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河105
一千斤?
好的!那就一千斤。
这一千斤,怎么运?
单开货运,走车皮的话,有个问题,那就是咱这货自己拿挺重的,但要是走车皮又太少,一个车厢走凑不出来,必须给人拼。但咱也不知道这个车皮会带什么,真要是装一车皮的鱼干或是腌鱼,那完了,光是味道就处理不了。
那就只能跟服装厂拼单,跟人家合在一起,一起运。但这得看人家的货是啥时候起运!他们是下订单,对方过一段时间发货,还是怎么着?要是登上三个月再发货,那自家不能等呀,毕竟咱这是赊账,欠着人家的款项呢!得尽快出货之后,给人家把款打回去。
一问于青莲,于青莲说至少得一个月后才能发货。
桐桐:“…………”那这就不行了。
自家这一行二十四个人,加上两个老师,一共二十六个人。
一千除以二十六,相当于每个人需要多负重大约是三十八斤半!加上一个得一个包来装这些丝绸,这打旅行包的重量,加起来也就是四十斤左右。
四十斤……说实话,上学以前都参加工作了,都是干了几年活的成年人,多增加四十斤真的扛不动吗?
只要能提前上火车,不跟人拥挤,这就可以了!进车站以前可以找车给运到,到了火车站需要每个人多带一个包上火车。上了火车就行了,提前发电报告知四爷车次,四爷会安排人来接货的,便是不能用厂里的货车,有两三个脚蹬三轮,也能给运回去。
那咱就背吧,背回去!
兴趣小组只有八个人,桐桐回去就找张桥和谭红两个老师,话是这么说的:“……我们这个兴趣小组是临时决定的,想请两位老师做指导老师。”
张桥:“…………”一千斤?
这么大的量,还自筹经费?学校只下个采买的决定,发个电报证明有这么一码子事。人家也不管你们是谁出钱,用的是不是经费。
但是要是有熟人,有学校这照片,别说一千斤货,就是一万斤货都能赊出来。
然后呢?真作画,我咋那么不信呢?你这一千斤怎么合法合理的销出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吧。
带回去容易,然后呢?
谭红其实还没想到这些还有作画以外的用途,还问说:“这些……带回去存哪?”受潮?被老鼠啃?这不就糟蹋了?
学校哪里还有库房放这些,放了谁看管,受损了算谁的?
张桥在桌下踢了踢谭红的脚:我的大姐呀,你怎么这么老实呢?
谭红愣了一下,看张桥张老师:“……”咋了?我哪里说错了?是真的很麻烦!有需要了零星买点就好,这么大笔的采买,真的不合适。
张桥没法挑明,只问桐桐:“谭老师说的有道理……”留在手里的时间长了,怎么办?能安全的出手吗?
桐桐看向谭红,然后就一脸认同:“所以说,我把事情办坏了,听那位于大姐说能赊欠,我就想着机会难得,咱多买点,先告诉人家了!谭老师一说,我也觉得想的不周全。
所以,我想着……这不是大运动结束之后,好些单位的旗帜、横幅都得换嘛!眼看就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表彰青年,那不都得佩戴大红花嘛!
我是这么想的,我拿着丝绸去各个单位兑换一下!书店能跟他们置换画纸,文具厂咱能兑换常用的文具和颜料……就是书店,也能给图书馆添置图书。置换资源,使其合理利用嘛!”
谭红的想法是:学校没有采买丝绢的经费,肯定有建设图书馆的经费。这么着就相当于把图书馆的经费借来用了。
转了一圈,事情也能解决,好像也没有损失什么。
“以后别这么冒失了,这次能这么解决,那当然最好了。”学生做错了事,想办法补救回来就行,不必苛责。张桥:“……”你听她满嘴瞎话!每个都好像合情合理,可实际上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他把林桐往外送:“行!我去给大家做动员,回去的时候一人一包,背着吧。”
出了门了,张桥才低声问:“这数量太大,得真的能出手。”
“我们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您说,咱们学校需要不需要各种依仗旗帜?”
需要!
“各个院系需不需要?”
需要!
“其他的大学需不需要有新的旗帜?”
需要!
“各个高校的各个院系,甚至于班级,是不是也需要有自己的旗帜,再加上仪仗。更有各个中小学,完全彻底的恢复教学秩序之后,是不是也需要?”
需要!
“光是这些……别说一千斤了!就是三千斤、五千斤,都未必够。”
“如果哪个院校、专业想设计自己的校徽,咱能不能接?”现在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设计专业的,也还没有那种校徽的图案的意识。
除了极其个别的名校,建校时间早,有些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建校了,他们是有校徽的!但经过十年,好些学校都更改学校名字,或是合并或是改建,还有新增的专业。
他们对这个是有需求的!而高校的活动经费是充足的!
我们可以做一些大专、中专、甚至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院校的各种设计工作,设计是免费的,是友情帮助的!只要他们出旗帜的本钱就行。
这跟在旗帜上作画有啥不一样?我们甚至可以请服装厂,把旗帜直接做好,然后送给人家。
要是这么一算,是不是一千斤远远不够,设计的活儿够咱们全校的师生忙很长很长时间了。
至于旗帜的本钱怎么核算,那是咱们的事!又是运,又是绣,我得一项一项的加进去的。
回头,不仅我们兴趣小组赚钱,大家都能赚钱,谁参与了设计,谁就能得到补贴。既没有不务正业,也不会引发关于利益分配不均的争夺,更不会有所谓的东窗事发!
桐桐又说:“我们还可以助工,给企业发函,问问人家需要不需要厂子的徽标。我们应当服务于大众!很多人想不到的,我们想到了,就主动问一句!”
公对公,一共也就几十块钱的事,人家为啥会不同意?
除了这个机会,再想找大师级别的画家参与设计,那可就不是这个价钱了。
桐桐还低声道,“到时候,咱们给美术类院校发出邀请,请大家一起参与设计。”
张桥:“……”如此,干活的人多了,也杜绝了跟你抢生意的人!你几乎就垄断了这个行业。
桐桐点头,所以,明白了吗?这生意咱独一份。
张桥:“…………”他问:“一千斤是不是有点保守?”可以再多点,再多一点。
“不急,要是可行,您再来采买不就好了?”
有道理!那就这么办。因为要办事,大家都游玩的兴致勃勃,只桐桐做作业就真的是在做作业。
人家画断桥,要意境要氛围,她画断桥就是……给断桥上画了两道影子,是许仙和白娘子。
好了!完工。作业完成了!我再也画不出比这个更好的了。
桐桐觉得大家好单纯呀,住的不好,吃的不好,可就是甘之如饴,出门写生就认认真真,又兴奋又激动的,珍惜这个出门的机会,一点都不知疲惫。甚至于一点别的心思都没有,就是要学习!
学习好,好好的毕业,将来就会有好的工作,就能安稳又体面。
钱?钱这个东西……跟艺术不搭尬,那么俗气的东西,莫谈!莫谈。
所以,桐桐才是其中的异类,她去选了料子,她一个人去办了所有的手续,连背包都选好了,找了人家生产背包的厂家,叫厂家给上面喷绘上‘某某学院某某级学生某地写生留念’这样的字样。
大家帮着带到火车上,每人至少能得到一个大的行李包。
所以,等要回去的时候,车票都买好了,一人多了一个大包,包里的东西帮着拎,到了学校之后,大家把包带走。
现在一个包也挺贵的,还不好买。
没参加兴趣小组的都觉得,人家这事办的还挺讲究!别说有这个包,就算是没这个包,帮着拎点东西不应该吗?都是同学。
于是,大家高高兴兴的出发,私下雇佣的脚蹬小三轮,城里也有私下拉活的知青,他们赖在城里等着机会,就偷摸的干这个。
四个人一辆小三轮,上火车站。
到了站上,提前进站,拎着上了车。把货全都放到乘务员休息的卧铺床下,这是最安全的。
到了现在了,连谭红都不知道这些货有别的用途!
火车到站,自家这一行又最后下车。等都下的车不多了,才看见四爷带着十几个人在站台上。
谭红跟四爷握手,还笑道:“瞧瞧!为了我们的事,还劳动这么多人。”
四爷:“…………您太客气了!”说着,指着外面,“您先出站,外面有一辆大卡车,都上车,送大家回学校。”
桐桐叫同学带着各自的行李只管走,货有人拿了。
都是厂里的搬运工,今儿是周末,四爷喊来帮忙了。厂里的车得给厂里油钱和折损费,也能用。
十来个人,这一点货实在不算什么。一人两个包就提完了。
人送到学校,货却没到学校去。要做旗帜,四爷问说:“缝纫厂就可以,还不用惊动人!”
对!也可以!金举人就把事办了。
学校要出的只有图纸!
于是,桐桐找林棠拿了黄页和各个单位的联系方式,这个东西邮局就有。然后找冯教授,以学校的名义请他们参与设计,采用之后会有生活补贴。
又给近处的一些没有徽标的学校和企业发函,说我们这些美术院校,心系什么什么,联合各位书画名家、设计大师,免费设计什么什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反正很高大上的!
四爷的人脉广了,物资部门牵扯的单位多了去了,收到书函都不当正经事办的,但是四爷的一个电话,人家就当正事办了。
于是,企业先于高校,一天的时间里,张桥接到了七十多个电话,可以说这批货的本钱基本算是收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