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配可乐 作品

第819章顿顿白粥完全不够?古代养士待遇如

天幕继续播放。

【回到正题,白粥榨菜在古代到底啥地位呢?】

【咱先说白粥,这玩意儿制作简单,把米加水煮就行,在古代,确实是很多普通百姓所奢望的主食。】

【尤其是灾荒年月,粮食歉收,百姓没太多粮食。】

【煮粥能让有限的粮食养活更多人,毕竟水一加,体积就大了。】

【可这白粥,有个大问题,它提供的热量有限。】

【一个正常的成年男性,要是干体力活,每天差不多得摄入3000大卡以上的热量,才能有力气干活。】

【可光靠白粥,想要满足这热量需求,太难了。】

【打个比方,你要是只喝白粥,就跟拿小水管给大水池注水似的,速度根本跟不上消耗。】

【在古代,那些服徭役的人,像修长城、挖运河,干的都是重体力活,朝廷给的口粮,要是光有白粥,根本撑不住。】

【就拿秦朝来说,根据出土秦简记载,男刑徒在劳役期间,每天能有2千克的“禾”供给。】

【这“禾”大概率是没脱粒的小米。】

【普通庶民服徭役,每天能有四斤没脱壳的粟作为补贴,换算一下,差不多是2.6斤粗小米。】

【这么多小米,要是煮成干饭,还能勉强填饱肚子。】

【虽然味道没有现代白粥鲜嫩可口。】

【但是能顶饱!】

【可要是煮成白粥,那就只能喝个水饱,没一会儿就又饿了。】

【而且但即便是最穷的人。】

【也会搭配野菜、杂粮。】

【光喝白粥?那等于告诉手下:“咱们快断粮了。“】

【再讲讲榨菜,古代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工业化生产的榨菜,但类似腌制蔬菜一直都有。】

【这些腌制蔬菜,最大的好处就是容易保存,还方便携带。】

【在物资匮乏的古代,确实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配菜。】

【而且,它咸咸的味道,能刺激食欲,对于吃惯了清淡食物的人来说,算是个不错的调剂。】

【不过,光吃榨菜可不行,它主要提供盐分,没啥太多营养,更别说热量了。】

【就好比炒菜没放油,光有调料,菜是有味道了,可吃着不顶饿。】

【关键是这些腌制食品成本不低!】

【因为盐在古代是硬通货,普通百姓吃咸菜也得省着用。】

【如果真用“榨菜“养死士,那成本可能比肉还高。】

【除非是系统只限定榨菜,否则的话还不如多准备几顿肉。】

【死士不是普通杂役,而是需要高强度训练和战斗的“特种兵“。】

【白粥榨菜的营养结构严重失衡——缺乏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长期吃这套,别说杀人越货,走两步都得腿软。】

【古代精锐军队的伙食标准远高于此。】

【比如秦军“粟米一斗,酱半升,盐半合“。】

【宋代禁军“日给粮二升,盐菜钱十文“。】

【这还只是普通士兵的待遇。】

【死士要是顿顿白粥榨菜,估计还没动手,自己先饿晕了。】

……

唐朝。

唐玄宗李隆基看到这里,也是十分认可的点了点头。

“我大唐的军队横扫天下,征战万里,无往不利。”

“天幕也多次,提起大唐战士们的强悍。”

“但唐军的强悍,可不仅仅是因为士兵是为大唐而战,更是因为我唐军的士兵,拥有最优秀的补给体系!”

“他们吃得饱,穿得暖,有着优秀的兵器和盔甲,退伍之后的待遇也能得到保障。”

“正是强有力的供养体系。”

“或者说正是我大唐鼎盛的国力,才铸造了大唐的万里河山,才让唐军战无不胜的神话延续多年!”

“即使偶有败仗,却能不断的开疆拓土。”

“像天幕上说的,白粥榨菜顿顿管饱。”

“在灾荒年间用来赈济灾民的确不错。”

“但想要用这样的待遇,来供养一支强军?”

“甚至是养死士?”

“只能说是天幕上的这部剧想多了。”

说着说着,李隆基看向天幕上正在作为背景播放的短剧画面,也更觉得这段短剧的剧情。

就是纯属的搞笑了。

……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是太平年间,强盛政权的士兵。】

【古代老百姓生活苦,灾荒时能有白粥榨菜吃,那不就谢天谢地了?】

【为了这口吃的,难道还不愿意当死士?】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算在灾荒年,靠白粥榨菜吸引来一群人,这些人也很难成为真正的死士。】

【为啥呢?】

【因为在灾荒年,为了一口吃的来的人,大多只是为了活命,他们的忠诚度很难保证。】

【一旦有更好的去处,或者遇到危险,很可能马上就跑了。】

【真正的死士,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忠诚度得是刻在骨子里的。】

【像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那些大家族,比如博陵崔家、陇西李家、并州王家。】【家里人口众多,有的一户就有上万人口,简直就是小型王国。】

【他们想要培养死士,那都是花大价钱,从小就精心挑选合适的人。】

【给他们提供好的生活条件,教他们武艺、谋略,培养他们对家族的绝对忠诚。】

【这些死士,和家族利益紧紧绑在一起,才会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为主子献身。】

【咱们再算算经济账,养死士可不是个小数目。】

【就拿司马懿养的三千死士来说,假设每个死士每天吃2.5公斤粮食,这还不算蔬菜、肉蛋奶这些副食,一天下来,就得消耗两吨半粮食,一个月就是700多吨。】

【这么多粮食,在古代那个物资运输不便的年代,要神不知鬼不觉地运到家里,谈何容易?】

【而且,这么多人吃喝拉撒,每天的排泄物怎么处理?】

【就算粮食能偷偷运来,这排泄问题也不好解决。】

【所以说,养死士,光是经济成本这一块,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更别说靠几碗白粥、几碟榨菜了。】

【如果非要用“白粥榨菜“策略,那大概只能养以下几种人:】

【第一是流民乞丐。】

【灾荒年代,流民“易子而食“,这时候一碗粥能换条命。】

【比如晚清捻军起义,很多底层成员就是饥民,但这些人战斗力极差,一遇正规军就溃散,根本算不上死士。】

【二是临时炮灰。某些军阀会强征壮丁,发点稀粥就赶上战场,但这些人的忠诚度为零,一旦战况不利,立刻倒戈或逃跑。】

【第三是宗教狂热份子】

【太平天国早期,洪秀全用“拜上帝教“凝聚信众,伙食也就“糙米野菜“,但信徒因宗教狂热而战。】

【即便如此,后期太平军还是得靠抢粮才能维持。】

【综上所述,白粥榨菜在古代勉强能养活人,能在乱世拉起规模庞大的队伍。】

【但绝对养不起死士。】

【真正能让人卖命的,要么是巨额财富,要么是权力地位,最次也得让人相信“跟你干有前途“。】

【如果穿越回古代想搞私人武装,建议还是多备点金银、粮草和土地,否则光靠“管饱“,连山贼都招不来几个。】

【当然,如果非要坚持“低成本养死士“,那只能祈祷对手比你更穷。】

【比如你的敌人只供得起“清水煮树皮“,那你的白粥榨菜,或许还能勉强一战。】

视频到此结束。

弹幕纷纷出现。

《不行,白粥榨菜不顶饿,只能保证军队日常活动,死士都是绝活哥,咋养?》

《就这标准,还养死士呢?肉、菜都没,合格的雇农这标准也不行啊!》

《其实最开始是顿顿肯德基、猪脚饭管够,现在层层克扣,变成白粥榨菜了。》

《赛博凯、美是吧?》

《榨菜?很多人知道盐在古代含金量,但对油的含金量就压根没认识了。》

《如果能无限白米、榨菜,然后拿出去换资源,那倒是能起飞。》

《如果系统规定,只能用来吃,且只有白粥榨菜,那就不行了。》

《许多死士其实不知道自己是死士,只是事到临头,就发现不得不上了。》

《我看电视里,战前一碗酒兄弟们干了,就能招募死士啊。》

《那叫敢死士、先锋队,和死士区别大了去了!》

《最简单的死“士”,就这个士字就知道成本不可能低。》

《专诸、豫让、荆轲,哪个是你几顿饭就能请动的?》

《孟尝君手下的冯谖,嫌弃待遇不好,就走了好几次,最后得到了高待遇,他也给孟尝君立下大功。》

《白粥能招募流民,乱军,但如果你打下城池了,还是白粥榨菜,那就别怪兄弟们无情了。》

《十多年前有个案子,一个老板出大钱,帮一老哥的女儿治病,还给老哥安排保安工作。后来老板儿子被混混打成重伤,老板还在走报案程序,老哥直接把小混混干了。》

而天幕外。

汉末。

曹操看到视频结束,呵呵笑道:“这后世的网友,用区区白粥榨菜就想养出死士?这简直是异想天开。”

荀彧在一旁拱手问道:“丞相,依您之见,养死士当如何?”

曹操站起身,在厅中来回踱步。

“死士,那是关键时刻能为我等豁出性命之人。”

“要想他们死心塌地,岂是几碗粥、几碟榨菜能打发的?金钱、美女、高位,这些都必不可少。”

“如当年的董卓招募吕布时的待遇。”

“但更重要的,是要拿捏住他们的心。”

说到这里,曹操忽然有些遗憾的说道:

“可惜……我当年拉拢关羽,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可他心中仍念着刘备。”

“也不知道这大耳贼,到底给了关羽什么好处?”

但在明朝。

真正的挨过饿,家里饿死过几口人的朱元璋。

则觉得没有这么夸张。

“这白粥榨菜,看着是寒酸了些,但若是寻对了人,未必养不出死士。”

“那些走投无路、饥寒交迫之人,一碗热粥、一碟榨菜,或许就能让他们感恩戴德。”

“咱当年打天下,身边的兄弟,哪个不是跟着咱出生入死?不图别的,就图个能吃饱饭,有个盼头。”

“养死士,关键是要选对人,选那些重情义、有骨气的。”

“一旦认定了咱,他们自然会为咱卖命。”

朱元璋侃侃而谈,显然是想起了当年的往事。

想起了自己,是如何成为一干兄弟们的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