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番薯 作品

第716章-说好的相差无几呢?你这简直就是吊打!

王凡昨天下午制作的担担面,就在他们面前表演了一次华丽变身,那平平无奇到红润诱人的反差感依旧历历在目。今天这一碗羊汤烩面在材料上明显更胜一筹,会不会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凑到小区凉亭里一起吃的老张和陈阿姨几人就是这么想的。

有时候一个人吃饭实在是没意思,几位老邻居就会约着在凉亭一起吃点喝点,每人带上一两个家常菜,一盘花生米一瓶小酒就已经非常自在。

今天从于威手上拿到面他们也没往家里去,就直奔凉亭而去。春天的天气多变,昨天还有点冷,今天就已经有点暖洋洋的感觉。即便是在户外待着也没什么冷意。

只是相比于平时的满桌子菜,今天就显得过于单一,每个人面前都是两个包装盒,一个装面一个装汤。

“外地人做的羊汤烩面我还是第一次吃,不知道能不能吊打咱们经常去的那几家。”

老张率先开口说道:“不过听说那个小老板经常打一枪换个地方,据说没超过一个星期的时候,这应该是第四天了吧?最多还有三天?”

陈阿姨摇摇头:“我闺女说人家周六日不营业,所以最多也就是还剩下1天。”

“啊?好家伙那这顿饭就算是压轴饭了?难怪是咱们的烩面呢。”

“要是这样的话可得好好尝尝,听说他这里但凡给差评就可以免费吃,吃别的也就算了,这羊汤烩面咱高低不得给他挑出点毛病来?”

“那肯定的,吃了几十年了,什么老手艺没见过?今天咱就可劲的给他挑毛病,到时候咱也不退钱,就让他多待几天再走哈哈哈。”

“我看行,就这么办,哥几个都把鸡蛋里挑骨头的劲拿出来。”

几位退休的大爷大妈此刻干劲十足,一个个撸起袖子就准备大干一场,不过袖子刚撸起来就感觉一阵凉风袭来,只得尴尬的又把袖子撸了下去。

老张已经没再说话,麻利的将两个面碗上的包装撕掉,其中一个碗里只有面条和香菜,二指宽的面条莹润光滑,一点黏连的意思都没有,几枝翠绿的香菜点缀其上,白绿相衬倒显得很是清爽。

再看另一碗里,这个碗里的食材就要丰富很多,浓白的羊汤还有点微微烫手,打开的时候还有淡淡的雾气升起。

透过奶白的羊汤,依稀能够看到两颗绿油油的油菜、几个舒展开来的黑木耳以及橘红色的胡萝卜片,至于汤的最底下有什么就不得而知。

陈阿姨疑惑的端起汤碗说道:“这个汤怎么这么白啊?以前吃的那些最白的也没这个白。不是加了什么料了吧?”

老张哈哈一笑:“瞧把你吓得,啥也没加你就放心的吃,我今天看了一下午熬这锅汤的直播,就纯纯的是羊骨头和羊肉羊油熬出来的,熬了六七个小时才有这效果。”

说着自己已经动手将奶白色的羊汤倒进了装面条的碗里。

“不过说起来这个烩面看上去可就没有昨天的担担面那么惊艳了。”

或许是华夏人骨子里对红色的热爱,看着眼前这奶白的汤水,老张觉得还是昨天的担担面更鲜亮。

陈阿姨指着他碗里的大块羊肉笑道:“18块钱的面有这么多的羊肉还不行?这么实惠咱就偷着乐吧,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

老张用筷子夹起一块羊肉,灰白色的羊肉很有质感,每一块都有半张扑克那么大,而且厚度也不像别人家那种纸片肉,估摸着四五毫米的厚度还是有的,一看就知道肯定很有口感。

“嗯,这小老板就是大方,这些羊肉成本可不低。”

说完放到鼻子底下深深一闻。

肉这种东西有时候块大不一定就成本高,有的是便宜的僵尸肉,他这种老食客只是用鼻子一闻,就大概知道羊肉是不是好肉。如果闻着全是香料味那基本上没跑,毕竟僵尸肉都指不定冻了多长时间,不用点香料怕是一点香味都没有。

鲜!

老张保持着吸气的动作,让那股香味在鼻腔里转了几转,脑海当中就只浮现出这一个字。

香料味有,但非常的淡,似有似无的气息萦绕在羊肉的肉香当中,将肉味当中的膻味彻底掩盖,只能闻到那股独属于羊肉的鲜香。

“嘶……这肉一闻就知道是鲜肉,而且用的还是好肉,肉香味十足啊。肉上面我挑不出来毛病。”

老张赞叹一句后没有吃羊肉,而是又把羊肉放回了碗里。他习惯把面和配菜先吃完,最后一边喝汤一边嚼肉,这么吃简直不要太爽。

“我来试试这汤。”

陈阿姨早已经跃跃欲试,说完拿起勺子就向碗里的羊汤舀去。

浓白的汤体泛着珍珠般的光泽,几个淡金色的浮油块漂在汤面,随着勺子的动作变化形状并跟随涟漪向碗边荡去。舀起一勺羊汤轻吹一口气,接着直接就送进了嘴里。

在羊汤入口的一瞬间,陈阿姨的动作猛的一顿,就连勺子就僵在了嘴边。

羊汤入口,舌尖最先触到的是其绵密的鲜甜,紧接着是骨髓熬化的油脂香覆盖

了味蕾。她下意识抿了抿嘴唇,羊骨关节软骨彻底融化进汤里导致汤有些微微发黏。

“叮叮叮!”

她没办法形容出那种鲜美的味道,只感觉自己脑子里到处都是碰撞的鲜香。

骨出鲜、肉出香,这一口不仅融合了骨、肉当中的精华,还有一股淡淡的调料香气,以及一股明明很淡,但凝练到足以洞穿一切防御的独特鲜美!

陈阿姨仔细品味,接着震惊的发现,那股鲜香的味道竟然是羊肉的膻味!但这股膻味却已经不能再叫做膻腥,而是被一股独特的鲜美风味中和,成为一道独特的膻鲜气!

这一口汤骨香气托着肉香,肉香味引出膻鲜,喉头滚动,乳化的骨髓脂肪滑过食道,就像在食道中铺设了一层温热的绒毯,一瞬间竟让身体都感觉暖了几分。嘴唇被汤中的胶质浸润,鲜味随着呼吸持续不断的向鼻腔传递鲜美。

“这汤……谁能说谁说说吧,我就感觉魂都跟着汤进了嘴进了胃,鲜却上了脑子,现在整个脑子里都还是这个汤的鲜。”

陈阿姨近乎呓语般的说道:“我吃了四五十年的东西,从来没有一次能这么神奇。”

她觉得用惊艳已经不足以形容自己此刻的感觉。

不过她的话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回应她的除了春风,就只有“呼噜”“吸溜”的吃面喝汤声。

老张挑起面条,温热的羊油裹在面条,清新又醇厚的香味扑上鼻尖。

面条刚入口,轻轻一咬便感受到柔韧的阻力与弹性,三揉三醒三扎,再加上一甩二拉三撕才制作出来的玉带面,其独特的口感在唇齿间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面...“老张嗫嚅一声,再次夹起浸在汤里的面段,面条吸饱了汤汁却不见软烂,反而像吸足水分的绸带在筷尖颤巍巍地抖动。高筋面粉与盐碱水造就的筋骨,在唾液浸润下依旧保持着倔强的弹性,原本平滑的面片边缘在唇齿撕拉间绽开毛边,断裂时还发出轻微的“簌簌“声。腮帮鼓动,舌面碾过面条,外层的滑腻与内芯的弹韧交替刺激味蕾,不自觉的就将劲道q弹的面条咬断、咀嚼,面芯中蕴含着小麦原始的清香,也随着咀嚼渐次释放。有那么一瞬间,他似乎都能感觉到一双大手在自己面前揉面,更能感觉到面团与案板碰撞时发出沉闷的“啪啪”声。

端起碗“咕嘟”一声喝一口浓汤,鲜美的羊汤裹挟着嚼碎的面片滑进喉咙,顺着早早铺好的通道直达胃里,那一瞬间的满足感简直不下于吃了一口人参果。

陈阿姨舀起沉在碗底的黑木耳,牙齿咬下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泡发的木耳在羊汤中炖煮后又吸收了羊汤,脆嫩里沁着荤香,与胡萝卜片的清甜形成奇妙对冲。

不知不觉中老张已经吃完了整碗面,故意留在最后的羊肉块已经被浸泡得微微发胀,看上去更加水润诱人。

张大嘴巴一口吞下,肥瘦相间的部位早已炖煮的入口即化,几乎在入口瞬间就在舌面化开,羊油香混着肉香包裹着着舌头,似乎就连舌头都要被腌制入味。

羊肉切的比较厚,即便是纵切的咀嚼间也有一些纤维感,但细密的肉丝中满是羊汤的鲜香,而且软嫩无比丝毫不柴,随着咀嚼更是消散于无形。

“咕嘟!”

老张捧起碗喝下最后一口汤,喉结滚动时带起“咕咚“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碗底残留的汤液缓缓流动,因为汤少的缘故所以凉的很快,羊油在碗边拖出浓稠的痕迹,像是融化的乳酪一般。

“爽!”

越简单的词汇描出的感觉越纯粹,这一份面吃的只能用“爽”来形容。可能觉得一个字程度不够,老张又满足无比的吐出三个字:

“爽死了!”

烩面在郑州五花八门,老张吃过滋补烩面、黄汤烩面等好多种,做法也是五花八门,他以前觉得羊肉烩面一定要加羊油辣子、醋,再就着一颗糖蒜吃才能吃到最佳滋味,有的甚至还加了芝麻酱,也别有一番风味。

但今天这碗面却给他这个老河南上了一课,真的有一碗羊汤烩面,可以在不加任何多余调料的情况下,就靠着肉香、骨香、面香,以及q弹爽滑的口感就将他的味蕾彻底征服!

“……怎么样啊老伙计们,都总结总结给点差评呗?”

“啊这……我现在不能张嘴,一张嘴估计全都是彩虹屁。”

“我现在只想端着这碗面去那几个几十年老店挑刺,我原本想着最多也就是势均力敌,结果直接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这汤、这肉、这配菜、这面条,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我绞尽脑汁也挑不出一点问题来,真要挑的话也只能这个碗用的不是青花大碗,少了咱们农耕文明“大碗吃饱““大器载物“的文化隐喻,但是用这个理由去给人家差评,实在就太不要脸了。”

几位吃完面的老师傅也没急着回家,酒足饭饱后跟朋友聊聊天,也是人生当中的一大美事。

……

王凡这里给排队的客人准备的,依旧是简约版的烩面。

人力有时穷,他一个人

是真搞不定那么多人了。而且他这里又没有堂食的地方,连汤带面的端在手上吃又烫又重,倒不如少来点,不仅轻还吃的快。

不过有了昨天的经历,今天这样也就不再那么难以接受,而且从小吃到大的羊汤烩面,尝尝鲜也就行,还真能跟昨天一样把自己的味蕾惊艳?

我们河南可是面食之乡,这还是我们这里传承了1300多年的东西,一个外人制作的烩面就想让我们破防,很明显不可能的嘛!

“限量就限量吧,我们就是尝个鲜,看看王老板做的能不能给我们一点惊喜。”

“烩面我就不爱吃,我天天吃都根本上不了瘾,量多量少无所谓。”

“王老板你大胆的做不要拘谨,我们是不会因为一碗烩面就破防的。”

面对如此大度的客人王凡也高兴:“感谢各位的理解和支持,主要也是不想让来的晚点的客人白跑一趟,那边有一些马扎可以坐着吃。”

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的高强度工作,王凡的动作也慢了一些,不过手依旧很稳,不会让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错误。

一碗碗面再次出锅,快速送到了前面几位客人的手中。

起初他们还只是有些好奇,但当第一口鲜美的羊汤进嘴,第一根爽滑q弹的面条在齿间化开时,他们就发现自己又错了,错的更加离谱。

虽然自己这里是面食之乡,虽然河南烩面已经传承了1300年,虽然眼前这个年轻的老板是个外乡人,但有些人有些事真的不能用常理去看。

“这真是河南烩面?”

“虽然我一直都知道烩面很好吃,但是我为什么直到现在才知道能好吃到这种程度?”

“刚刚到底是谁同意的吃小份?你现在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刚刚就你叫的最大声!还说你天天吃却根本不爱吃。不爱吃你还天天吃?”