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之木 作品

第1117章 1116分配

朱文聪见众人变得沉默起来,他们是低估了满洲的未来市场潜力、认为随便砸个几百万就可以。

满洲作为东方近代史上率先完成工业建设的地区,可惜成也张家、败也张家、雨亭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如此不成器。

历史上的东北最早是被俄国与倭国先行开发,首先是俄国于1896年《中俄密约》中、俄商拥有了开发东北的合法权力。

臭名昭著的中东铁路贯穿东北、铁路线将冰城、滨城等城市链接,并搬运当地的矿藏资源。

倭国见俄国在东北赚得盆满钵满、眼红起来挑起了日俄战争(1905),倭国获得南满铁路及辽东半岛的租借权。

见到洋人在龙兴之地到处蹦跶,清廷指望不上旗人、只能请求汉人北上对抗洋人势力。

1907年清廷设立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补授总督、唐绍仪补授奉天巡抚、朱家宝署理吉林巡抚,段芝贵署理黑龙江巡抚。

可以说是北洋派系从旗人手中接管了满洲的军政大权,这也标志着清廷已经压制不住汉人集团。

随着越来越多的汉人涌入东北,当地的工农业有了质的突破、毕竟旗人之前一直是混吃等死。

总督府开办了矿务局、兵工厂等国营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厉兵秣马、将倭人、沙俄人驱逐出境。

可以说只有打到八旗的家门口、旗人才会着急、才会奋发图强,否则该赔款就赔款、该割地就割地。

赔款由天下万民承担、割地也是割汉人的地,这对旗人集团没有任何的损害。

后续清廷灭亡、民国初建,东北迎来了更光明的未来,奉系军阀推行实业救国政策,重点发展东北的军工与重工业。

当年的奉天兵工厂(1921)、迫击炮厂(1922)是当时东亚最大的兵工基地,军事实力碾压倭俄。

“你们考虑清楚了吗?”朱文聪见他们停下了讨论,自己算是提前让东北进入工业化。

“陛下!我们愿意占股20%,也做好了未来长久投资的准备。”安德烈亚给出答复。

井上一郎立刻说道:“我们选择占股10%,未来也会增加股份,陛下、剩下的股份是由九鼎持有?”

朱文聪摇摇头,九鼎根本抽调不出如此之多的资金,现有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了松江。

众人一脸疑惑的表情,八旗再有钱也不可能占据七八十的股份、那可是七八百万现金!

“你们忘记了汉人集团?如果向他们发起投资邀请,我相信他们很乐意前来满洲。

九鼎最多占据9%的股份、剩下的10%就由他们来承担,后续英法商人加入、我们的股份都会减少一些。

等我们将矿务局建立起来,满洲开发银行就可以上市、股票投入到松江的临时股票交易所。

引入资本力量之后、大家的资金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我们便可以正式盈利。”朱文聪提醒着。

听到朱文聪的话语、每个人露出满意的笑容,就说朱文聪是不可能坑害自己们、一定能带来满意的利益。

果然还是资本的那一套,想要从中获利更多就需要从股市中入手、这也全看各自的本事。

“陛下!我有最后一个问题,未来的满洲是对外商完全开放吗?”安德烈亚好奇问道。

朱文聪是清楚他们的那点小心思,一旦完全开放、清廷就需要独自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

俄商的资金不够、但他们背后的国家武力足够,这群俄商可不是什么正经商人。

“这个我无法给到你们准确的答复,最终的解释权在于清廷、我只是一个中间人。

接下来你们更应该和恭亲王确认下一步的合作,九鼎这边只是负责投资、不会干涉经营。

你们不要老是觉得清廷没资金、没人才,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观、你们需要正视清廷的强大所在。

就算他们再穷、再衰败,我想英法资本还是很乐意提供贷款。”朱文聪回答道。

安德烈亚感到一阵头疼,由于清廷背负着巨大的赔款、这就导致英法资本担心清廷还不上账。

英格兰不仅接管了清廷的海关税收、同时也帮助清廷建立工业,为的就是让清廷交得起赔款。

“陛下!九鼎银行不是专门为国家和贵族提供金融服务,那为什么九鼎银行选择松江而不是满洲?

我想满洲带来的利益是远远大于松江,以陛下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来、还是说满洲并不稳定?”井上一郎询问道,此时的自己有些患得患失。

朱文聪只是微微一笑,未来的东北那可是兵家必争之地、去那边建立银行就是送钱行为。

井上一郎却看不懂朱文聪的笑容,自己一直认为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么好的项目九鼎却选择小投资一笔钱。

这完全不符合九鼎的风格,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不可控的风险、九鼎不愿意参合清廷、沙俄、倭国的利益争夺。

安德烈亚目光注视着朱文聪,九鼎不加大投资的话、那就不会成为竞争对手。

“首先开发满洲只是临时起意,并不在我的计划之中、没有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这个项目目前是恭亲王全权负责与主导,九鼎本来是不打算加入、奈何恭亲王太过于热情。

你们也知道明年我就要去投资普鲁士王国,资金自然也都会抽调过去、实在是没有余钱。

你们要不要明年一起和我去投资普鲁士?哈哈哈!我反正在普鲁士等候你们的到来!”朱文聪细说着。

众人连忙摇头,自己们对普鲁士王国的了解甚少、并且也没有投资西方国家的打算。

未来倭俄两国的心思也都在东北市场的竞争上,倭国在东北的崛起也可以称之为倭国近代的崛起史。

“慢走不送!”朱文聪见他们心满意足的离开,接下来就是他们和清廷拉扯的环节。

涉及到利益的冲突、只会消耗彼此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朱文聪是懒得参与他们的斗争。

不管是站队哪一方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毕竟东北现在是清廷的、接着又被俄国侵占、最后又落到倭国、民国。

各方势力为了谋取自身最大的利益,对东北的投入那可是不计成本、谁都知道未来的东北就是东方的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