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即正义 作品

第309章 长驱直入

第309章 长驱直入

从月城城门洞涌入的明军步卒顺势而上,直截了当地拦住了试图从瓮城梯道撤退的清军士兵。

清军原本希望从城梯逃离险境,但面前却出现了一道严密的明军屏障,士气顿时受到严重打击。

明军士兵在攀上瓮城的过程中,虽也付出数百人伤亡,但凭借强大的兵力优势和迅速的组织调度,他们很快占据了复州城东门的整个瓮城段。

占据瓮城后,明军以百总为单位,组织成严整的军阵,稳步向东门城楼推进,整齐划一的步伐响彻城墙,形成一股无形的压迫。

清军在瓮城失守的情况下被迫退守,但所剩的兵力已不成规模。

东门城楼上的清军此时寥寥无几,面对明军的攻势节节败退,东门城楼几乎毫无悬念地被明军迅速拿下。

就在此时,汉八旗的主力部队和数千包衣兵才姗姗赶到东门街口。

他们刚抵达战场,东门城楼和瓮城的失守已使得他们完全暴露在明军的火力之下。

四百总的明军火枪兵迅速进入位置,在女墙后整齐列队,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枪响,火光在城楼内侧接连闪现,城下的清军在明军的猛烈火力打击下猝不及防,纷纷被击倒。

见势不妙的清兵连忙分散,寻找街巷掩护,但留在地上的尸体已密布不堪。

在火枪兵掩护下,两支百总部队沿城梯两侧有序而下,目标直指东门城门洞。

他们的任务显而易见:一旦打开城门,瓮城内严阵以待的明军主力便可蜂拥入城,完成攻城行动的关键一环。

此时,清军在街口一侧集结,试图对明军反扑。

汉八旗的火枪兵与城楼上不断增援的明军火枪兵展开对射,城墙和街口两端火光四射,硝烟弥漫,战斗的激烈程度让人望而却步。

汉八旗的火枪兵英勇顽强,但他们却难以突破明军的火力封锁,尤其在城门洞附近狭窄的空间内,清军无法有效组织反击。

两支百总的明军士兵在城梯和巷道中顶着炮火接连冲锋,虽付出四十余人伤亡,但第三次冲锋后,明军终于突破清军的防线,冲入东门城门洞,成功打开了复州城的东大门。

伴随着“咯吱咯吱”齿轮摩擦的沉重声音,复州城东门缓缓开启,夜空中随即响起明军士兵整装列队的铠甲碰撞声,仿佛千军万马即将奔涌而入。

门外,整装待发的明军部队早已列阵完毕,瓮城中的明军步兵与火枪兵组成的混合编队迅速进入城内,他们以百人为单位,阵列紧密,有条不紊地穿过东门,准备接管复州城。

然而,清军并未全然退却。

街口的清军士兵虽在先前的交火中屡屡受挫,但他们的士气依旧未崩溃,尤其是八旗兵和部分忠勇的包衣兵,仍然负隅顽抗。

尽管有一些包衣兵趁乱撤逃,但剩下的清军在街口两侧形成了一道生死防线,他们手持长矛、火枪,借助街巷和城门洞内的狭窄地形拼命阻击明军的推进。

瓮城中的明军虽势如破竹,但在这条仅三四十步的狭窄城门洞中,前进速度依然受到极大限制。

城门洞内,一百人组成的明军方阵不断向前推移,火枪手与长矛手默契配合,火枪兵轮番开火,逐步压制住街口的清军抵抗。

与此同时,刀盾手在前排严密护卫,形成坚固的防御阵线,将清军的反扑一次次化解。

明军的火枪阵列稳步推进,每次齐射都带走街口一部分清军,逐步撕裂他们的防线。

尽管街巷间遍布清军,但在明军层层推进之下,清军士气逐渐衰退,最终难以再聚集成有效的抵抗力量。

街巷之中,清军的包衣兵们陷入绝望,他们在明军精密的攻势下显得束手无策。

八旗兵虽仍然奋力反扑,但面对人数与火力上的悬殊差距,他们的攻势逐渐消耗殆尽,原本咆哮的士气也逐渐消沉。

明军的火枪兵继续压制,刀盾手与长矛兵乘势推进,稳步掌控了街巷的制高点。

清军在城门洞内的阻挡行动逐渐失去效力,被明军彻底击溃,复州城的东门被完全打开,明军的洪流直冲入城。

复州城内顿时哀嚎声四起,清军的抵抗逐渐散乱,城内到处响起战鼓声和喊杀声。

城内,明军兵分数路,迅速掌控东门内侧的街道与主要建筑,为后续进攻铺开阵型。

顷刻之间,城内的清军发现自己四面受敌,他们或被迫退入狭窄巷道,或被明军步步紧逼,逐渐失去了逃脱的空间。

夜色笼罩下,东门城楼的火器营将士仍旧在与藏身于街口两侧的汉八旗清军对射,火枪喷出的火光在黑暗中忽明忽暗,成为双方辨识对方位置的唯一指引。

双方在暗夜中交火激烈,每次火枪的闪光都带来一阵惨叫,回荡在夜晚的空气中。

随着月城和瓮城的接连失守,明军逐步掌控城墙,士气高涨,增援源源不断地涌入战场。

他们将偏师分成数路,从城墙出发,沿着南北两侧对清军展开进攻,逐步将战线扩展到更广的区域。

东门被突破的同时,明军的主力部队虽因激烈的交火受阻于城内。

但东门城墙上的战兵却在军官的指挥下迅速搭起云梯,从城墙侧面悄然攀下,意图从侧翼迂回进攻清军驻守的街口,给敌人形成新的威胁。

在这队登梯下城的士兵之中,百总古德富也在列。

刚刚的登城战中,他手下折损三十余人,伤亡惨重,但他肩负的任务并未结束——他的最终目标是解救邓章。

出于这一任务的特殊重要性,朱慈烺事先已特地叮嘱张煌言要对邓章的援救兵力加以重视。

为了争取更多绿营兵及时归顺,避免沈家军那般誓死抵抗,救援邓章势在必行。

正因如此,张煌言为古德富配备了额外的精锐兵员,包括另一名千总手下的百总精兵,专门交由古德富指挥。

古德富经验丰富,尤其是在“沧州之战”中表现出色,此次任务交由他带领,正是对他的高度信任。

与古德富同行的还有赵奎及其剩下的十一个家丁,他们在先前战斗中由于难以融入明军队列,实际参与交战较少,获得了宝贵的休整机会。

如今这些人再度归队,精力充沛,担任起救援行动的向导。

此时东门城楼上的明军逐渐占据优势,但邓章并未如预期带领绿营兵与外部明军合击,形成内外夹击之势,显然状况不妙。

古德富见状,心头一沉,不及细思,迅速整队,避开正激战的东门大街街口,率领着两百名兵士紧跟赵奎,快速向邓章所在的邓府方向前进。一路上,兵士们步伐迅疾,但无不谨慎,以免暴露行踪引来清军的阻击。

在东门大街上,明军主力与清军援军的枪火交织,轰鸣声连成一片,照亮了半边天。

这番猛烈的对抗使得清军援兵无暇顾及其他方向,完全被牵制在正面战场。

明军的兵力虽暂时被阻挡于街口,但随着从两侧城墙下来的数百名士兵开始从东门大街的左右两翼突入战场。

清军援兵的防线逐渐陷入三面夹击之中,压力骤增。

明军借此时机,再次发起猛烈冲锋,将敌军的防御撕裂开来。

面对三面逼近的明军,清军援兵的临时防线逐渐动摇,原本紧密的防守开始出现松散的裂口。

清军一部分兵力转向应对突如其来的侧翼威胁,但也因此导致东大街主防线的薄弱,使得明军在城门洞内的士兵有了进一步突破的机会。

瞬间,明军将士的战意被点燃,他们奋力冲锋,呼喝声与枪声震耳欲聋。

当城门洞的明军冲出并与左右两侧突入的偏师形成合围之势,清军的东大街防线再也支撑不住,出现了大片的溃散。

士兵们仓皇失措地后退,企图寻求掩护,然而夜幕中四处火光四溢,爆炸声震天动地,四处都是奔逃的身影和倒地的尸体。

残余的清军士兵眼见己方溃不成军,士气大受打击,很多人心生退意,开始向后方溃逃。

与此同时,古德富率领部队紧紧跟在赵奎身后,他们沿着城内的主街朝西而行,目标是一条位于六百多步外的十字路口西侧的小巷。

按照路线,穿过这条小巷后再北转,走约三百步左右,便可抵达邓府。

赵奎身先士卒,熟悉地形的他稳步引导明军穿过小巷、跨过庭院,靠近邓章的所在地。

此刻的复州城内一片混乱,战火四起,空气中弥漫着烟火的刺鼻气息,街道上到处是残破的景象,偶有火光从建筑中透出,显然城内已有几处失火。

街道的昏暗中不时会蹿出几名溃散的清军士兵,形迹慌乱,应是从各个城门中逃窜出来的。

这些溃兵显然无心恋战,只顾逃命,见到明军便仓皇后退,有的甚至顾不上丢弃的武器。

东门被明军攻破后,张煌言迅速传令,指挥西、北、南三门也全面发起攻势。

清军大部队已被调往东门进行防守,城内其他城门的守军得到了些许援兵,但这些支援不过是杯水车薪。

在明军如潮的进攻下,加之清军士气低落,其他城门的防线迅速开始动摇。

复州城内守军的意志逐渐崩溃,四门同时沦陷的危险愈加迫近。

行至三四百步后,古德富突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弓弦振动之声,紧接着街道两侧爆发出几朵橘红色的火光,像是阴冷的火焰在夜幕中骤然绽放。

几名冲在最前方的明军士兵和邓府家丁当即中箭倒下,发出痛苦的呻吟,敌人的伏兵不多,但突然的袭击却让前列的队伍出现了些许混乱。

明军火枪兵反应极为迅速,立即摆开队形还击。

随着一声令下,火枪齐发,子弹呼啸而出,响彻夜空。

赵奎与古德富见状,也不再迟疑,同时率领部队向敌军埋伏处猛冲,不久便将街道两侧的十余名清军伏兵清除干净。

确认安全后,古德富挥手示意部队继续前进。

不久,他们便抵达了位于复州城内的十字路口,这里是城内交通的咽喉要道。

然而,十字路口竟被一支百余人的清军小队死守。

他们分散在街道两侧的屋檐之下和路口的防御阵地中,居高临下,居然向明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铅弹与箭矢从四面八方飞来,密集而迅猛,试图阻止明军继续推进。

赵奎焦急万分,心中只想着尽快突围,以完成救主的任务,他怒火中烧,几乎没有过多思考便打算强行突破这道封锁。

然而,就在他即将下令的时候,古德富迅速拦住了他,冷静地分析当前局势。

“赵奎,”他低声说道,眼中闪着决然的光芒:

“你熟悉城里的道路,带一队人绕道过去,从这些鞑子的后方袭击他们,给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赵奎闻言,虽心中焦灼,却也知道正面冲击风险过大,点了点头,便带领一小队精锐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他们绕过主街,顺着狭窄的小巷悄悄逼近清军的后方。

与此同时,古德富则带着主力部队隐蔽在十字路口一侧的掩体中,保持戒备,等待赵奎发动攻击。

夜风呼啸而过,赵奎带着小队在街巷中穿梭,步伐放轻,尽量不发出声响。

片刻后,他们已经抵达敌军背后,趁清军不备,悄然布阵。

突然间,一声战吼响彻夜空,赵奎与他的部下同时冲出,刀刃在火光中闪烁,利刃迅速穿透清军后方的防线,措手不及的敌人顷刻间陷入混乱。

被两面夹击的清军防守开始瓦解,原本在街道上居高临下的清军士兵发现自己已被明军包围,士气顿时大挫。

古德富见时机成熟,迅速指挥主力部队向前猛攻,前排的火枪兵迅速开火掩护,刀盾手紧随其后,长枪兵则在两侧扫荡敌军。

清军的小队虽拼死抵抗,但阵型已被完全击溃,百余人逐渐被明军的锋芒吞噬殆尽。

街道两侧不断响起喊杀声,古德富的部队以迅猛的攻势彻底占领了十字路口。

清军士兵倒在血泊中,残存的几人被逼退入角落,举手投降。

古德富冷冷地扫视着周围,确认没有漏网之鱼后,挥手示意部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