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瘾的牛 作品

第889章 长庆病重

起初,曲直濑道三、曲直濑玄朔这对舅甥还在常驻于京都的时候,就曾为足利义辉、细川氏纲、三好长庆等诸多近畿诸国之中地位显赫之人诊治过。

可现如今,曲直濑道三、曲直濑玄朔舅甥二人已逃离京都,并成为正亲町天皇的近臣、御医。

不单单是曲直濑道三、曲直濑玄朔舅甥,连永田德本、宇野藤右卫门、大月景秀、后藤左近将监等诸多近畿、东国有名的医师、侍医大都为上杉家效力。

加上三好家对京都周边的滥妨狼藉,以及对比叡山延历寺的烧讨,使得大量商人、医师、僧侣等逃往他国,甚至还有不少人主动将京都的虚实告知以上杉军为首的官军。

随着三好长庆的病情开始愈发恶化,使得代为处理三好家政务的三好长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就手足无措起来。

在三好家中,眼下就只有三好长庆一人能以其威望来制衡各派系,聚集四国、近畿各地的国人领主们。

这一年,三好长庆还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假如再给他十年时间,可能三好家在近畿、四国的统治会更加稳固。

不论古今中外,英雄、枭雄的阳寿,素来是最大变量。

由于三好家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公愤,这也导致在近畿诸国之中,没有任何一名医师敢为三好家之人进行诊治,更别说三好长庆这个前任三好家家督了。

虽说三好家与堺町会合众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三好三人众也曾计划安排传教士用西医的方式来为三好长庆进行诊治,但被神智尚清的三好长庆所拒绝。

三好长庆本人是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例如传教士手中的火绳枪、西洋镜、金平糖等等,但他却非常抵触让传教士来为自己诊治,并拒绝服用传教士的药物。

这就使得三好长庆的病情迅速恶化,完全看不好好转的迹象。

虽说三好长庆力排众议,在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的情况下,对扶桑佛教圣地比叡山延历寺进行烧讨,但终究还是缓解了三好家的财政收入,以及粮草辎重补给困难的问题。

毕竟山城一国自从南北朝时期、应仁之乱,在频繁遭到战火波及的情况下,当地产出的物资、粮草根本无法维持超过一万以上规模军势的开销。

再加上三好家实际上是没有稳定的后方,尤其是曾经在名义上同为京兆细川家治下的土佐国。

当长宗我部家选择倒向上杉家一方后,就使得阿波、讃岐、东伊予等地的三好家治下领国无法将兵员倾巢而出一般的向近畿诸国输送,反而还要在各处重镇要地之中配置守军、囤积粮草,导致三好家为了维持在近畿诸国的霸权,不得不提高征收年贡赋税的比例,甚至到了提前征收下一年年贡赋税的地步。

反观上杉家,因为有越后、佐渡、岩代,以及关东八国等地作为稳固的后方基地,可以通过海路、陆路源源不断得到补充,还能与敌对势力进行持久相持。

但比叡山延历寺就不一样了,不仅寺领横跨山城、近江两国,还在不断大肆圈地,甚至还依靠着河运、湖运、高利贷等诸多业务,赚的是盆满钵满,甚至还屯有大量的粮食,可谓是富可敌国。

可纵观大多数佛教典籍中,里面除了导人向善之外,基本都会加上几条自我防身的经教,比如说“出佛身血”类,就是告诉你佛像绝对不能破坏,佛像受了伤等同于佛本身受伤,那罪孽你多少辈子还不清;比如宗教的财产你不能动心思,偷了教产也是堕地狱的罪过多少辈子还不清。

尤其在天朝的南北朝时期以后,翻译的佛教经义中很多都会强调这一点。这可能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的两次大规模灭佛有关系。教徒们不光给佛祖穿上了汉人的服饰,也与时俱进的给防范下一次法难加了Buff。

不论古今中外,君主要想办大事,很多时候不光要苦一苦百姓,甚至还要苦一苦佛祖。

天朝的佛教在宇文邕灭佛后失了江山以及武曌尊佛做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后,在唐朝开始有了很不一样色彩。当三武灭佛的最后一武,唐武宗李炎灭佛后又是个迅速就死了的瘆人果报,是否真的有诅咒萦绕在了每个统治者的心头。

在后周世宗郭荣(柴荣)再度将屠刀挥向佛教时,他不是心里不嘀咕的,从留后路的做法和他自我安慰是可以看出来的,但还是毅然决然的做了。

因为郭荣又面临宇文邕当年的境遇和诱惑,雄主要干大事业,眼前又有座没有刀的金矿,自晚唐到五代的这一百年的大乱中百姓们过的太没有指望了,这也就意味着佛教又得到了巨大发展,积攒了大量的人口、土地和融化铜钱筑的佛像。

在三武一宗灭佛后,汉传佛教算是彻底夯实了一个概念:泥塑的佛祖绝对比铜筑的佛祖更禁得起风吹雨打。

第三次李炎的灭佛给佛教的发展思路打了别参与政治,扶植派系势力的补丁;

第四次郭荣的灭佛,在进一步的夯实上面三点补丁之外,又另加了杜绝舍身自残献祭这种表决心的信佛方式,心情能理解,但你得给国家交税,残疾了可不成。

郭荣袭宇文邕故智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只能苦一苦佛祖了——敕天下寺院,非敕额者悉废之。禁私度僧尼,凡欲出家者必俟祖父母、父母、伯叔之命。惟两京、大名府、京兆府、青州听设戒坛。禁僧俗舍身、断手足、炼指、挂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令两京及诸州每岁造僧帐,有死亡、归俗,皆随时开落。是岁,天下寺院存者二千六百九十四,废者三万三百三十六,见僧四万二千四百四十四,尼一万八千七百五十六。

而后郭荣在扩大税基的基础上,还不忘扩大货币的流通——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磬钹铎之类听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邪!且吾闻佛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可以说,不论是宇文邕、李炎还是郭荣,他们灭佛行动与拓跋焘相比还是斯文了不少。

在盖吴起义后,甚至出现了佛教僧侣与叛军通谋造反的事。拓跋焘在亲率军队过长安时在一所寺院中发现了兵器并在查抄寺院财产时发现了酿酒器具和大量财物以及藏匿妇女的密室,然后在崔浩的窜动下开始搞成全境物理式的灭佛,将大量的僧侣从肉体上直接消灭。

第一次拓跋焘的灭佛给佛教的发展思路打了别跟统治阶层动刀的补丁;

第二次宇文邕的灭佛给佛教的发展思路打了别玩命挣钱,你没有刀保护那也就是个大肥肉的补丁;

第三次李炎的灭佛给佛教的发展思路打了别参与政治,扶植派系势力的补丁;

第四次郭荣的灭佛,在进一步的夯实上面三点补丁之外,又另加了杜绝舍身自残献祭这种表决心的信佛方式,心情能理解,但你得给国家交税,残疾了可不成。

天朝最为著名的四次大规模灭佛行动综合下来就是一句话:佛教是绝对不能和国家争路线、人口、土地和财富。

天朝的这四次大规模灭佛后,南传佛教、西传佛教受到严重打击,汉传佛教八宗仅剩净土宗和禅宗还保有较大的影响力,这俩能有巨大影响力原因分别如下:净土宗是强调一句阿弥佗佛念到底念得一丝不乱就能成佛,这事简单,纯看自己,不提钱的事,领导们批准;禅宗则因其特殊的教规人家需要自耕自食,也是不提钱的事,领导们批准。总体而言,宗教你咋修行这事只要不碰上面四点,领导们是不管的。但你要是想动人口、土地和财富,那就得问问“方丈你有几个师”?

后世的宗教发展,也在这个平衡中慢慢的发展,当然还是会有大量的造反团伙打着宗教的名义,但大量的宗教寺院也开始走自我约束的真正修行之路。

虽然宗教获取土地和人口的成本极小,你膨胀的速度是可以很快,但那毕竟和真正的修心之路背道而驰。

佛,本意是觉悟者。

修佛,说到底修的是智慧。

无论是渡自己,还是渡他人,尊重人性,尊重这俗世的规则,千万得活明白啊。

钱和权想不明白时就反复琢磨下祖宗留下这堆历史教育,说到底还是那句话:方丈他又有几个师?

不过,此时的扶桑终究是处于封建时期,京都的町民、过往旅人之间已然开始流传着长期闭门不出的三好长庆已经遭到神佛的天谴,加上先前清凉殿的正门应天门被烧毁,更让京都上下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随后,三好长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也意识到三好长庆在比叡山延历寺遭到烧讨后突然染上痈病,就认为极有可能是因此招致神佛的天谴所致,便开始疏远出仕三好家不久的竹中重治,以免自己也染上痈病。

等宇治川被上杉军迅速攻破、濑田城被解围,以及三好长朝、三好连盛、三好政保、井泽大和守、东条关兵卫、长尾大隅守、财田和泉守等诸多三好家重臣阵亡于宇治川、茶臼山、膳所城等地后,三好三人众再也坐不住了。

即便如此,三好三人众也没有向竹中重治问计的想法。

三好三人众可不认为是三好军的战力有问题,反而认为是赤塚家清、今村光安、梅津隼人、久世弘之、山本秀胜、渡边昌、奥田景弘、狛秀道、四手井家保等前去驰援的山城诸将不战而逃所致,便打算以三好长庆的名义,没收山城诸将的知行地,并勒令他们切腹自尽。

然而,松永久秀与奥田景弘、四手井家保等少数山城的国人领主们交好,他当即表示反对。

毕竟三好三人众素来与松永久秀、内藤宗胜兄弟二人势如水火,若非三好长庆的制衡、斡旋,他们早就大打出手了。

现如今,三好长庆重病缠身,且时日不多,使得三好三人众可以趁机开始对松永久秀、内藤宗胜兄弟开始落井下石、背后捅刀。

就在三好三人众与松永久秀、内藤宗胜兄弟即将刀兵相见之际,作为三好家一门亲族众次席三好康长及时出面斡旋调停,就以大敌当前正值用人之际为由,保下了在宇治川西岸不战而逃的山城诸将。

尽管三好三人众看在三好康长的面子上,没有对山城诸将下手,但仍然不打算与松永久秀、内藤宗胜兄弟一致对外,反而不断中断了对丹波、大和两国的粮草辎重输送,让他们兄弟二人自行去筹措。

如此一来,松永久秀、内藤宗胜兄弟别说收复失地,就连固守现有的领地都成了一大难题。

其实,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每当天下大乱之时,犹如潘多拉盒子被打开,牛鬼蛇神满天飞。这些牛鬼蛇神打成一团,最后,总有一个降服天下。

而能够降服天下的人,绝对不是偶然的。如果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个得天下之大神,自始至终,绝对是高规格的自律者。

自治自律,不仅是一支队伍的规矩,更是一支队伍的远大追求。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属汉高祖刘邦西入咸阳城,与当地百姓约法三章,然后退出咸阳。惹得咸阳人无不仰天长呼,得天下者,必为沛公也。

此刻的三好三人众完全摆明了出来混,就是为了抢。只要我肚子吃得饱,管他洪水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