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玉华三子慕高贤,哪吒生疑问圣僧
--
唐僧生性胆怯,见三个小公爷气势汹汹,吓得脸色煞白,手一抖,饭碗落地,忙起身合掌道:“贫僧乃东土大唐奉旨取经之人,真人也,非妖怪也!”
三小公爷上下打量,又看了一圈,喝道:“你等都还像个人模样,可那两个丑汉,分明是妖精变的!”
呆子只管吃饭不睬。猴子有礼貌,欠身道:“我等皆是凡胎修成正果,貌虽不扬,心却纯善,身虽粗野,性却柔和。汝三个却是何来,却这样海口轻狂?”
旁有典膳等官道:“三位是我郡公之子小公爷。”
八戒丢了碗道:“小公爷,拿着家伙作甚?莫不是要跟我们比划比划?”
二小公爷闻言,怒气冲冲,迈开步,抡起手中钉钯便向八戒砸去。
八戒嘻嘻笑道:“你那钯只好与我这钯做孙子罢了!”
说罢掀开衣襟,腰间抽出九齿钉耙,轻轻一抖,霞光四射,瑞气蒸腾,耍了个满堂红,把那二小公夜唬得手脚发软,不敢舞弄。
猴子玩心起来,见大的个使一条齐眉棍,跳啊跳的,即耳朵里取出金箍棒来,幌一幌,碗来粗细,有丈二三长短,着地下一捣,捣了有三尺深浅,竖在那里。
笑道:“这棒子送你玩玩如何?”
那老大听言,望了望手中的齐眉棍,原先有多喜爱,现在就有多嫌弃。
即丢了自己棍,去取那金箍棒棒,双手尽气力一拔,莫想得动分毫。
老幺见状也丢了宝剑上来帮忙,两人又抬又摇,那金棒就如生根一般,一动不动。
三小公爷晓得事,知道遇见狠人了。遂一齐下拜道:“神师!神师!我等肉眼凡胎,有眼无珠,万望施展一番,我等好拜授也。”
猴子嘻嘻一笑,上前绰起金箍棒道:“这里窄狭,不好展手,等我跳在空中,耍一路儿你们看看。”
好大圣,纵身一跃,脚踏七彩祥云,冲上半空,离地约莫五百步高。金箍棒舞得如龙腾、似虎跃,翻天覆地。
初时尚见人影棒影交织,后来只剩金光万丈,耀眼夺目。
八戒在下看得手痒,拍腿叫道:“好耍子!俺老猪也来凑个热闹!”
好呆子,驾起狂风,腾空而起,九齿钉耙甩开,东一招西一式,前三后四,左七右八,舞得呼呼生风,耙影翻飞。
兄弟俩兴致正浓,在半空耀武扬威,威风凛凛,满城百姓仰头观看,无不惊骇。
三小公爷吓得匍匐在地,连声高呼:“神人!神人!”
城中军民老幼,僧道男女,尽皆震撼,家家焚香叩拜,户户诵经祈福。
这正是:神通显化动凡心,佛法无边济世情。从此玉华归正道,人人礼佛向善声。
兄弟俩逞了威风,这才按下祥云,收了兵器,各自坐下吃饭。
三小公爷见状,互看一眼,忙告退。少顷又连同郡公同来,倒身就拜,慌得个唐僧扑地还礼。
猴子几人见状无不冷笑。
原来三小公爷欲要拜师,学成手段,保护城邦。方才与郡公商量,现在要来拜师哩。
只听那郡公道:“孤先见列位时,只以为远来凡僧,其实肉眼凡胎,多致轻亵。
适见孙师、猪师起舞在空,方知是仙是佛。
孤三个犬子,一生好弄武艺,今谨发虔心,欲拜为门徒,学些武艺。万望圣僧开天地之心,普运慈舟,传度小儿,必以倾城之资奉谢。”
那呆子闻说,心中暗自盘算:常言道:为师为父。若是收了小公爷做徒弟,日后吃喝穿戴,自有他们孝敬,保管是顿顿饭菜香喷喷,件件袈裟亮堂堂。
若到灵山,佛祖瞧俺这模样,嫌俺丑陋粗笨,不肯给个好果位。却还有这玉华府做后路,岂不无忧。
当他去!当他去!
遂笑道:“郡公好不会事!你令郎既有从善之心,我等出家人,巴不得要传几个徒弟,哪有不允的。”
猴子本不欲凡人牵扯,但见呆子欢喜,遂不多言。
那郡公十分欢喜,随命大排筵宴,就于本府正堂摆列,近乐一日,安寝。
翌日,吒吒桃独自坐在亭下,啜着清茶,心绪如潮水翻涌。
这几日她心中忽生一个疑惑,萦绕不去。
如今的玉帝,真的是玉帝吗?
玉帝高居凌霄宝殿,已不知多少岁月,按常理而言,他行事当沉稳老练,不该如此冒进,频出奇招。
可若他并非真玉帝,又有谁能假冒其身份,瞒天过海?
能让黑莲认主,又任用妖魔,莫非是无天?
思及此处,吒吒桃眉头微蹙,茶香虽清,却难平她心头那愈发浓重的疑云。
遂起身敲开唐僧的屋门。
屋里,两光头正在论禅,见是小桃,唐僧问道:“小桃仙子何来?”
吒吒桃欠身施礼,直入主题道:“不知唐长老可知晓昔日释教大护法,紧那罗菩萨的传说。”
唐僧合掌道:“我自是晓得,此故事正适合仙子,我说与你听。”
“有经书记载,约三万三千年前,释教曾有大护法--紧那罗菩萨。
紧那罗菩萨原本虔诚向佛,恪守戒律,是灵山中备受尊敬的存在。当时释教正处微末,紧那罗菩萨作为大护法,肩负着传教使命。
他被世尊派往西牛贺州南部传教,那方原是婆罗门的地界,为抑制释教传善,婆罗门大祭司向紧那罗菩萨提出了三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条件作为传教许可:
一是让当地小偷世家的后人阿溜不再偷盗;二是让爱打架的混混阿刀不再斗殴;三是让妓女阿羞不再卖淫。
此三事中,尤以度化阿羞最为棘手。阿羞乃当地绝色佳人,容貌倾城,却非为金钱而出卖皮肉。
她曾放言,唯有一个‘能让自己发抖的男人’,方能令她从一而终。她倔强如烈火,美艳如妖莲,多少人折戟其门前,徒留叹息。
紧那罗菩萨为完成使命,决意以身试法,竟破了色戒,与阿羞交合。
消息传回灵山,世尊震怒,斥其犯下滔天大罪。身为护法,竟与妓女纠缠,玷污佛门清净,遂将其逐出释教。
紧那罗听闻判决,心生无边怨恨。他当众怒斥世尊,宣布脱离释教,并立下毒誓,要让世尊的徒子徒孙以百倍代价偿还今日之辱。
言罢,他魔性大发,周身黑气缭绕,已然堕入魔道。
世尊见他执迷不悟,心生悲悯,却不得不挥手镇压,将其打入苦海之下。
从此,紧那罗之名成了灵山禁忌,尘封于经卷深处,只余后人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