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卷土重来
明德帝看完八百里加急,眉头紧锁。奏章上的内容让他心中翻涌着惊涛骇浪。
奏章上写着:勇烨接任指挥使后,囚禁了赵鹰,抄没其贪墨财物。任命赵远为军师,授予玉虎令。更令人震惊的是,赵远下令半月后与戮北赵决战。
左右二相和六部尚书面面相觑,御文房里一片死寂。文武百官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站出来的左相柳马远。他身形挺拔,声音铿锵有力:“陛下,赵远此人行事虽看似荒诞,但实则有章法。无论是否由传令兵传令,还是开"诉仇大会",都在激励军民同心。半月后的决定性一战,想必他与少帅已有破敌之策。”
明德帝端坐龙椅之上,眉头紧锁。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阴晴不定的面容。显然,他并不相信这两人能有什么破敌良策。
“陛下!”刑部尚书孙文达猛地向前跨出一步,朝服下摆翻飞,“勇烨手中不过是些二流军队,如何与塞外狼族精锐抗衡?若是据城死守等援兵还好,现在主动出城迎战,分明是在送死!”
他话音未落,户部尚书孙经纶已经接过话头:“陛下明鉴,勇烨下的调令实在荒唐。五年前陛下就下旨解散玄甲军,他竟敢私自召集。还有,让五湖府各地知县买回百姓耕牛给将士加餐,说什么吃牛肉能增加力气,这不是胡闹吗?”
他停顿片刻,语气愈发激动:“春耕在即,百姓没了耕牛如何种地?这是要断了百姓的生路啊!”
明德帝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发出轻微的叩击声。孙经纶的话正说到他心坎里去了。他也想让勇烨据城死守,等待各路援军赶到。但这两道调令,确实有违常理。
殿内气氛一时凝滞,兵部尚书商武忽然冷笑一声:“李大人、顾大人,若你二位能看透少帅和赵远的布局,那才真是一代名将了。”他目光如炬,扫视众人,“兵者诡道也,将领的部署若被外人洞悉,那败亡的命运即将降临。”
商武踱步向前,继续道:“勇烨身经百战,赵远更是悟透兵法精髓。这二人文武合璧,怎可自寻死路?这些看似怪异的行径,依臣对兵法的理解,其中必有大败塞外狼族的契机。恳请陛下稍候片刻,切莫阻碍这取胜良机!”
明德帝目光闪动,转向右相:“鲍爱卿,你怎么看?”
诸绿明面无表情地说:“末将军事素养有限,看不透少帅和那秀才的布局。不过左相与秦尚书之言颇有几分道理,不如静观其变。”
工部尚书慕容震等人闻言一怔,随即反应过来。既然左相、秦尚书都极力推荐,愿以性命担保,那就等着瞧吧。若少帅大败,即便逃过牢狱之灾,随时可能被革职,已无力抗衡。
殿内烛火忽明忽暗,映照着明德帝阴沉的面容。他如何看不出右相等人的算计。朝堂之上,支持与实质帮助大不相同,捧得越高跌得越惨。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勇烨会不顾帝城家人性命,故意败给塞外狼族。
“陛下不必多虑。”左相柳马远沉声道,“五湖府毗邻清溪,眼下正是寒冬时节,再过一月河面结冰,塞外狼族即便不攻下五湖府,也能兵临城下。少帅他们必然考虑到这一点,还请陛下相信他们!”
与此同时,五湖府外的荒野上,数百骑兵正向四面八方疾驰而去。他们拿着少帅亲笔信,肩负着重聚玄甲军的重任。
冯百四策马狂奔,四天后来到旱镇、盘蛇村、巨谷窝一带。这里有卫将第三十八亲卫安弓,此人弓弩百发百中,乃亲卫队中最为精锐。
寒风呼啸的山林中,冯百四放声高喊:“骁勇善战的老兵何处?”
话音未落,一个魁梧身影猛然转身,三支羽箭已然搭上弓弦。
嗖!嗖!嗖!
箭矢呈品字形破空而来,贴着冯百四头顶和两耳掠过。寒风掠过耳畔,冯百四只觉得头皮发麻。
“平三八,你要是稍有闪失,老子就没命了!”冯百四浑身汗毛竖起,咬牙切齿地说道。
“十三哥,我的射艺依旧精湛,解甲归田以狩猎为生。”身材高大的安弓在山间如履平地,“你怎会出现在此处?”
“塞外狼族攻破虎尾关,打到五湖府了。”冯百四翻身下马,“我来叫你去打塞外狼族!”
安弓眼神骤冷,转身就走:“冯百四,你什么时候又做了朝廷的走狗?忘了他们怎么对待卫将的吗?即便塞外狼族打到帝城,铲除那昏庸暴君,也是替卫将报仇,我恨不得千恩万谢!”
“平三八!”冯百四一把抓住他的肩膀,“你当我心甘情愿为朝廷效劳?朝廷委任少帅镇守前线,他若战败,朝廷能放过他吗?你我对得起卫将吗?”
“少帅还活着?”安弓浑身一震,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
没等冯百四回答,安弓已经拔腿就往山下跑。
“你他娘的去哪?”
“当然是去五湖府,助少帅取得胜利!”安弓的声音随风传来。
“就知道你不是孬种!”冯百四大笑着扔出一个布袋。安弓接过一看,惊道:“金子?”
“军师慷慨解囊资助将士,十两金子。”
“军师?”
“一位学识非凡的儒生。”冯百四眯着眼说,“对敌人狠辣如毒蛇,对朋友宽厚如慈父。少帅有了这样的朋友,来日必不会重蹈覆辙。”
安弓眼神一暗:“那就好,卫将当年就是太信那狗皇帝了。”
类似的场景,在方圆三百里内不断上演。那些曾经的玄甲军精锐,有的在田间挖草根充饥,有的蜷缩在街头乞讨,有的隐姓埋名做了猎户。但当他们听到少帅还活着,听到五湖府危在旦夕的消息,纷纷放下手中活计,奔赴战场。
寒风中,一个个身影踏雪而行。有人背着生锈的长刀,有人携带着年久失修的弓弩,更多的人空着手,只带着一腔热血。他们或许带着满腔仇恨,或许怀着报恩之心,但都明白一个道理:这一战,关系到少帅的生死,关系到他们能否为卫将报仇。
与此同时,五湖府城内,赵远正在查看城防布置。寒风呼啸,吹动他单薄的衣袍。城墙上,士兵们正在加固防御工事,搬运石块,准备滚木礌石。
“军师。”一个传令兵快步走来,“城南发现塞外狼族斥候。”
赵远眯起眼睛,望向城南方向。塞外狼族已经开始试探了吗?他转身对身边的将领说道:“传令下去,加强城南防守,但不要轻举妄动。”
将领领命而去,赵远继续巡视城防。每到一处,他都仔细查看防御部署,不放过任何细节。士兵们看到这位年轻的军师如此认真,也都打起精神,干劲十足。
夜幕降临,赵远回到军帐,桌上堆满了地图和兵书。他点燃油灯,仔细研究着地形。五湖府三面环山,只有南面是平原,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是可以利用地形设伏,劣势是一旦城破,将无处可退。
帐外传来脚步声,勇烨掀帐而入。他脸上带着疲惫,显然也是刚刚巡视完城防。
“少帅。”赵远抬头,“城防如何?”
“还算稳固。”勇烨在椅子上坐下,“但士气不够。这些临时征召的民兵,战斗力实在有限。”
赵远点点头:“所以我们才需要玄甲军。”
“你真的认为他们会来?”勇烨声音低沉,“五年了,他们早已各自为生。”
“会来的。”赵远语气坚定,“因为你还活着,因为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
勇烨沉默片刻,忽然问道:“你就这么相信我?”
“不是相信你。”赵远露出一丝笑意,“是相信玄甲军的血性。”
帐外寒风呼啸,吹得油灯忽明忽暗。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决心。
这时,一个士兵匆匆跑来:“报告少帅、军师,城外有人求见!”
“何人?”
“说是玄甲军的老兵。”
勇烨猛地站起,与赵远对视一眼,快步走出军帐。城门外,月光下站着十几个风尘仆仆的汉子,为首的正是当年玄甲军第一勇士,绰号“铁臂”的赵龙。
“末将,参见少帅!”十几个汉子齐声喊道,声音在寒夜中回荡。
勇烨眼眶微红,快步上前:“都起来吧。”
“少帅。”赵龙抬起头,“我们来了。”
简单的四个字,却包含了太多感情。勇烨拍拍他的肩膀,转身对赵远说:“军师,你说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