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攒欧气 作品

第262章撞天婚绣球选驸马意难平圣僧陷情关

--

诗曰:

离却妖氛金平府,复踏灵途向西行。

月缺月圆半轮替,忽闻人语渐繁声。

异域风情扑面至,王都气象自峥嵘。

谁知福祸常相倚,彩楼抛球惹纷争。

却说取经一行,别了金平府,一路向西。行了半月有余,历经山水,饱尝风霜,终于望见前方一座极其雄伟壮丽的城池,料是已到天竺国国都了。

远远望去,只见那城墙高耸,气势恢宏,城楼巍峨,角楼林立,与东土建筑风格迥异,别有一番异域风情。

城门口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各国商旅、奇装异服者往来不绝,叫卖声、喧哗声、驼铃声响成一片,一派繁华景象。

众人牵马按狮,随着人流缓缓入城。这一行人相貌实在太过惹眼:猴子、野猪,吒吒桃骑着的九头雄狮,无一不引得街道两旁的百姓驻足观看,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好在众人见他们虽貌奇,却有僧人随行,倒也无人敢上前滋扰。

一路行至专门接待过往官员使臣的馆驿。那驿丞听闻是东土大唐远来取经的高僧,不敢怠慢,连忙出门迎接,将众人让至馆内,奉上香茶。

双方见礼已毕,驿丞恭敬问道:“敢问长老,是何宝山?到我天竺国,欲往何方?”

唐僧合掌道:“贫僧乃东土大唐皇帝遣往西天拜佛的求经者。路经宝地,欲进朝倒换官文,以便西行。”

驿丞闻言肃然起敬,答道:“原来是上邦圣僧,失敬,失敬!

我敝处乃西天竺国,自太祖太宗开基立业,传到如今,已有五百余载。

向年归顺大唐,蒙天朝恩典。如今在位的爷爷,改号称怡宗王。我王不好征伐,独爱山水花卉,性情温和,算来在位已有二十八年。”

唐僧听了,心下稍安,便道:“既如此,贫僧想即刻前往王宫,拜见国王,倒换关文,不知可否?”

驿丞看了看天色,笑道:“圣僧来得正好,此时日头尚早,朝门未关。小吏愿为引路,只是...”他看了看悟空、八戒等人,面露难色,“只是圣僧这几位高徒,相貌非同寻常,若同去,恐惊扰了王驾。”

唐僧会意,他本也担心徒弟们骇俗的模样会引来麻烦,便道:“驿丞所虑极是。贫僧只与这位法海禅师同去便可,其余徒众在此等候。”

当下,唐僧与法海整了整僧袍,随那驿丞离了馆驿,穿街过市,往王宫方向行去。

行不多时,来到一个十字街口,见前方人山人海,挤得是水泄不通。街心高高搭起一座五彩锦绣的牌楼,楼上珠帘半卷,隐有环佩叮当之声,楼下百姓皆仰头翘望,议论纷纷,热闹非凡。

唐僧不解,问道:“敢问上官,此处为何这般喧哗?”

驿丞笑道:“圣僧有所不知,今日是我国一大喜事。我王膝下有两位公主,皆已年登二十,正值青春妙龄。

吾王爱女心切,不愿将她们远嫁,遂依我国古礼,在此搭设彩楼,让两位公主娘娘抛打绣球,‘撞天婚’以招选驸马。

这满街百姓,都是来看热闹,或是盼着能得天赐良缘的。”

唐僧闻言心中亲切,只因他俗家先母也是抛打绣球遇旧姻缘,结了夫妇。此处亦有此等风俗。

正欲绕行,忽听彩楼上一阵娇笑,鼓乐声响起。

抬头望去,只见两位身着华丽宫装、容貌娇美的公主,各捧着一个彩绣绣球,出现在彩楼前。

她们环视下方人群,目光流转。说时迟那时快,两位公主玉手轻扬,那两个绣球便带着香风,如同长了眼睛一般,径直朝着两位僧人飞来!

一个绣球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唐僧的毗卢帽上;另一个则轻巧地落入法海宽大的僧袍袖中。

“中了!中了!”楼下百姓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喧哗声。

唐僧与法海皆是大惊失色,慌忙想要将绣球丢开,却已是迟了。

彩楼下早已涌出数十名宫娥、太监,不由分说,将二人团团围住,喜气洋洋地嚷道:“恭喜!贺喜!得中公主绣球,乃是天赐良缘!”

彩楼上那两位公主也笑着跑了下来,莲步轻移,来到二人面前。

她们似乎对选中了两位和尚并不意外,反而更添了几分兴趣,竟一人挽住一个的手臂,娇声道:“请二位长老随我等进宫见驾,父王定会欢喜。”

唐僧与法海又惊又窘,连连挣扎道:“不可!不可!贫僧乃出家之人,岂能婚配!快快放手!”

然而宫娥太监簇拥着,两位公主又亲昵地搀扶着,二人哪里还挣脱得开?就这般半推半就,身不由己地被簇拥着,一路往王宫朝门而去。

且说那王宫金殿之上,天竺国怡宗王正与群臣议事。忽闻内侍来报,说两位公主彩楼抛球,选中了驸马,乃是两位来自东土大唐的僧人,现已带到殿外候旨。

怡宗王闻言,亦是惊奇,忙传旨宣召。

唐僧与法海被带上殿来,两位公主则欢欢喜喜地跑到父王身边,撒娇道:“父王,女儿遵旨抛球选婿,幸得天意,选中了这两位大唐来的长老。

他们才学渊博,气度不凡,女儿心甚喜之,望父王成全!”

怡宗王打量着唐僧和法海,见二人虽是僧人,但一个面如满月,丰神俊朗;一个宝相庄严,气宇轩昂,倒也并非凡俗之辈。

只是,要招两个和尚做驸马,终究有些不妥。只是他素来疼爱女儿,见她们心意已决,便有些犹豫。

唐僧连忙上前,合掌奏道:“陛下,贫僧乃大唐差往西天取经之人,身负皇命,心向佛祖,早已皈依三宝,六根清净,怎敢与玉叶金枝为偶!

万望赦贫僧死罪,倒换关文,打发早赴灵山,见佛求经,回我国土,永注陛下之天恩也!”

法海亦是面色肃然,接口道:“阿弥陀佛!出家人四大皆空,岂能贪恋红尘?贫僧一心向佛,此生唯愿降妖伏魔,济世救民。

公主美意,我等心领,但这驸马之位,万万不敢领受!”

两位公主闻言,顿时面露不悦之色。

怡宗王原本还在犹豫,此刻见两个和尚竟敢当廷拒婚,驳了公主和自己的面子,不由龙颜大怒,喝道:“大胆和尚!公主选中尔等,乃是天赐洪福,尔等竟敢推三阻四,抗旨不遵不成?!”

唐僧与法海虽心意坚决,却也不敢公然冲撞国王,只得连连告罪,心中叫苦不迭。一时间,君臣、父女、僧俗之间,争执不下,场面僵持起来。

这边厢朝堂之上争论未休,那边厢馆驿之中,猴子、八戒正等得心焦。

忽见那驿丞满面春风,一路小跑着奔了进来,还未站稳便拱手作揖,喜气洋洋地嚷道:“大喜!大喜啊!恭喜诸位长老!贺喜诸位长老!”

猴子莫名其妙,问道:“何喜之有?”

驿丞眉开眼笑,高声道:“天大的喜事!方才宫里传来消息,贵上两位长老,唐长老与法海长老,在彩楼前被我国两位金枝玉叶的公主娘娘用绣球打中,如今已被接入宫中,我王龙心大悦,即刻就要册封二位长老为我国驸马啦!

诸位长老,你们师父要做咱们天竺国的驸马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