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攒欧气 作品

第279章怪镇邪神惑众生,圣僧仗义阻活祭

书接上回。话表吒吒桃与孙悟空辞别了河州卫总兵,便径直朝着城西南方向而去。

两人也不驾云,只作寻常行脚之人,步行前往。这一路行来,倒是山清水秀,田野丰饶,只是越靠近那怪镇,周遭的气氛便越发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

行了约莫三十里路,遥遥望见前方一座镇子,青砖灰瓦,炊烟袅袅,看似与寻常村镇无异。然待走得近了,方才察觉出不对劲来。

镇口并无守卫,却见成群的牛羊悠闲地踱步,几只土狗懒洋洋地趴在路边晒太阳,见到生人走近,非但不叫,反而投来一种近乎审视的目光。更有几只公鸡,竟昂首挺胸地站在屋顶上,如同巡视领地的将军。

二人步入镇中,更是惊异。只见街巷之间,鸡鸭牛羊随处可见,数量之多,远超常理。

它们丝毫不惧怕行人,反而大摇大摆地穿梭于人群之中。偶有孩童不慎惊扰了它们,那牛羊竟会低头用角去顶,鸡鸭也会扑扇着翅膀上前啄咬。

而被攻击的镇民,无论老幼,皆是面露惊恐,不敢有丝毫反抗,只是连滚带爬地躲避,仿佛这些牲畜才是此地真正的主人。

更奇怪的是,镇上民众神情大多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虔诚。他们对待那些横行霸道的牲畜非常小心翼翼,更带着几分讨好。

见到悟空和吒吒桃这两个外乡人,则充满了警惕与审视,仿佛在打量什么异类。整个镇子,笼罩在一种扭曲的“祥和”氛围之中。

正自疑惑间,忽听前方人声鼎沸,似乎镇中心有什么热闹。二人对视一眼,随着人流往前走去。

行至镇中心的小广场,眼前的景象让二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那中央搭起了一座高高的柴堆,柴堆之上,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童被五花大绑,牢牢地缚在木桩上。

那孩童面色惨白如纸,小小的身躯不住地颤抖,泪流满面,嘴里不断哭喊。

柴堆旁边,跪着一对中年夫妇,想必是孩童的父母。他们被几个身材粗壮的汉子死死按住,口中塞着破布,只能发出呜咽的悲鸣,眼中泪水汹涌,身体剧烈地挣扎着,却徒劳无功。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手持火把,正站在柴堆前,似乎准备点火。看其衣着和气度,应是此地的村长或族老。

广场四周,密密麻麻地围了数百名镇民。他们神情狂热,双手合十,低声诵念着一种古怪的经文,那经文既非佛门真言,也非道家妙法,音调诡异,透着一股邪气。

眼看那老者高举火把,就要落下!

“阿弥陀佛!手下留情!”人群外传来一声清亮悠扬的佛号,如同清泉破冰,瞬间压过了嘈杂的诵经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月白僧袍的青年僧人,背负着一个半旧的书篓,排开人群,疾步走上前来,稳稳地挡在了柴堆之前。

“师父!”猴子眼睛一亮,低声对吒吒桃道,“果然是他!”吒吒桃微微颔首,示意他稍安勿躁。

那白袍僧人正是金蝉子。他望着柴堆上的孩童,又扫视了一眼周围狂热的镇民和那持火的老者,脸上满是悲悯与不解。

朗声质问道:“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诸位乡亲,岂可行此焚烧稚童之惨事?此乃伤天害理,枉顾人伦之举!与禽兽何异?!”

那持火老者见有人阻拦,眉头一皱,厉声喝道:“哪里来的游方和尚,敢来管我万牲镇的闲事!

此子违逆神规,食荤啖膻,触怒了灶君爷爷!今日将他献祭于神明,乃是为全镇祈福消灾,免降大祸!

此乃神谕,不容置喙!速速退开,否则休怪我等对你不客气!”

金蝉子面不改色,合掌道:“老丈此言差矣。佛门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纵此子有小过,也当循循善诱,加以教化,岂能以如此酷刑夺其性命?

况且小施主尚是稚童,并非出家之人,食些荤腥,乃是天性,何罪之有?

老丈所言‘灶君爷爷’,贫僧亦曾听闻,乃司人间烟火、护佑饮食之神,怎会因些许荤腥便降下大祸,还要以活人献祭?此中定有误会!”

“妖言惑众!”“快滚开!莫要耽误了祭祀吉时!”

周围的镇民见这和尚质疑他们神谕,顿时鼓噪起来,纷纷斥责金蝉子,更有几个脾气暴躁的汉子,竟欲上前推搡。

金蝉子岿然不动,任凭那些人推搡,脚下却如生根一般,纹丝不动,周身隐隐有淡淡的佛光流转,将那些推搡之力一一化解。

猴子在后面看得心头火起!他悄悄绕到一个看似老实的村民身后,伸手一拍其肩膀,粗声问道:“喂!老头儿!你们这是搞什么名堂?那灶君爷爷是个什么来路?”

那村民正自全神贯注地盯着场中,冷不防被拍了一下,回头一看,只见一个毛脸雷公嘴、穿着人衣的“怪物”正瞪着眼睛瞧着自己,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妈呀”一声,双腿一软,瘫倒在地,口吐白沫,哪里还问得出话来。

“你这猴子,忒莽撞!”吒吒桃无奈地白了猴子一眼,示意他收敛些。

随即上前,温言将那吓瘫的村民扶起,柔声道:“老丈莫怕,家兄性子急躁了些,并非歹人。

小女子云游至此,素闻贵镇民风淳朴,人人茹素,敬畏生灵,心中甚是钦佩,特来瞻仰学习一番。

方才见此情景,心中实有不忍,故而冒昧请教,不知这孩童究竟犯了何错,竟要受此焚身之刑?”

那村民惊魂未定,但见吒吒桃气质温和,戒心稍减。

他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抹了把冷汗道:“善心的姑娘,你有所不知。”

他指着广场周围道:“俺们这镇子,祖辈都叫‘丰裕镇’,人人食荤啖膻,罪孽深重。

好在向年,镇上新来了一位灶君爷爷,那可真是大慈大悲、法力无边的神仙呐!”

村民眼中闪过一丝狂热:“灶君爷爷教导我们,杀生吃肉乃是天大的罪过,要我们爱惜牲畜,就像爱惜自家的孩儿一样。

他还显了大神通!谁家灶火只要一沾荤腥,‘噗’的一下立马就灭!连点火星儿都留不下!

从此以后,谁家还敢吃肉啊?我们都感激灶君爷爷的恩德,把镇名改成了‘万牲镇’,以示对神明和牲畜的敬畏!”

他又偷偷指了指柴堆上的孩子,压低了声音恨道:“这小畜生!胆大包天!昨日是他娘为他过‘母难日’(生日),他爹娘也是糊涂了,竟敢偷偷从河州卫城里买了熟羊肉回来,给他食用!

这还了得!吃荤已是大罪,竟然还吃羊!被隔壁闻见了肉香,报给了村长,当场人赃并获!”

村民咽了口唾沫,继续道:“灶君爷爷知道了,大怒!故要将这小畜生以火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