,虽然能治疗好腰椎间盘突出症,却不适合眼下这位病人!
“或许,可以划分出两个切口?”
许秋思索着。
常规的思路,想要微创,就要尽量减少切口数量、范围。
但,在这个术式上或许可以变通。
常规术式需要开一个切口,这个切口足足有十厘米左右。
不说有九厘米是无效损伤,但至少也是七八厘米了。
但……
如果分成两个切口。
一个切口减压。
另一个切口专门用来打钉子,也就是“串糖葫芦”呢?
这种情况下,也许可以将每一个切口缩小到一厘米左右,甚至更小!
“不过……十厘米切口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作为钉子落点的观察窗。
“如果没有这个切口,就算另开一个打钉子的口子,也没法确认位置。”
许秋思索着。
这个问题并没有困扰他多久。下一刻,一个微创器械便从他脑海中冒了出来。
微创椎间盘镜!
以及术中追踪投影技术!
这两项,目前都已经是成熟技术,且在临床上有不少应用。
不过,当下尚未有人与减压融合术结合起来。
而许秋考虑之后,觉得这完全可行。
先切一个小口进行减压。
而另一个小口,则通过微创椎间盘镜和术中追踪投影,确定进钉点的皮肤投影,直接从皮肤表面订入……
这种情况下,甚至都不需要剥离皮肤!
“第二个口子的大小,取决于钉子的体积……近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让许秋眼睛一亮。
算是一个意外之喜了。
他只想着怎么解决定位问题。
没想到,跟这两项技术结合起来之后,竟然还刚刚好将切口的损伤进一步减小!
如果说之前是为了消灭单兵,投一个核弹下去,目之所及全部夷为平地。
那么现在,就是精准点杀了!
其中的优势不言而喻。
想到这,许秋忙拿出一张草稿纸,迅速在上面演示起来……
这其实也是这次考核的变态之处了。
协和明明有能力提供任何需要的设备。
但就是不给!
因此,参赛者不仅让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天马行空,却又同时得保证临床上能实现!
没有验证的机会。
只能借助医生自身的经验做出判断!
……
“得用上c臂机进行定位。
“深入椎体的过程没这么简单,还得加上‘开路器’。
“打通路径之后,再放入导丝、拔除开路器,通过导丝置入钉子……”
许秋一面推演着过程,一面又不断地判断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