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西汉的灭亡,老刘家得给王莽磕一个
天幕继续。
【汉平帝长大之后,开始不受控制,于是去世。】
【死因成谜,但史载被王莽毒杀。】
【汉平帝驾崩后,王莽“悲痛欲绝”,捶胸顿足表演代君赴死戏码。】
【王莽此时还没有选择篡位。】
【因为太皇太后王政君强烈反对,王莽也觉得时间尚不成熟。】
【于是他从刘氏宗亲中抱来2岁的孺子婴当皇太子。】
【又名人搞来祥瑞——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八个大字的白色石头。】
【王政君看了很不满,但也无法阻止,于是任命王莽为假皇帝。】
【“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
【于是,王莽开始以“假皇帝”的身份临朝听政。】
【“假”在古汉语中有代理之意,但这一称谓却成了他迈向真皇帝宝座的关键跳板。】
【此时的王莽,虽无皇帝之名,却已行皇帝之实。】
【朝廷上下奏章皆称其为“摄皇帝”。】
【祭祀天地祖宗时,他也穿戴天子规格的冠冕、服饰。】
【连年号都改为“居摄”。】
【俨然将自己当作了真命天子。】
【为了让自己的“摄位”更加名正言顺,王莽继续在舆论上大做文章。】
【他授意亲信在全国各地制造更多“符命”祥瑞。】
【一时间,各地上报朝廷的祥瑞事件层出不穷:】
【这些所谓的“符命”,在当时迷信谶纬之说的社会环境下,迅速在民间和朝堂传播开来。】
【不少人开始相信王莽称帝是上天的旨意。】
【与此同时,王莽还利用儒家经典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依据。】
【他指使文人学者从《周礼》《尚书》等典籍中寻找“周公摄政”的典故,将自己比作周公。】
【声称自己“摄位”是为了效仿周公辅佐成王,待2岁的孺子婴成年后便会还政。】
【然而,王莽的这番说辞并不能让所有人信服。】
【朝中不少人开始辞官、跑路。】
【刘氏宗亲中也有人出来造反,但实力太弱,瞬间被剿灭。】
【其余的刘氏宗亲中,不少人平日里受到王莽的照顾,此时也都认清形势,纷纷支持王莽。】
【但一些忠于汉室的大臣,坚决反对他的篡权行为。】
【东郡太守翟义率先举起了反抗的大旗,】
【他联合严乡侯刘信等人,拥立刘信为天子,发布檄文声讨王莽“毒杀平帝,摄天子位,欲绝汉室”的罪行。】
【翟义的起义得到了不少地方势力的响应。】
【许多刘氏宗亲也纷纷加入。】
【短时间内便聚集了十几万人马,一路向长安进军。】
【面对突如其来的叛乱,王莽惊慌失措,甚至昼夜抱着孺子婴哭泣。】
【还不断向大臣们表示。】
【自己只是个临时皇帝,会在孺子婴长大后还政。】
【但很快,他便镇定下来,派王邑、孙建等将领率领大军前去镇压。】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翟义的起义最终被残酷镇压,翟义被俘后被五马分尸。】
【参与起义的人也遭到了血腥屠杀。】
【镇压翟义起义后,王莽的威望不仅没有受损,反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他将此次胜利归功于上天的庇佑,声称自己是顺应天命才能够平定叛乱。】
【这使得更多人对他的“天命所归”深信不疑。】
【这下王莽是真的无人能当立刻。】
【为了彻底消除反对势力,王莽开始对汉室宗亲进行大规模的清洗。】
【他以各种借口剥夺刘氏宗亲的爵位和封地,将他们贬为平民,有的甚至被处死。】
【刘氏皇族在西汉两百多年的统治根基,在王莽的打压下摇摇欲坠。】
【随着反对声音的逐渐消失,王莽觉得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
【公元8年,梓潼人哀章制作了一个铜匮,里面放着两份写有“天帝行玺金匮图”和“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的策书。】
【策书中声称王莽是真命天子。】
【而赤帝就是刘邦,意思是刘邦他老人家亲自交待,要把大汉江山送到王莽手中。】
【书中还列出了十一位辅佐王莽的大臣名单。】
【哀章自己也将名字列入其中。】
【哀章在傍晚时分,将铜匮送到汉高祖刘邦的祠庙中。】
【第二天一早,守庙官员便将此事报告给王莽。】
【王莽说:“哎呀呀,是太祖高皇帝的亲自委任,那就不得不承担重任了。”】【于是立刻前往高祖庙拜受铜匮。】
【随后在未央宫前殿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正式宣布取代西汉,建立新朝。】
【改元“始建国”。】
【西汉200多年也就此结束。】
【王莽登基后,将孺子婴降封为安定公,把平原郡的安德县作为他的封国,还在那里设置了汉室宗庙,以表示对汉室的“优待”。】
【但实际孺子婴被严密的控制起来,任何人不得与之说话。】
【导致孺子婴长大后六畜不分,连话都说不清,跟傻子一样。】
【王莽称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王莽改制”。】
【客观地说,王莽是想做出政绩。】
【也想通过改革,来解决西汉末年以来积累的严重的社会矛盾。】
【实现他心中儒家的“大同”理想。】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大多脱离实际。】
【在实施过程中又遭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抵制,不仅没有解决社会问题,反而引发了更大的混乱,为新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回过头来看王莽篡位的过程。】
【这场篡位兵不血刃。】
【实则是数十年经营的产物。】
【他节俭谦恭,散尽家财救济百姓,被士人誉为“当世周公”;】
【他步步为营,从黄门郎到大司马,最终以“天命所归”之名篡汉自立。】
【可以看到,“腐儒”王莽,实则精明。】
【他深谙权力游戏规则。】
【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视频到此结束。
弹幕纷纷出现。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皇位可以抢但是不能偷,所以王莽最后寄了。》
《什么偷,他可是民选皇帝,人心所向。》
《按当时的名望,王莽当皇帝一点毛病没有,就是当了皇帝后没干好。》
《他就是当时所有人推崇的圣王,刘家宗室自己都认。》
《新朝的事啊,小说《新书》我最近在看的,还不错。》
《老刘家得给王莽磕一个,当时西汉矛盾已经积累到了,要是王莽不篡位,那就是刘氏被灭了。》
《结果王莽出来了,把矛盾转移了,把旧的打破了,给东汉另起炉灶的空间了。》
《我解决了大部分的矛盾,但是我保留了一部分。》
《可以说,王莽一己之力为大汉又续了近两百年国祚……》
《王莽真的是太能装了。》
《王莽如果没篡位,估计也是儒家排行前十的超级大儒了吧?》
而天幕外。
秦朝。
嬴政也淡然的为王莽下了定论。
“虚伪之徒!以小仁小义蒙蔽世人,与六国贵族假仁假义惑乱民心如出一辙。”
身旁李斯见始皇帝面色不善,小心翼翼道:
“陛下,这王莽倒是深谙舆论之道,借祥瑞造势”
嬴政更是不屑。
“王莽所用的,不过是雕虫小技。”
“朕横扫六国,靠的是强兵厉法,岂会用这等下作手段。”
“也只有后世那汉朝迷信儒家,才会被这样的小人给篡夺了江山。”
而在宋朝。
赵匡胤饶有兴致地看着天幕中王莽的“表演”。
对王莽,赵匡胤自然并不陌生。
但通过天幕再看一遍,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王莽手段太过刻意。”
“看似步步为营,实则破绽百出。他靠造势上位,却在施政过程中反而失了民心根基,终究难成大业。”
“不像朕当年。”
“陈桥兵变时,是麾下将士真心拥戴。”
“不扰民、保皇室,和平得天下。”
“王莽假如能轮回转世,就好好看,好好学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