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华金 作品
第五十三章 来咨诹(二)
茶馆的议论声传到街上,引来更多人的驻足。来咨诹从茶馆门前经过,听到这些议论,脸色更加阴沉。
他快步走向韩爌的府邸。作为兵部侍郎,韩爌在朝中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韩府灯火通明,显然韩爌也没有休息。来咨诹刚到门口,就被管家迎了进去。
“韩大人,事态紧急。”来咨诹一进书房就开门见山,“陛下这是要动我们的根基啊!”
韩爌放下手中的书卷,眉头紧锁:“我也听说了,李自成在湖广的所作所为。这确实让人不安。”
“不仅如此,陛下还要在京城开设大学,让那些平民也能读书。这不是要动摇我们的根基吗?”
韩爌沉思片刻:“来兄,你有什么想法?”
“我们必须联合起来,让陛下看到我们的决心。如果陛下执意如此,那我们就集体辞官!”
“这......”韩爌有些犹豫,“是不是太激进了?”
“韩大人,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等陛下的新政推行下去,我们这些人就真的没有立足之地了!”
韩爌的目光闪烁,似乎在权衡利弊。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钱龙锡匆匆走了进来。
“韩兄,来兄,你们都在这里。”钱龙锡的脸色也不太好看,“我刚刚得到消息,陛下要在江南推行新政,屠家已经坐不住了。”
“什么?”韩爌和来咨诹同时惊呼。
“屠家已经联系了我们,希望我们能够一起行动。”钱龙锡压低声音,“他们说,如果我们现在不站出来,就真的晚了。”
来咨诹眼睛一亮:“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有了屠家的支持,我们的力量就更大了。”
韩爌却显得更加谨慎:“可是,屠家在江南的势力......”
“韩大人,现在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了。”来咨诹打断他的话,“我们必须立刻行动!”
就在三人商议的时候,皇宫里的气氛却截然不同。
崇祯正陪着韩雅芸骑自行车,月光下,两人的身影显得格外温馨。
“夫君,这脚踏车真是巧妙。”韩雅芸惊叹道,声音里带着欢快,“你是如何想到的?”
“某日与婉言赏花,突然灵光一闪。”崇祯笑道,目光温柔,“这灵光果然是婉言点醒。”
韩雅芸脸颊微红:“夫君又开始打趣我了。”
“朕说的都是实话。”崇祯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宠溺。
“听闻城外正在筹建一座新剧院,那边到底在干啥?”韩雅芸好奇地问。
“唱歌演戏的地方。等修好了,朕带你们去看戏。”
“真的吗?”韩雅芸眼睛一亮,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正说着,王承恩匆匆赶到跟前,打破了这温馨的气氛。他的脸色有些凝重,显然是有重要的事情要禀报。
田尔耕匆匆步入乾清宫,脚步声在寂静的宫殿中回荡。他跪地叩首,声音略带紧张:“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崇祯正与韩雅芸低声交谈,闻言抬起头来。韩雅芸察觉气氛变化,起身向崇祯微微一福:“夫君,臣妾先行告退。”
待韩雅芸离开,崇祯才开口道:“起来说话。”
田尔耕站起身,神情凝重:“陛下,刑部郎中来咨诹最近频繁与多名官员密会,这些官员大多在陛下交给臣的名单上。”
崇祯眉头微皱,手指轻叩龙椅扶手:“说说具体情况。”
“据光禄寺寺丞张云鹤府上的管家透露,他们准备集体参奏这个李督察,以集体辞官相要挟。”田尔耕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
“辞官?”崇祯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来咨诹这是越发不把朕放在眼里了。还当真以为朕不清楚闵学之是他们的内应?”
田尔耕双手呈上一叠文书:“查到的证据都在这里。”
王承恩接过,恭敬地递到崇祯面前。崇祯仔细翻阅,眉头渐渐舒展。这些证据与他在武昌府收集的相互印证,那些贪官污吏在武昌府时就已经交代得清清楚楚,送往京城的银两数目、时间、经手人,无一遗漏。
“下去吧。”崇祯挥了挥手,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第二日清晨,乾清宫内人声鼎沸。这是崇祯从湖广回京后的第一次大朝会,文武百官齐聚一堂。品级高的在殿内,品级低的在殿外,总计数千人之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
六部九卿依次上前汇报工作。吏部尚书王永光先行禀报:“陛下,新田制所需两京十三省通判二百名,目前已选任一百二十名,皆经吏部严格审核......”
工部汇报了顺天府水泥路的修筑进度,详细阐述了工程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军委会则详述了新军政的推进情况,并呈上了四大军区总督、都督的候选名单,包括登莱、辽东和朝鲜北方的军事战略安排。每一项汇报都引起了朝臣们的低声议论。
崇祯一一过目,对诸事都表示认可。朝会进行得颇为顺利,气氛渐渐轻松起来。
“诸位爱卿可还有本要奏?”崇祯环视群臣,目光如炬。
刑部郎中来咨诹站了出来,声音洪亮:“臣有本奏。”
“说。”崇祯的声音平静,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温体仁见状暗喜,嘴角微微上扬。而来宗道却是心头一颤,他本想今日辞官告老,此刻见儿子出列,不由得手心冒汗,暗暗祈祷儿子不要惹怒圣上。
“我要参奏这个祸国殃民的李自成!!”来咨诹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殿内气氛骤然一凝,众臣面面相觑,有人低声议论,有人保持沉默。
崇祯眉头紧锁,声音低沉:“为何?”
来咨诹似乎早有准备,侃侃而谈:“李自成为人狠戾,逼死官员,擅杀库大使,激起民怨。这厮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蒙蔽圣听,打算扰乱朝廷秩序,毁我社稷!证据确凿,请陛下明察!”
来宗道再也忍不住,大步而出:“胡言乱......”
“让他说完!”崇祯厉声打断,目光如电扫向来宗道。
来宗道顿时噤若寒蝉,退回原位,额头渗出冷汗。
继续陈述下去:“李自成仗陛下宠信,在地方肆意妄为,官员敢怒不敢言。若任其发展,恐怕......”
“恐怕什么?”崇祯的声音愈发冰冷。
“恐怕人心尽失,官员皆不愿为朝廷效力。”来咨诹的声音略显颤抖,但仍强作镇定。
崇祯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目光如炬:“你可有确凿证据?”
“这是一百余位官员联名弹劾的奏疏,请陛下过目。”来咨诹双手呈上一份厚厚的奏疏。
王承恩接过奏疏呈上。崇祯展开一看,目光在上面快速扫过,脸色渐渐阴沉。这些名字,正是那些在武昌府被他查处的官员。
“所以,朕方才问的证据呢?”崇祯的声音低沉得可怕。
他快步走向韩爌的府邸。作为兵部侍郎,韩爌在朝中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韩府灯火通明,显然韩爌也没有休息。来咨诹刚到门口,就被管家迎了进去。
“韩大人,事态紧急。”来咨诹一进书房就开门见山,“陛下这是要动我们的根基啊!”
韩爌放下手中的书卷,眉头紧锁:“我也听说了,李自成在湖广的所作所为。这确实让人不安。”
“不仅如此,陛下还要在京城开设大学,让那些平民也能读书。这不是要动摇我们的根基吗?”
韩爌沉思片刻:“来兄,你有什么想法?”
“我们必须联合起来,让陛下看到我们的决心。如果陛下执意如此,那我们就集体辞官!”
“这......”韩爌有些犹豫,“是不是太激进了?”
“韩大人,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等陛下的新政推行下去,我们这些人就真的没有立足之地了!”
韩爌的目光闪烁,似乎在权衡利弊。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钱龙锡匆匆走了进来。
“韩兄,来兄,你们都在这里。”钱龙锡的脸色也不太好看,“我刚刚得到消息,陛下要在江南推行新政,屠家已经坐不住了。”
“什么?”韩爌和来咨诹同时惊呼。
“屠家已经联系了我们,希望我们能够一起行动。”钱龙锡压低声音,“他们说,如果我们现在不站出来,就真的晚了。”
来咨诹眼睛一亮:“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有了屠家的支持,我们的力量就更大了。”
韩爌却显得更加谨慎:“可是,屠家在江南的势力......”
“韩大人,现在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了。”来咨诹打断他的话,“我们必须立刻行动!”
就在三人商议的时候,皇宫里的气氛却截然不同。
崇祯正陪着韩雅芸骑自行车,月光下,两人的身影显得格外温馨。
“夫君,这脚踏车真是巧妙。”韩雅芸惊叹道,声音里带着欢快,“你是如何想到的?”
“某日与婉言赏花,突然灵光一闪。”崇祯笑道,目光温柔,“这灵光果然是婉言点醒。”
韩雅芸脸颊微红:“夫君又开始打趣我了。”
“朕说的都是实话。”崇祯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宠溺。
“听闻城外正在筹建一座新剧院,那边到底在干啥?”韩雅芸好奇地问。
“唱歌演戏的地方。等修好了,朕带你们去看戏。”
“真的吗?”韩雅芸眼睛一亮,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正说着,王承恩匆匆赶到跟前,打破了这温馨的气氛。他的脸色有些凝重,显然是有重要的事情要禀报。
田尔耕匆匆步入乾清宫,脚步声在寂静的宫殿中回荡。他跪地叩首,声音略带紧张:“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崇祯正与韩雅芸低声交谈,闻言抬起头来。韩雅芸察觉气氛变化,起身向崇祯微微一福:“夫君,臣妾先行告退。”
待韩雅芸离开,崇祯才开口道:“起来说话。”
田尔耕站起身,神情凝重:“陛下,刑部郎中来咨诹最近频繁与多名官员密会,这些官员大多在陛下交给臣的名单上。”
崇祯眉头微皱,手指轻叩龙椅扶手:“说说具体情况。”
“据光禄寺寺丞张云鹤府上的管家透露,他们准备集体参奏这个李督察,以集体辞官相要挟。”田尔耕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
“辞官?”崇祯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来咨诹这是越发不把朕放在眼里了。还当真以为朕不清楚闵学之是他们的内应?”
田尔耕双手呈上一叠文书:“查到的证据都在这里。”
王承恩接过,恭敬地递到崇祯面前。崇祯仔细翻阅,眉头渐渐舒展。这些证据与他在武昌府收集的相互印证,那些贪官污吏在武昌府时就已经交代得清清楚楚,送往京城的银两数目、时间、经手人,无一遗漏。
“下去吧。”崇祯挥了挥手,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第二日清晨,乾清宫内人声鼎沸。这是崇祯从湖广回京后的第一次大朝会,文武百官齐聚一堂。品级高的在殿内,品级低的在殿外,总计数千人之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
六部九卿依次上前汇报工作。吏部尚书王永光先行禀报:“陛下,新田制所需两京十三省通判二百名,目前已选任一百二十名,皆经吏部严格审核......”
工部汇报了顺天府水泥路的修筑进度,详细阐述了工程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军委会则详述了新军政的推进情况,并呈上了四大军区总督、都督的候选名单,包括登莱、辽东和朝鲜北方的军事战略安排。每一项汇报都引起了朝臣们的低声议论。
崇祯一一过目,对诸事都表示认可。朝会进行得颇为顺利,气氛渐渐轻松起来。
“诸位爱卿可还有本要奏?”崇祯环视群臣,目光如炬。
刑部郎中来咨诹站了出来,声音洪亮:“臣有本奏。”
“说。”崇祯的声音平静,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温体仁见状暗喜,嘴角微微上扬。而来宗道却是心头一颤,他本想今日辞官告老,此刻见儿子出列,不由得手心冒汗,暗暗祈祷儿子不要惹怒圣上。
“我要参奏这个祸国殃民的李自成!!”来咨诹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殿内气氛骤然一凝,众臣面面相觑,有人低声议论,有人保持沉默。
崇祯眉头紧锁,声音低沉:“为何?”
来咨诹似乎早有准备,侃侃而谈:“李自成为人狠戾,逼死官员,擅杀库大使,激起民怨。这厮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蒙蔽圣听,打算扰乱朝廷秩序,毁我社稷!证据确凿,请陛下明察!”
来宗道再也忍不住,大步而出:“胡言乱......”
“让他说完!”崇祯厉声打断,目光如电扫向来宗道。
来宗道顿时噤若寒蝉,退回原位,额头渗出冷汗。
继续陈述下去:“李自成仗陛下宠信,在地方肆意妄为,官员敢怒不敢言。若任其发展,恐怕......”
“恐怕什么?”崇祯的声音愈发冰冷。
“恐怕人心尽失,官员皆不愿为朝廷效力。”来咨诹的声音略显颤抖,但仍强作镇定。
崇祯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目光如炬:“你可有确凿证据?”
“这是一百余位官员联名弹劾的奏疏,请陛下过目。”来咨诹双手呈上一份厚厚的奏疏。
王承恩接过奏疏呈上。崇祯展开一看,目光在上面快速扫过,脸色渐渐阴沉。这些名字,正是那些在武昌府被他查处的官员。
“所以,朕方才问的证据呢?”崇祯的声音低沉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