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河101

早上五点,宿舍里准时有了动静。

桐桐翻身,她平时是五点半起床的,锻炼到六点半。所以,不到她起床的点,其他人又都起来了。

她想赖一下,可听着这起床声,她不由的腹诽:不是说搞艺术的都有一颗自由的灵魂吗?你们倒是自由呀!这么自律干什么?

课本都没发,也没确定用啥当课本,这一个个就去图书馆借书,借相关的理论著作,然后起这么早,人家要学习去了。

桐桐:“……”其实我除了要考的理论需要学习之外,画画也就那样,我再勤勉,画的还是那样。

不想假努力了!要是缺了那一成的天赋,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其实都是白搭。

付微微一边穿外套,一边问:“不起吗?”

“起……吧?”桐桐伸了个懒腰,之前想做的画故事绘本的事还是要做的!不勤奋确实不行。

另外,要把东西卖出去,不会外语不行吧?

咱得摆出自学外语的架势来,叫人知道自己学了。

这么一想,“嗯!起!”得起了。

起来刷牙洗脸,把辫子重新梳了,然后随大溜出宿舍。这个时候

晞誹

不到起床时间,宿舍的电来没来,要念书就得出宿舍楼,校园里有路灯,路灯亮的早。

三三两两的,汇聚在路灯下。每个人干的事都不一样,谁也不管别人在干嘛,反正就是都很忙就是了。

桐桐没先去学,她有她的节奏。功不能废!她起来晨练热身,浑身打开了,这才打了一趟太极,然后得练舞蹈的基本功,时间长不练习就会生疏。

这会子没人看,她就单脚站着,另一条腿抬起来,拉成一百八十度平角的,就这么站着,时间到了的话,就替换着来。

等操场上陆陆续续有晨练的人了,她已经完成了。然后先回宿舍,重新梳洗,擦了擦身上,这才背了包往出走。

这个时间食堂就有早饭了,伙食……真的不咋样。

今早有豆腐脑,量不大,她到的早就买到了,还有锅盔馍,就那么一盘,也是谁赶上谁买!这都是比较贵的,舍得吃的也不多。

桐桐拿饭票买了一份豆腐腰,一块切成小扇形的锅盔馍,这就是今儿的早饭。

但是锅盔不夹点酱辣子是真不好吃,她瞄上人家给豆腐脑调味的腊汁了,“师傅,多给我点腊汁……”回头蘸着吃。

大师傅一看,是个长的好看的大馋丫头,他问说:“有腌的咸菜,正切着呢!来一片?”

行!来一片夹在馍里。

桐桐要拿一分钱给人家,大师傅摆摆手:走吧!一片咸菜而已。谁让你来的早呢!

早饭先于别人吃完,天也亮了。

她早早的就到教室,光线太暗,就在窗台上趴着画。从背包里拿出画本,抽出铅笔开始画,画什么呢?她根据六六的成长来。

孩子得学着数数,她得把数字编排成故事,要是能把生物引入其中就更好了。

比如人的手指有十根,脚趾有十个,一只手或是一只脚上都有五个,这是一样的!除非有先天残缺和残疾的人,世界上不管哪个人种都是十根手指。

但是鸡不一样,鸡有两个鸡爪,这是一样的!但是不同品种的鸡,趾是不一样多的。普通的鸡每只爪子上有四个趾,前面三个大,后面一个小。

像是乌鸡,每只爪子上都有五个趾,前面两个大,后面两个小。

而公鸡和母鸡的趾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的。

说到了手啊脚的,那这里面是不是能融合进去一些‘画蛇添足’一类的成语呢?蛇是没有足的,添了足是不是就多此一举了。

认识数字、认识动物,学习常识,顺带的夹杂一些鸡同鸭讲、照猫画虎、抱头鼠窜这样的成语。

她得把每种动物画的不失真又有趣,颜色选用上一定得鲜亮,得能吸引孩子的眼球。

就这么趴在窗台上画着,看着可勤奋可勤奋了,可这画的是什么呀?

冯媛只是去办公室的时候路过,瞄了一眼,然后走了。

上理论课是这一级的美术生一起上,大教室上课。学习素描这些基本功的课程,也是一起上大课。

桐桐对理论课还是用心的,比如提到的什么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派,野兽派之类的,她会去图书馆找相关的书籍,还有什么贾科梅蒂雕塑、亨利摩尔雕塑……其实说起来,老师们也是只有极窄的资讯渠道,他们也在一边了解,一边将了解到的告诉学生。然后建议学生在周末的时候去美术馆,去故宫,去历史博物馆,看展览、藏画、文物。

更多的是建议大家走出去看看,增长见识。

嗯……桐桐就不用去了,她看过的足够多了。

其他人则不一样,别说到等到周末了,每天下午一上完课,傍晚时分,同学们就三三两两的出校,去看黄昏的京城,胡同、老房子、烤鸭店、大栅栏、皇城根、老教堂、百货大楼……

桐桐不能陪,她得回家陪孩子。

四爷的时间相对紧张一点,他中午回不了,只能是下午上完课,赶紧回家转一圈,他们晚上常常是有课的。桐桐就自由多了,中午回来一趟,看看孩子,吃顿饭,时间虽然赶,但是来得及。

下午一下课就往回赶,刚开始还不敢回学校太晚,但是大家都出去溜达去了,回去的都不早,她也就不着急。吃了饭,陪孩子玩,哄孩子睡觉,然后洗个澡,这才回宿舍,一般就在九点半左右了。

她不需要长见识的时间,但老师认为这是生在京城长在京城,你熟悉!但是出去写生,你也没下过江南,“经费给你,跟壁画、雕塑、油画、国画四个专业一块走,但是经费你保管。我不跟着去了!学校安排了两位带队老师,你去学生处到谭红谭老师报到。”

说着,塞了一沓子钱过去,“你数一下,每人四十。”

在普遍工资三四十的情况下,每个学生有四十块钱的经费,这真的是很大方了。

桐桐手指一拨拉,将钱抹的平平整整的,成了扇形,手指在上面一分,五张五张的看的分明,然后一合,这就数清了。就是一个眨眼,两三秒的时间。

冯媛教授:“……”哦!想起来了,她的个人档案上,从她祖父母开始,到她父母,再到她的姐妹,都是银行系统的,可谓是家学渊源。

她还好奇的问了一句:“你为什么不留在银行系统?”你祖父母在建国以前就在根据地做金融工作,可以说是给国家金融奠基的那一拨功臣。你留在银行其实是最好的安排,毕竟学舞蹈挺辛苦的。

桐桐:“……”她一边装钱,一边道:“我们家里人觉得我笨!”

啊?

“嗯!我的智商在我家垫底!因为我笨,所以家里人都偏着我。到现在我奶奶、我爸妈还把一部分工资都给我……”

冯媛:“……”那你家对智商的划分可能真的跟一般人不一样。

闲聊嘛,说到这里了,作为老师还是要关注一下学生的学习的,就像是别人,都在模仿某位书画大家的作品和风格,只有你,每天画个猫狗蛇的,还把猫狗蛇画出了人的神态,“……怎么想的呢?”

桐桐把画本拿出来,“我女儿到了识字、数数、学常识的时候的,我是画给三岁以前的孩子们的绘本。”

她拿出来,“不需要复杂的言语……”

冯媛看着画本上的大公鸡,色彩斑斓,正抬起一只鸡爪,用翅膀数趾。边上一只鹅黄的小鸡歪着脑袋,眼里都是疑惑。

她自己一生未婚,自然也就没有孩子,对孩子……她不了解。然后挠头,好像人家画给孩子也没有不对。

“彩色印刷现在还没有,但是可以把它做成黑白两色的,叫孩子自己给所有的动物来涂色。所以,它既是玩具,又是认识颜色的教材,同时能兼具数数、常识、识字的功能。若是家长稍微陪同,还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

桐桐把这个又装进去:“我是打算出版的。”

冯媛:“……”这个挺难的,我得想想我有没有这个方面的关系,拿去叫人家看看,是不是真能出版,她就说:“这个想法很好,回头完成了,拿给我!我找人看看。”

桐桐:“……”很意外!她点头应好,“要是做出版的觉得不是内容的问题,那就好办了。”

冯媛:“……”听话听音,只要不是内容不过关,那就一定能出版。这说明她有途径,只要内容好,就有途径出版。这在现在其实很难!

我就说嘛,这个学生除了画画不行,其他的都很行!包括人脉关系和背景。

可这个画画不行的,却很有创意和想法,她这个画画不行的,闹不好是最早靠画赚钱的。就画点这种鸡鸭狗的,只是勾勒,连色彩也舍弃了,说她这是半成品画作都是夸她!

可人家换个角度,半成品人家一样换钱。

冯媛:“……”好像也没什么要说的,衡量作品的优劣,有时候就是靠价值的!她只叮嘱:“钱装好。”

“好!那我先找谭老师报到。”

嗯!去吧。

五个专业,一共就二十四个学生,再加上两个带队老师,六个人。

桐桐到的时候已经其他人都到了,她一进去,一个三十来岁的女老师就说:“到齐了!”然后直接说:“首先,得车票!二十六个人,得两个人去车站排队,买车票。看看谁去?”

桐桐:“……”干嘛去排队呀!多浪费时间!她举手:“买车票的事我解决吧!”然后看了看办公桌上的电话,“我能打个电话吗?”

电话边上还有个四十多的男老师,他让开位置:“来!用吧。”

这会子四爷在上课,也没法打给她,他直接打到李援军办公室,厂里要出差,跟火车站本来就有往来,李援军人脉广,那车站他特别熟悉。

一个电话就能办妥,回头直接去取票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