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配可乐 作品

第773章高危岗位武安君!战国四大名将之五

天幕,在一阵金戈铁马的战斗画面中继续讲述。

【在成功抵御匈奴之后,曾经不起眼的李牧,其军事才能终于得到了赵国上下的广泛认可。】

【然而,此时的赵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秦国的强大已经无可阻挡。】

【嬴政开始了统一六国之旅。】

【赵国作为秦国东进的重要障碍,首当其冲地成为了秦国的进攻目标。】

【公元前234年,秦国派大将桓齮率领大军进攻赵国,在平阳大败赵军,斩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

【赵国上下震惊。】

【在这危急关头,赵王紧急召回李牧,任命他为大将军,抵御秦军的进攻。】

【当李牧被急调南下时,秦军已连破赵国三城。】

【李牧深知不能硬拼,必须采取灵活的战术。】

【他分析了秦军的优势和劣势,发现秦军远道而来,后勤补给线较长,且急于求胜。】

【于是,李牧决定采取筑垒固守、避其锋铓的策略,等待秦军出现破绽。】

【桓齮多次挑战,李牧都坚守不出,秦军无可奈何。】

【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后,】

【桓齮企图采取迂回战术,绕过李牧的防线,进攻赵国的后方。】

【李牧识破了桓齮的计谋,他留下少量部队继续坚守营垒,迷惑秦军。】

【自己则亲率主力部队秘密转移,在秦军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

【当桓齮率领秦军进入埋伏圈后,李牧一声令下,赵军从两侧杀出,亲率三千死士直插中军大营!】

【此战生擒桓齮,斩首十万!】

【这场战役,史称“肥之战”,是李牧抗击秦军的一次重大胜利。】

【肥之战的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赵国军民的士气。】

【也让秦国认识到了李牧的厉害,此后秦国在一段时间内不敢轻易进攻赵国。】

【然而,秦国并未就此放弃消灭赵国的野心。】

【公元前232年,秦国再次调集大军,兵分两路进攻赵国。】

【一路由邺地出兵,进攻邯郸的东北部;】

【另一路由太原出兵,进攻邯郸的西北部。】

【面对秦军的两路进攻,李牧冷静分析了战场形势,他认为秦军兵力分散,且劳师远征,士气有所低落。】

【于是,李牧决定采取南守北攻的策略,集中优势兵力先击败北路秦军。】

【李牧率领赵军主力迅速北上,与北路秦军在番吾一带展开激战。】

【在番吾之战中。】

【李牧充分发挥赵军骑兵的优势,灵活运用战术,对秦军进行了连续的攻击。】

【秦军抵挡不住赵军的猛烈进攻,大败而逃。】

【随后,李牧又迅速回师南下,与南路秦军对峙。】

【南路秦军得知北路秦军战败的消息后,士气大挫,不敢恋战,只得退兵。】

【此战李牧再次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指挥艺术。】

【他以灵活多变的战术,敏锐的抓住战机,成功抵御了秦国的两路进攻,使赵国转危为安。】

【李牧也因军功获封武安君,达到人生巅峰。】

【此战后,秦国朝堂传出哀叹:李牧不死,赵难图也!】

【至此,秦王嬴政亲政后,已连续四次攻赵。】

【两胜两负,两负均是拜李牧所赐,嬴政的统一大业,已经被赵国拖住了快十年!】

天幕外。

秦朝。

嬴政回想起那时候的战况。

也是回忆着感慨道:

“憋屈,那时候朕是真的深感憋屈。”

“那时候朕已经亲政多年,扫除政敌,积攒国力,大秦精锐已经足以横扫天下!”

“却打一个被先祖们打了半残的赵国,打了整整快十年!”

“明明朕都感觉能横扫六合,却始终过不了赵国。”

“那种明明满身是力,但每次发力都很别扭的感觉。”

“让朕一度都心理极度低落。”

“甚至开始怀疑,大秦是否真的比其他六国强的多?”

“要知道,当时的赵国在关东六国之间,甚至都不能算是最强的国家。”

“结果区区一个被打残了的赵国,快10年都拿不下的话,朕后面拿什么去灭楚国?”

“还好……呵呵……”

……

天幕继续。

【李牧的存在,无疑是秦国统一六国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王翦率领三十万大军,第五次攻赵。】

【但只要李牧还在,秦国就很难再军事上击败赵国。】

【秦国深知,要想消灭赵国,必须先除掉李牧。】

【于是,秦国采用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都城邯郸,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诬陷李牧谋反。】

【很快,邯郸街头流言四起:“李牧欲联秦自立!”】

【郭开为了一己私利,在赵王面前编造了大量李牧谋反的证据。】

【赵王昏庸无能,不辨是非,竟相信了郭开的谗言,下令解除李牧的兵权。】

【并将其杀害。】【失去了李牧的赵国,犹如失去了主心骨,再也无法抵挡秦国的进攻。】

【李牧死后,赵国再无长城。】

【由于赵国无人能与王翦抗衡,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包围了邯郸。】

【公元前228年,邯郸城破,赵王被俘,赵国灭亡。】

【而此时的李牧,才被害仅仅一年。】

【那个曾让匈奴胆寒、秦军丧胆的名字,最终化作《史记》里冰冷的一行:“赵王斩李牧,秦遂灭赵。”】

【有人说,李牧的悲剧在于生不逢时。】

【若在强秦,或为灭六国之帅;】

【若在盛汉,或成卫霍之功。】

【但历史没有如果。】

【可即便作为失败者,李牧的军事成就和历史地位依然不可忽视。】

【在他的军事生涯中,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战斗,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不仅保卫了赵国的领土和百姓的安宁。】

【也为战国时期的军事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看到,李牧善于根据不同的战场形势制定相应的战略战术。】

【他的作战风格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在抗击匈奴时,他采取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策略,成功地击败了匈奴骑兵。】

【在抵御秦军时,他又能根据秦军的特点,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多次取得胜利。】

【而后世的我们。】

【在课本中依然可以读到: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其赫赫之战果,既没有被宋人遗忘。】

【也没有被现代的我们所遗忘。】

……

《这么看李牧水平很高啊,怕是最多略逊白起,战国四大将排第二吧?》

《运动穿插,调动敌军,局部多打少,打歼灭骑兵战,微操很秀啊。》

《此人是谋战派的先驱,韩信是他的学生。》

《弹幕还说李牧抄袭卫青的打法,我笑死。》

《战国四大名将,我只认可白起李牧!》

《李牧再神,他背后的赵国也不行了,秦国制度领先了一个版本。》

《但李牧不死,说不定能再拖十几年,要是真把牢政拖死了,那可就说不定了。》

《郭开:四大名将?我一人干趴下俩!》

《李牧最后真惨,手有先天残疾,想自刎都自刎不了,最后口衔宝剑,撞柱而死。》

《秦国太依赖郭开的发挥了。》

《看了李牧的故事,我越来越相信,古代想要灭国真的得靠对手拉跨……》

《白起要是去赵国,能发挥吗?》

《白起换去赵国也是被郭开杀了。》

《真正的自毁长城的典型。》

《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叫“武安君”的就没一个善终的,这封号有毒。》

《嬴政:全靠同行衬托!》

《我现在信灭六国者六国也了。》

《燕国背后捅刀子,齐国混吃等死,魏国老大忌惮信陵君,赵国君主昏庸,韩国直接不提了。》

《信陵君五国攻秦那次,如果五国全力配合不内讧的话,完全可以让秦国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就又体现出政哥的牛b了。》

……

而天幕外。

秦朝。

嬴政看完了整段天幕视频,心中感慨万千。

即便是李牧这位曾与大秦为敌的将领,嬴政也是不得不由衷赞叹道:“李牧,的确堪称顶级帅才。”

“只可惜,他未遇明主。”

“他若是能为我大秦效力,所获成就必定远高于当下。”

“朕甚至能让他获得更高的,与大秦武安君白起同等尊崇之地位!”

……

嬴政说完了话,内心又想着:

不过,身为顶级名将的李牧却无法得到合理的发挥舞台,甚至最后被构陷而死。

这反而体现了朕作为一国之掌舵之人的重要性。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名将易得,而明君难求!

如果把别人放到朕的这个位置上,就比如说那赵王迁,让他出生在大秦,成为秦王的话。

他能够率领强悍的大秦,横扫关东六国,统一天下,完成华夏一统的伟业吗?

恐怕是很难。

心里这样想着,嬴政又顿时心生了一股优越感。

之前因为看天幕视频而遭到的打击,都是瞬间消弭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